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加强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
- 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沈小平
- 17171字
- 2019-01-08 16:14:27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切实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这是党中央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部署、新目标、新定位、新举措,对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功能定位和重要作用
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科学把握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重要作用,是新时代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前提。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和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强调“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些论断,高度概括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具体可理解为:
(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整个组织体系的根基和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由党的中央组织、各级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构成的严密而完整的组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党的基层组织是基本单元,处于基础的地位。我们党正是通过设立党的基层组织,把每一个党员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使党的基层组织置于党的中央组织和各级地方组织的统一领导之下,从而保证了党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存在,保证了党具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保证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建党时的57名党员、几个党小组,到现在我们党已经有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基层组织,这是我们党最丰富和最可利用的组织资源。这8900多万名党员,要靠450多万个基层组织把他们组织起来,使党形成一个有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整体。如果没有党的基层组织,党就无法形成统一的战斗的整体,党员就会成为散兵游勇,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党的基层组织是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基本单位
党是由党员组成的,党员是党的肌体上的细胞,细胞健康,整个肌体才会有活力。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按照党章规定,所有的党员都要参加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由党的基层组织负责教育、管理和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教育管理党员、发展新党员、执行党的纪律的重要责任。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员履行义务、行使权利的基本场所,党员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参与对党内事务的管理,发展新党员、处分违纪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都要由党的基层组织严格把关。通过基层党组织强有力的工作,教育好、管理好、监督好党员,促进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而增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因此,党的基层组织是否坚强有力,能否切实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对于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于群众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民心所向更珍贵持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最重要的是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在社会基层单位,与人民群众有着直接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能够直接倾听群众的呼声,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群众的情绪,熟知群众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状况。党的上级组织和领导机关,要靠党的基层组织来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并把此作为决策的客观依据;群众也要靠党的基层组织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在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下,集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如果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不起作用,党的意图就难以贯彻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也难以反映到党的领导机关中来,党就不可能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四)党的基层组织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条件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旨在强调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我们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但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要靠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则要靠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来保证,最终要通过党的基层的大量工作,把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使之变为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实际行动。党的基层组织分布在全国广大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尽管这些基层单位的工作性质、领导体制有所不同,党的基层组织的具体职能、工作方法也不完全一样,但都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都要负担起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都要团结和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党的基层组织的这种作用,是党的全面领导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具体体现,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都无法替代的。
(五)党的基层组织是落实党的各项任务的组织资源
开展党的活动、落实党的部署、完成党的任务,都要通过基层党组织来进行。分布在各领域、各单位的基层党组织,从宏观上来说,承担着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职责,从微观上来说,在各自的岗位上圆满完成个人承担的职责,进而推动本单位所担负的各项任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贯彻落实党的各项任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的理论优势,积极向党员、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党员、群众对党的价值认同。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党员、群众在平凡的工作与生活中找到价值和意义,更好地调动和引导群众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来,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把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广大党员、群众组织起来,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进来,落实、完成党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党的制度优势,把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加以总结,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在广大范围、更长的时间内更好地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现、培养和推荐群众中的优秀人才,让更多的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引导广大群众在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可以说,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如何,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健康发展。
