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出版前沿
- 王京山 包韫慧 侯欣洁等编著
- 1967字
- 2021-03-28 11:17:17
2 出版物知识网络的构成要素
基于出版物内容资源基础所建的知识网络和其在情报学上的意义相似,其构成要素包括知识节点、知识关联和知识链接。
2.1 知识节点
在知识网络结构中,知识节点是由在认识上可以相对独立存在的各种知识单体形态,即在认识上具有独立性的知识元、知识单元构成。[5]传统以(书)本、(刊)期为基本衡量单位的出版物是一个由多层次知识单元构成的知识集合体,其知识内容具有相对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独立性。但从载体形式特点和内容组织看,单个出版物的知识单元可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出版物、篇章和知识元。(1)出版物,如一本书、一期期刊、一份报纸等。(2)篇章。一个出版物的内容由数量丰富、颗粒更小的知识单元组成,其中,书籍内容的基本构成单元是章节,期刊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单篇的文章;出版物内部的这些篇章也是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3)知识元。当知识单元被切分到“不可再分割的具有完备知识表达”的程度时,就达到了出版物内容知识的最小单元,即知识元[6]。知识元“是构成知识结构的最小独立单元”,用来表示一个个针对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7]。根据主题或表达的内容知识元又可分为三种类型:理论与方法型知识元、事实型知识元、数值型知识元。在如上三个层次的知识单元中,知识元是最基本、最活跃的知识体,知识元之间的排列和组合方式的变化是新知识生产的一个重要途径。
由于出版物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出版物的三层知识网络节点也具有内在和外在的双重属性。内在属性指出版物内容知识的本质属性,反映知识与它所认识的客观事物的关系,从这个角度也可将出版物中的知识节点称为“概念”“事物”“规律”“规则”“学科”等。外在属性是由于知识内容的表达、识别、传播和版权归属等需要所附带的知识,包括名称(标题)、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出版地区(网址)、类型、载体形式等信息,这些信息实际上组成了独立知识节点的“身份识别系统”,反映它所对应的知识内容的客观存在性,是知识的知识,在数据库中被称为关于知识的“元数据”。
2.2 知识关联
知识关联是指构成知识网络的知识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联系,即是使各相关节点间形成意义系统的联系。[5]出版知识网络中的知识关联是指出版物的知识单元(包括出版物,出版物中的篇章,知识元、句子、词语等知识内容)之间存在的各种联系的总和。“任何一种知识的属性都可能作为一种关联属性构成知识网络”。[8]由于出版物知识节点具有双重属性,出版物知识单元之间的关联也包括内在属性关联和外在属性关联两种。(1)出版物知识的内在属性关联是知识所描述的事物之间内在的相互联系性决定的,这种内在的联系一般表现为知识单元之间具有的同一关系、从属关系和相关关系的联系。同一性关联指知识节点间具有的某种相同性质所形成的关联,是知识节点继承性的表现;它导致具有相同性质的知识节点以同一性构成联系并相聚形成学科、专业的知识单元集合、网络。隶属性关联指某一知识单元或知识单元集合隶属于某一概念、范畴和类别的逻辑关系;它反映了知识单元之间一般和个别、总体和部分的内在关系。相关性关联是指在同一、隶属关系之外知识单元间所具有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互为中介的关系,一般是指相反、相对、因果、引用、应用、影响等各种关系。[5](2)出版知识的外在属性关联就是知识的外在属性之间的各种联系,如学术论文作者之间的联系、某学术问题研究的时间和地区分布等。通常来说,外在属性关系简单明确,很容易被发现识别并加以利用;而内在属性关系复杂多样,动态性较强,有的知识关系只能由领域专家发现和建立。
2.3 知识链接
在出版物知识网络里,知识链接是根据知识节点的双重属性,通过知识关联将具有同一、隶属、相关等内在属性关系和外在属性关系的单元知识,按照固有的联系或一定的需要链接起来,继而构成序列化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的一种知识组织方式。在出版物所构建的知识世界里,知识之间的关联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可能是隐性的;通过知识链接,不仅可以使隐性关联显性化,实现现有知识之间的互联互通,还可以发现新的知识。在当下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不同知识单元联系在一起的技术和方法有:传统的目录法、索引法、引用法,现代的超文本链接、主题网关、参考链接等。由于作为知识链接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知识单元,知识的颗粒度不同、知识内在属性和外在属性不同,出版物知识之间的知识链接异常复杂。按照知识单元从大到小来划分,出版物知识单元之间的链接形式可分为基于出版物单元的知识链接(也称为参考文献链接或引文链接)、基于信息单元的知识链接(也称为知识属性链接)和基于知识元的知识链接(也称为知识逻辑链接或语义链接)。这三种知识链接形式,能使知识粒度由大到小、表现形式由粗到细、对象内容由表及里地对各种类型和属性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的网络链接,会为出版知识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