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月经过多

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亦有称“经水过多”。一般认为月经量以30~80ml为宜,超过100ml为月经过多。本病可与周期、经期异常并发,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经期延长伴量多,尤以前者为多见。西医学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及宫内节育器引起的月经过多,可参考本病治疗。

本病的发病机制,基本同于月经先期证,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而致血量多。常见的分型有气虚、血热和血瘀。

本病辨证重在从经色、经质等,结合脉证,辨其寒、热、虚、实。经量明显增多,在一定时间内能自然停止,是本病的诊断要点。一般经量多,色淡,质清稀,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属气虚;量多,色暗有块,伴小腹疼痛,舌紫,脉涩,属血瘀;量多,色鲜红或紫红,质黏,口渴便结,舌红脉数,属血热。本病治法应掌握经期与平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经期以止血固冲为主,目的在于减少血量,防止失血伤阴。经后以补气养血为主,以恢复其血气。平时应根据辨证,采用益气、化瘀、清热、养阴等法以治本。慎用温燥动血之品,以免增加血量。

举元煎

《景岳全书》

组成 人参、黄芪炙各3~5钱(各9~15g),炙甘草、炒白术各1~2钱(各3~6g),升麻5~7分(1.5~2.1g)。

用法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每日2~3次。)

功用 补气摄血固冲。

主治 月经量多属于中气下陷,血失统摄者。症见:经行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舌淡,苔薄,脉细弱。原方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证。

方解 方中以人参为君,大补元气,补脾摄血。经云:“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故用以峻补元气。黄芪、白术为臣,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气升则血升。升麻为佐药,助黄芪升阳举陷,补气与升阳两者兼得。炙甘草为使药,补气健脾,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 本方主治气虚之月经量多,临床运用以经行量多,色淡红,质稍稀,舌淡,苔薄,脉细弱等为辨证要点。

随症加减 若正值经期,血量多者,酌加阿胶、艾炭、炮姜、海螵蛸以固涩止血;伴经期延长者,加益母草、炒蒲黄;如经行有块或伴下腹痛者,酌加益母草、三七、蒲黄、五灵脂以化瘀止血止痛;若兼见腰骶冷痛,大便溏薄者,为脾肾双亏,酌加补骨脂、炒续断、炒杜仲、炒艾叶以温补脾肾,固冲止血。若气血两虚,药用参芪四物汤。若患者病久不愈,失血较多,贫血较重,可用当归补血汤加减,重用黄芪。

名医验案

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广文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王冬梅主任医师应用举元煎加减治疗崩漏,其验案如下:麻某,35岁,于2010年4月6日因阴道流血44日未净就诊。患者平素月经 7~8日/24日,量色正常,经行偶有小腹坠胀,余无不适。LMP:2月12日,经行第 3~10日经量中等,色暗,有血块,后量少淋漓,3月20日左右经量增多,5日后量减少,现阴道流血 44日未净,日用卫生巾2片。曾口服中药、抗宫炎片、云南白药等。现患者周身乏力,偶有头晕,纳、眠一般,大便稀,日1次。已婚,G1P1L1(孕1产1存1),宫内节育器避孕6年。于3月26日行B超检查示:子宫及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查尿HCG显示阴性。妇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舌红,苔薄黄,脉沉细数。诊断:崩漏,证属气虚血瘀兼有虚热。治以举元煎加味:党参30g,炙黄芪30g,升麻9g,炒白术15g,益母草30g,马齿苋30g,生地黄12g,旱莲草15g,炙甘草9g,牡丹皮9g,焦栀子9g,生蒲黄9g,生牡蛎30g,仙鹤草15g,加茜草15g,6剂。服上方后阴道流血渐止,纳眠可,二便调。之后继以益气滋阴养血之品调理半月而愈,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参考文献

刘伟伟. 王东梅教授应用加味举元煎治疗崩漏经验介绍[J]. 福建中医药,2012,43(01):23-25.

失笑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五灵脂酒研,淘去沙土二钱(6g),蒲黄炒香二钱(6g)。

用法 先用酽醋调二钱,熬药成膏,入水一盏,煎七分,食前热服。(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g,用黄酒或醋冲服,亦可每日取8~12g,用纱布包煎,作汤剂服)。

功用 活血化瘀,散结止痛。

主治 月经量多属瘀阻冲任,血不归经者。症见:经行量多,色紫暗,有血块,或兼见经行腹痛,平时小腹胀痛,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原方治产后心腹痛欲死,百药不效。