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创先争优,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2)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3)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提高党员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4)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5)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现、培养和推荐他们中间的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6)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7)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和人事制度,不得侵占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8)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坚决同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党章规定的基层党组织这8条基本任务,概括起来说,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
第一,基层党组织要做党的主张的宣传者。
“让党的好声音传进千家万户”,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意志和主张的具体体现,是全党的行动纲领和活动准则,要使它们变成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靠与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经常、最贴切的基层党组织的宣传和组织,通过广大党员去动员、组织和带领广大群众去理解、接受和执行党的主张。基层党组织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统筹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通过组织培训、“三会一课”、自我学习等方式积极学习党的主张,重点增强“四个意识”,进一步筑牢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根基,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把维护核心的要求转化为思想自觉、党性观念、纪律要求,确保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特别是在基层群众对党的主张存疑的时候,能当面回答的要及时进行回应;对于一时讲不清楚的,要及时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汇报,把问题弄清楚后再向群众进行解释和说明。要根据基层工作的特点,选择具体的宣传方式,坚持群众喜欢什么方式、熟悉什么方式、比较容易接受什么方式,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宣传方式。当前,学习好宣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各基层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责无旁贷的义务。各地基层党组织要通过生动活泼、贴近群众、入情入理的宣传,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成为时代最强音。
第二,基层党组织要做党的决定的贯彻者。
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这一定位,决定了贯彻执行党的决定是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责所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新时代基层党组织要成为贯彻党的决定的“主力军”,切实履行责任,保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规划、方案、项目、行动,带领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到。当群众对党的决定理解和领会不到位时,基层党组织要在宣传群众的同时,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先行先试,用党员行动的效果证明党的决策的正确性、合理性。要把党的决定同基层的现实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党员、干部的优势和特点,做好执行党的决定的工作分工,并建立相应的领导机制、协调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保证党的决定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第三,基层党组织要做基层治理的领导者。
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神经末梢,是基层治理的“领头雁”。要始终坚持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好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无论是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还是各类社会组织、服务组织,都要在党组织领导下,按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党章规定,“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要把基层的普法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要的任务,提高基层党员和群众学法、守法意识,依法开展基层治理工作,自觉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实现基层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加强基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基层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把基层道德建设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广泛开展和谐校园、和谐乡村、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建设。
第四,基层党组织要做团结群众的动员者。
列宁曾指出:“党是阶级的先锋队;它的任务绝不是反映群众的一般水平,而是带领群众前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动员群众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使命。基层党组织遍布全国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群体,处于生产、工作和居住的第一线,同广大群众的联系最广泛、最直接。党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主要就是靠基层党组织具体而细致的工作来实现的。各级党组织要重视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了解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普遍性和差异性,把握基层动员的基本规律;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困,把握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认真研究新时代基层工作的新变化、新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新时代群众动员工作的思路、措施和办法。通过政治功能的发挥,让基层群众了解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党支部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职责的发挥,让群众感受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通过广大基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群众感受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通过深入走近群众、走进群众,不断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公信力。总之,要使基层党组织深深植根于社会基层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动摇,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偏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组织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第五,基层党组织要做改革发展的推动者。
今日的中国,已经站在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随着第一个百年目标进入倒计时,我国改革发展的任务愈加急难险重。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走向纵深,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难点都落在基层,需要千千万万的基层改革者去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攻坚克难。基层党组织肩上的责任重大,他们能够直接倾听群众的呼声,掌握群众的生产、工作、生活状况,掌握改革的难点,只有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推进改革的动力和无穷潜力,引导基层广大党员为深化改革做出积极贡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发展、维护稳定、保障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才能凝聚起一切推动改革全面深化的力量,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基层党组织要引领基层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个人发展与集体壮大、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紧密结合起来,用新的发展理念不断激发基层的生机与活力。推动基层教育、养老、医疗、就业等水平的不断提升,让基层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集体资产的科学利用与合理分配,让基层群众分享集体发展的成果;推动基层各类合作组织特别是农村合作社依法、照章运行,让基层群众共享合作发展的成果。
