凤凰台上忆吹箫

清明

杨柳抽金,梨花飞雪,又逢暮雨潇潇

正逆途孤旅,四海飘摇

可叹清明好景,何人共、暂慰戚寥

梧桐院,一弯冷月,早上枝梢

 

迢迢

相思万里,离愁锁关山,旧韵难调

念梦云初断,珠泪偷抛

多少凄凉往事,空回首、惆怅魂消

从今后,桃源路迷,水漫蓝桥

 

1.潇潇:形容刮风下雨。如风雨潇潇。形容小雨。如潇潇细雨。

2.桃源:即“世外桃源”,历来被誉为“世外仙境”。《桃花源记》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年),即南朝刘裕弑(shì)君篡(cuàn)位的第二年。文章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它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诗中描绘的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3.蓝桥:据《西安府志》记载,蓝桥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的兰峪水(蓝溪)之上,称为“蓝桥”。相传蓝桥有仙窟,为唐裴航遇仙女云英处。传说裴航为唐长庆年间秀才,游鄂渚,梦中得一仙女赠诗:“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宫,何必崎岖上玉清。”后裴航买舟还都,路过蓝桥驿,遇见一织麻老妪。航渴甚求饮,妪呼女子云英捧一瓯水浆饮之,甘如玉液。航见云英姿容绝世,因谓欲娶此女。妪告:“昨有神仙与药一刀圭,须玉杵臼捣之。欲娶云英,须以玉杵臼为聘,为捣药百日乃可。”后裴航终于找到月宫中玉兔用的玉杵臼,娶了云英,夫妻双双入玉峰,成仙而去。后人就用“蓝田仙窟”代指月宫。

人们往往用“魂断蓝桥”来形容夫妻互为殉情。《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前320年,苏秦向燕王讲过一个“尾生抱柱”的故事。相传有一个叫尾生的青年,与一个美丽的姑娘相约于桥下会面。但届时姑娘没有来,尾生为了不失约,水涨至桥面抱柱而死于桥下。后人写诗赞尾生守信,忠于爱情:“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从此之后,人们把相爱的男女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可见,“蓝桥”一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苏轼曾有《南歌子》词一首:“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1980年清明于邯郸南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