方解 方中五灵脂、蒲黄相须合用,活血祛瘀,通利血脉,而止瘀痛。用酽醋煎熬,取其活血脉,行药力,加强活血祛瘀止痛之效。古谓病此“心腹痛欲死”之人,服药后,“不觉诸症悉除,只可以一笑而置之矣”,故以失笑为名。组方特点:一是五灵脂配蒲黄,药简效宏,既活血又兼止血,相反相成,可作为治疗血瘀作痛的基础方;二是原方制以酽醋和药熬膏,既有助于化瘀通络、活血止痛,又可矫正五灵脂腥臊之味。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瘀血所致多种疼痛的基础方。临床运用以经行量多,色紫暗,有血块,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等为辨证要点。

随症加减 若经行腹痛甚者,加延胡索、香附、血竭以理气化瘀止痛。兼口渴心烦者,酌加麦冬、五味子、旱莲草以养阴生津止血。

名医验案

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小云教授用失笑散加减治疗经期延长,其验案如下:患者,女,30岁,2012年9月12日因经期延长半月方净就诊,患者2012年5月难免流产行清宫术,术后月经半月方净,末次月经日期8月31日,14日净,痛经,前5日量少,第5日量稍多,夹血块。刻下见:带下稍多,色微黄,无阴痒,时有下腹刺痛,口干,大便硬,舌暗红,苔白,舌底脉络迂曲,脉细涩。处方:生蒲黄15g,五灵脂10g,毛冬青25g,赤芍、川萆薢、枳壳、泽泻各15g,厚朴10g,每日1剂,共14剂。二诊:时值月经第5日,量偏少,面部痤疮,经期增多明显,乳房胀,舌脉同前,患者9月月经12日方净。上方去毛冬青、川萆薢、泽泻、厚朴,加郁金行气化瘀,加益母草活血化瘀,每日1剂,共7剂。三诊:患者面部痤疮减少,无明显不适,舌暗红,苔白,舌底脉络迂曲,脉细滑。予上方去郁金、牛膝、麦冬,加白术、茯苓,每日1剂,共7 剂。四诊时患者经期已为8日净。

参考文献

饶玲铭. 王小云教授运用失笑散治疗妇科疾病验案举隅[J]. 环球中医药,2015,8(1):95-96.

保阴煎

《景岳全书》

组成 生地黄、熟地黄、芍药各二钱(6g),山药、续断、黄芩、黄柏各一钱半(各4.5g),生甘草一钱(3g)。

用法 上以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现代用法:水煎分服,每日1剂。)

功用 滋阴补肾,清热止血。

主治 月经量多属于阴虚内热者。症见:月经量多,头晕腰酸,五心烦热,心烦寐差,舌质偏红,脉象细数。

方解 方中生地黄凉血止血,养阴生津;熟地黄滋肾养阴;白芍配地黄养血敛阴。山药补肾固经;续断补肾固冲,且有助阳之效,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之意,故在滋阴清热方中加此一味补阳药。黄柏治肾中之相火以退虚热;黄芩清心肺之热,泄火以止血。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壮水滋阴,清热止血,故宜于阴虚内热动血之各种出血病证。

辨证要点 本方主治阴虚血热之月经量多。临床上以月经量多,五心烦热,寐差,舌质偏红,脉象细数等为辨证要点。

随症加减 若小便多热,或兼怒火动血者,加栀子;如夜间热甚,加地骨皮;如肺热多汗者,加麦冬、酸枣仁;如血热盛者,加黄连;如血虚血滞,筋骨肿痛者,加当归;如气滞而痛,去熟地黄加陈皮、青皮、牡丹皮、香附之属;如血脱血滑及便血久不止者,加地榆、乌梅;如少年或血气正盛者,减熟地黄、山药出血多者,需加地榆炭、棕榈炭等止血药为佳。

名医验案

慈溪市人民医院方聪玉副主任医师用保阴煎治疗各类妊娠期出血证,其中治疗妊娠齿衄的验案如下:陈某,25岁。1987年8月6日初诊。患者主诉:怀孕7个月,齿衄2个月,经西医、内科、口腔科多次治疗,衄不止。症见:衄色鲜红,讲话时亦见衄血外溢,两唇偏红,唇、舌均见有小糜点,夜间出血更甚,伴有头晕腰酸,舌偏红苔稍黄,脉细数。药用:保阴煎减熟地黄,加黄连、牡丹皮、知母、桑寄生、升麻炭、玄参,3剂药后齿衄减,唇舌糜点已除,续服3剂,齿衄止,随访至分娩未复发。

参考文献

方聪玉. 保阴煎治疗妊娠出血症举隅[J]. 辽宁中医杂志,1989(11):18.