二、充分认识加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不抓,一盘散沙。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新胜利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加突出,所面临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凸显,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历史进程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基本原则。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把正义者同盟改造成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提出党的支部在党的整个组织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同年12月通过的同盟章程规定,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由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有机构成的政党组织。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明确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提出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本细胞”的思想。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十分重视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的时候曾经讲过,我们共产党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重视基层的党。建党97年来,我们一直强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基层党组织作为我们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1921年党的诞生,就是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创建的。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把支部建在连上”,认为这是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一个重要原因。邓小平在1956年《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经常检查和改进基层组织的工作,是党的领导机关的重要政治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思想武器。党中央召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中组部分别对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各级党委(党组)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突出强化政治功能,各领域基层党建形成整体提升、全面加强的工作格局。可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建党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任何时候不能丢弃、不能忘记。
(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九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大会通过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政治路线是确立正确组织路线的前提,组织路线必须为政治路线的实现提供组织保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关键在于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加强党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只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和本地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切实承担起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职责,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夯实基层基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科学内涵和精髓要义,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了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目前,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与我国具体国情和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是相适应的。但面对当今世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和亟待改进的地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适应时代进步潮流和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要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量基础性工作在基层。国家治理包括乡村治理、社区治理、社会治理等,要引导多种主体参与其中,要整合政治部门、社会组织和群众,乃至于全社会的力量。如果基层党组织不强,自身治理能力、凝聚群众能力弱化,就很难发挥应有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就无从谈起。
(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坚持和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到全部的奋斗实践中。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凝聚起巨大的前进力量。成就伟大事业须有伟大力量。如果搞不清楚“依靠谁”,就找不到依靠的力量,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只能成为空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回顾历史,每当党的事业面临重大挑战,每当中国的前途命运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总是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前进。人民群众是我们党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从党的产生、发展和壮大,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取得、维护和巩固,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都依赖于党与人民群众结成最密切的联系。离开人民,党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既谈不上生存和发展,更谈不上执政地位的维护和巩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就是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党章明确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在新时代,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和践行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有着极端重要性。基层党组织深深扎根群众之中,是人民群众认识和了解党的“窗口”,是党了解人民群众愿望和要求的主渠道。在新的形势下,基层党组织要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党组织的根本任务。基层党组织只有加快工作重心转移、转变工作方式,把服务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在强化服务中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才能把群众更加紧密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才能把党的政策和主张落到基层,落到“神经末梢”,才能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五)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
党的执政基础是包括阶级基础在内的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面对社会环境和执政条件的深刻变化,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作出的历史性选择,这也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当前,我们党在新的世情、国情、党情转变的情况下,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面临的“四大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其中,“四大考验”是外部的、客观的,而“四大危险”是内部的、主观的。在新时代,党的执政基石是否稳固,关键在于是否始终赢得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和信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这是对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要求,对基层党组织尤其具有现实针对性。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党的执政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党内党外的各种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党的执政之基。一些党员、干部逐渐淡忘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不仅无视群众的声音、忽略群众的正当权益和诉求,一些时候甚至自觉不自觉地站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与人民群众离心离德。如果听之任之,必将撕裂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蛀蚀党的执政之基。基础牢则政权稳,基层治则天下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党的基层组织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关系党的生机活力,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很多地方的经验表明,哪个地方基层党组织强,党的凝聚力就强;党员干部好,党群关系就好。麻线最容易从细处断。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确保全覆盖,固本强基,防止“木桶效应”。
