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如何讲述过去的故事,决定了你的未来
- (美)丹 P.麦克亚当斯
- 1290字
- 2023-07-20 18:41:38
作者序
当我们自称了解一个人时,我们到底了解他哪些方面?我们自认为了解自己,又了解了哪些部分?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又意义深远。大多数人或是在一段重要的关系里,或是在思考自己是谁、是什么让人生有意义时,多多少少地思考过它们。对像我一样的人格心理学家而言,这些问题也很重要。我们会收集关于人的数据,解释它们,形成科学理论,来阐述人类生命的意义。
本书的中心思想极其简单:在你我生活的现代世界里,生命故事就是我们的身份认同,也即是个人神话。个体在青春期快结束、迈入成年早期时开始编撰它,为了使他的生命具有统一感和意义感,并阐明自己的心理社会(psychosocial)方面的发展状态。本书着重介绍了在人们从出生到老去的过程中,生命故事如何演变。我用生命周期发展理论阐释了现代人如何用叙事法塑造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我们从婴儿时期开始叙事,及至中老年时期,我们通过创造自己有生成性的传承,来为故事塑造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结局。我提出的理论,来自我参与的关于人格的科学性实验、我所阅读的大量研究和其他领域的专业文献。
那么,当我们了解一个人,我们究竟了解了一个人的哪些方面呢?首先,我们了解了一个人的“特征”。基本上所有认识我妻子的人,都会将她的特征描述为“热情”“良善”和“温暖”。而等他们进一步了解她,他们会做出更细微、更个人化的描述:“她喜欢听古典音乐,但厌恶听歌剧”,“在法院中,她是律师们的主宰;但在家里,当她面对十岁孩子稀奇古怪的要求时,她又变得柔软和蔼”。但对特征的形容和对生活片段的描述,只能让人浅显地认识我的妻子。如果你想要更深地了解她,你需要清楚她的身份认同——也就是说,你得知道在她生命中,是什么为她提供了人生的意义感、统一感和目的感。而为她提供了上述感受的事物,也同样让其他现代人的生活充满意义感、统一感和目的感——也就是“故事”。如果你真的想了解我的妻子,你就得了解她的生命故事。
吉尔福德出版社(Guilford Press)愿意发行纸质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The Stories We Live By),一是肯定了它获得的积极评价;二是认可了如今“叙事法”在心理学和其他人文社科领域中的影响力。近几年来,书中提到的“个人生命故事”,已经成为像依恋理论一样的重点研究领域。就连浪漫爱情也被视为个人与他们的恋人共同谱写的一则故事。
在所有这些当代学术文献中,这本书的独特贡献在于重点关注生命故事的结构化细节,指出这些细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正如我们将看到的,生命故事包含许多不同的元素和方面,包括独特的叙事基调、个人意象、主题线、意识形态背景、关键场景、相互冲突的角色,以及对未来自己结局的预期。上述每一类元素都有它们自己的发展逻辑。它们都会在人类生命周期的特定点出现,并结合不同的时间、地点、个人的精神气质发生变化。
我想我们现代人所面临的主要的心理社会性挑战,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空间和人格魅力,来做一些有益于我们生活的事情。为此,我们试图将自己的生活变成有意义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有助于我们的孩子、朋友、邻居,甚至我们的世界公民创造他们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有好的生命故事证明了你活过好的一生,且美好的生命故事是我们能为彼此提供的最重要的礼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