益气清营固冲汤

姚寓晨经验方

组成 太子参15g,炙黄芪30g,生地黄15g,黄芩12g,贯众炭15g,海螵蛸15g,重楼30g。

用法 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煮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两次煎液合并,分两次,日晚空腹温服,每日1剂。

功用 益气清营,固冲止血。

主治 适用于多种妇科血证,如月经过多,经间或出血、崩漏、胎漏,以及人流或产后恶露不绝等属气阴两虚,营热扰冲或夹瘀血、湿热者。症见面色少华,头昏乏力,腰脊酸软,心烦口干,舌偏红,苔薄中剥,脉细数。

方解 妇科血证,其病机以气虚营热,虚实夹杂者居多。益气清营固冲汤据此而设。方中炙黄芪补中益气,升举清阳,为益气摄血之药要;太子参甘苦微寒,补气又清热滋阴,为一味清补之品。两药合用,益气摄血而不过于滋腻,又能健脾固冲。生地黄清热凉血,滋阴降火,为血分之要药;炒黄芩清热,安胎。两药相伍,清热凉血而不伤阴。贯众炭为止血治崩漏之佳品,现代医学研究,贯众煎出液有收缩子宫的作用。海螵蛸敛止血,重楼缩宫止血。诸药合用,益气清营固冲。

辨证要点 临床上以月经过多,经间或出血、崩漏、胎漏,以及人流或产后恶露不绝,头昏乏力,腰酸,心烦口干,舌红苔剥,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

随症加减 本方为姚寓晨主任医师经验方,其在运用本方时的随症加减变化如下:夹瘀者加煅花蕊石15g,参三七末5g,待瘀滞已除,方可投煅龙骨、煅牡蛎、仙鹤草以收敛止血固冲;气虚较甚者,用党参易太子参,加焦白术、炙升麻;阴虚较甚者,配合二至丸,阿胶,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胎漏者加苎麻根、桑寄生、菟丝子。

名医验案

姚寓晨运用本方的验案如下:汪某,38岁,1989年1月10日就诊。月经量多5月,每潮色红夹块,量多如冲,历时十一、二日方净,用纸6包许,周期尚正常。妇科检查:子宫体正常大小;诊刮后病理报告:子宫内膜剥脱不全。时经将临,头昏腰楚,胸闷乳胀,小腹隐痛,倦怠乏力,口干,舌红苔薄白,脉细弦。责之气虚营热,肝郁夹瘀。拟予益气清营,舒肝和瘀。处方益气清营固冲汤加减:炙黄芪30g,太子参15g,生地黄15g,炒黄芩12g,贯众炭15g,海螵蛸15g,重楼30g,炒柴胡6g,炒白术10g,炒当归10g,制香附12g,煅花蕊石12g。药进5剂,经量骤减,块下亦少,经水7日净,用纸2包多。宗法调治两月,经行转常。

参考文献

[1]黄瑛,达美君. 妇科病/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71-472.

[2]姚寓晨,刘芳. 益气清营固冲汤治疗妇科血证举隅[J].中医杂志,1990(3):22-23.

参芪调经汤

张琪经验方

组成 太子参15g,山药15g,白术9g,黄芪15g,枸杞子12g,川续断10g,石莲10g,海螵蛸15g。

用法 先将药物用冷水适量浸泡,迄浸透后煎煮,始煎温度较高些,煎至沫少可用慢火煎30分钟左右,以此法将两次所煎之药液混匀,量以一茶杯(250ml)为宜。每日服1剂,每剂分2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1小时各温服一次。

功用 平补脾肾,调经固冲。

主治 脾肾两虚之月经量多、月经先期、腹痛、气短、乏力、血色素偏低者。

方解 方中太子参、山药、白术、黄芪健脾益气,黄芪又能补中升阳,山药脾肾两补;枸杞子滋补肾阴,续断温肾助阳,石莲健脾补肾,海螵蛸固涩。全方补先天寓封藏固涩之药,健后天不忘升提本性,药性清淡平和,无滋腻之品,健脾补肾而调经。

辨证要点 此方平补脾肾,调经固冲,适用于因过劳、忧思、饮食失调、房事不节等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所发生的月经先期、月经量多属虚象者。临床以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清稀无臭为辨证要点。

名医验案

本方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老中医张琪经验方。摘其验案如下:张某,32岁。月经失常已一年多,常带经1~2个月不净,倦怠乏力,食欲减少,面色苍黄,月经量多,色淡而稀薄,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化验血色素仅为6g,且水肿较为明显,以上方为基础加阿胶珠12g,泽泻10g,覆盆子10g,生牡蛎20g,服数剂后症解。

参考文献

张丰强,郑英.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M].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25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