三、科学把握加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基于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鲜明回答了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应担负什么样的职责,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建成什么样的组织等问题,为建好建强党的基层组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坚守战斗堡垒的政治定位
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历程反复证明,保持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是党的组织建设基本准则。我们党从腥风血雨中一路走来,始终牢记使命、坚守初心,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注重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纪律上强党兴党,努力把每个基层组织都建成坚强战斗堡垒。1939年12月,毛泽东提出,支部“尤其应当成为连队的坚强堡垒”。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总结党组织建设经验中阐述了“战斗堡垒”思想,指出党的基层组织要成为党在工厂、矿山、机关和学校等群众中的战斗堡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着力点是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功能上的一个要求,但总的是战斗堡垒,不能变成纯服务的组织,它的政治功能要充分发挥。这些精辟论述,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根”和“魂”。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基层党组织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在新形势下,一些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弱化、退化、异化,出现不适应、不作为、不能为等问题,削弱了一线堡垒的战斗力和影响力。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要求,首要的是坚持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定位不能偏,政治功能不能弱,战斗堡垒不能垮。
(二)坚持服务大局的价值取向
党的建设历来是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开展,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整个组织系统的基础,党的一切工作最终都要靠基层党组织来落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刻揭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党的中心任务之间的关系,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政治使命和生命力所在。基层党组织服务大局的意识强不强,对于党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还不够强,有的没有认识到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基层党建工作不能很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削弱了党建工作应有的作用;有的甚至把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割裂开来,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之所以出现“两张皮”,一方面是谋划基层党建工作站不到全局、看不到大局、抓不到根本;另一方面是应付思想、形式主义作祟,根本原因在于“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理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在新时代条件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树立大局意识,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开展工作,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切实做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基层党组织要服务好大局,既要善于带领党员和群众出色地完成上级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又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为群众解难,为中央分忧。
(三)突出支部建设的鲜明导向
党支部是我们党最基本的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抓基层就要抓到支部,强基层就要强到支部,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落到支部,把群众工作落到支部。为此,要扩大“两个覆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党的工作方法,促进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有机统一。实现组织全覆盖,需要适应经济发展、体制环境、社会结构、人群分布的新情况新变化以及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要求,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的建设,在各类基层单位中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党支部,确保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实现工作全覆盖,需要提升农村、社区、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传统领域党支部工作水平,创新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和园区、楼宇、商圈、互联网企业等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延伸党组织“手臂”,确保凡是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要强化“两个功能”,着眼强化政治功能,教育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提升政治觉悟,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着眼提升服务功能,积极创新服务载体、建好服务阵地、落实服务制度,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全程代办等便民利民服务。要提升“两个能力”,既要提升“公转能力”,保证上级精神落地见效,又要提升“自转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要围绕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中履职尽责,特别是贫困村党支部要当好脱贫攻坚先锋,以抓党建工作成效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摆脱具体工作中依赖上级指示要求的被动局面,不断增强自身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依法治理基层事务的能力,通过自我加压、担当作为实现“磨不推自转”。
(四)注重分类指导的方式方法
加强分类指导,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工作方法方式。要坚持把总体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认真落实中央有关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部署要求,根据不同领域和行业基层单位实际情况,对农村、街道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分类分层次提出具体标准,使每个基层党组织定有标尺、干有方向、评有依据。在农村,要重点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引导和激励这个岗位上的同志不辱使命,把党交给的光荣任务全面完成好,对表现优秀的完成攻坚任务的同志可提拔重用。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村霸”问题专项治理。在城市,要重点推动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在国有企业,要重点发挥企业党委(党组)领导作用。要坚定“四个自信”,立足我国国情,坚定不移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在非有公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要重点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促进企业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分类推进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党建工作。在机关,要重点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强化党组领导责任,抓实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着力解决“灯下黑”。
(五)强化改革创新的不竭动力
坚持用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一条基本经验。特别是在当前我们党的执政条件、经济社会生活环境、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必须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寻找新规律,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创新。第一,要创新工作理念。只有理念先行,才能使工作创新拥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否则根本无法取得实效。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改变基层党建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正确处理好基层党建工作与基层单位改革发展的重要关系,既要引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创新,又要给予基层党建工作更多的支持。第二,注重工作体系创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建组织机构,对于已经形成长效机制的党建工作,要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能够提升规范化水平,同时还要提升制度的执行水平,确保党建工作更具有成效。积极推动党建工作职能的拓展和创新,要把凝聚人心作为重要的基础、把化解矛盾作为重要的内容、把推动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既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延伸党建工作的触角推动工作创新。第三,强化创新工作方式。大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创新。上级党组织要加大对基层党组织的指导、服务工作,重点要在服务方面下功夫,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党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基层党建组织机构、体制机制、作用发挥等方面的考核和评比,推动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助推发展的重要举措。第四,营造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利用宣传栏等阵地广泛宣传党建工作,充分运用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采取系列报道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党建工作创新活动的重大意义,对好的经验做法和成效进行正面引导,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搭建党建创新的载体平台,这是党建工作创新的活力源泉,是延伸党建工作触角、丰富党建工作内容、改善党建工作方式、提升党员素质修养的现实需要。总之,要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制度和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上严起来、实起来、活起来,在打牢基础、补齐短板上下功夫,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让党的旗帜在每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六)强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保障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党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现在,信息技术与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突破了生产生活的传统边界,对基层党建影响越来越大。对于党建工作来说,更应当与时俱进,把握时代潮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党建工作。首先,党建工作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教育。目前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展了远程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一些地理上存在一定不便的地区,网络教育更是凸显出极大的优势。党建工作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教育,利用互联网开展一些经验交流会议、学习会议等,既方便快捷又不局限于地理位置,值得推广。其次,党建工作应当注意网络安全。网络安全也是网络时代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互联网信息纷繁复杂,人员身份难以确定,这就大大增加了网络安全的风险性。互联网信息存在着真假难辨的特点,基层党建工作尤其应该注意网络安全,曾经有些地方的网页长久不更新,无人关注,以至于被不良信息侵袭,影响很差。再次,基层党建工作应当注重加强互联网信息建设。用好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党员电子身份认证、组织关系网上转接、党内统计数据网上填报分析,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信息化、精准化水平。这些年,许多地方探索了“互联网+党建”“e支部”等做法,要进一步总结运用好,适应受众特点、丰富传播内容、创新互动方式,打造充满正能量、党员群众喜爱的网络平台。
(七)发挥党的领导的保证作用
各级党委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完善机制、形成合力,构建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第一,要强化领导责任。党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全面担负起抓基层组织建设的职责,以求真务实精神狠抓工作落实。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自觉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带头深入基层抓调研、抓指导、抓落实、抓联系点建设。党委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带头办点示范,每个县、乡党委书记都要结对联系几个党支部书记。通过办点示范,推动建设一批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和其他领域的示范单位。第二,要强化机制保障。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特别是要强化县(市区)这一关键层级的责任,普遍建立“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健全基层党建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形成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动力机制。第三,要强化齐抓共管。各级组织部门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督查指导,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积极推介基层经验和先进典型。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党组(党委)要加强对相关领域(行业)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切实抓好本部门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组织建设,实现管业务与抓党建相结合、相促进。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分清轻重缓急,细化落实责任,有力有序地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创新案例
广西桂林阳朔镇:党建领航延伸实现村级“一站式”服务
广西桂林阳朔镇党委以骥马村为试点,创建“党群综合服务中心”,以党建领航延伸服务理念,实行敞开式、“一站式”服务,使之成为深化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为构建“一村一品”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化合理布局,建设党建阵地“加油站”
重新规划设计村委办公楼各功能区域,即一个村委办公楼,一个一体化党群综合服务接待中心,六个功能活动室,提档升级改造。实行服务重心下移,打造面向党员群众及中外游客的一体化党群综合服务接待中心,将公共阅览图书室、公共法律服务室等场所进行全天候公开,科学设置村级办公室、健康诊疗室、党代表联络工作室、多功能会议室等,统一定制规范各类牌匾门牌,打造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服务阵地。
规范化公开服务,拓展党建功能“管理器”
将“一站式”服务事项、办事程序、完成时限在服务接待大厅进行上墙公开,由村级干部身着“红色元素”工作制服轮流坐班,实行工作日“公开服务”,践行“旅游咨询、卫生管理、秩序维护、安全防范、环境保护”等“五项服务承诺”公开,设置岗位监督牌、党员示范岗,制作粘贴“党员包片联户责任图”“党员联系服务卡”等,亮身份真服务,树立干部形象,提升群众认同感。
制度化管理监督,提升党建发展“加速器”
建立联系、沟通、服务、反馈“四项机制”,推行日常服务“工作交接制”“跟踪反馈制”,村级干部按自然村及各自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分片管理,优化村级治理模式。严格村级干部服务监督考核,镇党委定期对服务接访办理情况进行抽查,开展民情走访、民意调查,对民主评议较差的干部进行约谈提醒,着力提升基层党建服务水平。
品牌化搭建载体,优化党建服务“连心桥”
骥马党群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党建+项目建设、党建+乡村旅游、党建+生态建设”等主题服务活动,以村党组织和党小组组长、党员为主体,组建党员义务服务队,定期进村入户进行走访,积极带领群众开展农技服务、惠农宣传、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实时更新打造党建星级化管理墙、党建红色足迹墙、村级集体荣誉墙、党务政务公开墙,实现日常服务常态化、特色服务效能化,着力提升基层党建服务水平。
信息化资源共享,发挥指尖党建“稳定器”
建立“宜居骥马”微信公众号,设置政策信息公布、服务流程导览、党建知识学习、就业培训信息等栏目,实现党群综合服务中心的优质服务“一点通”。创新推进“党群e线牵”工作模式,把党组织建在微信群上,以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为架构,分设总群、分群、支群,支委成员负责与联系包帮的群众建小群,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收集汇总群众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农村基层矛盾等问题,及时研究进行处理答复,实现“线上线下”沟通无遗漏、联系全覆盖、服务零停滞。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