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先后无定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7日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又称“经水不定”“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愆期”“经乱”等。如仅提前错后三五日,不作“月经先后无定期”论。青春期初潮后1年内及更年期月经先后无定期者,如无其他证候,可不予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若伴有经量增多及经期紊乱,常可发展为崩漏,也有伴经量减少的可发展为闭经。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月经不规则可参照本病治疗。

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肝肾功能失调,冲任功能紊乱,气机失调,血海蓄溢失常。其病因多为肝郁和肾虚,也有脾虚和瘀血。若情志抑郁,或忿怒伤肝,以致肝气逆乱,疏泄火司,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如疏泄太过,则月经先期而至;疏泄不及,则月经后期而来,遂致月经先后无定期。若素体肾气不足或多产房劳、大病久病伤肾、或少年肾气未充,或绝经之年肾气渐衰,肾气亏损,藏泄失司,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若应藏不藏则经水先期而至;当泄不泄,则月经后期而来,以致月经先后无定期。肝病及脾,或思虑伤脾,或脾气素虚,有碍脾之生血统血功能,血虚则经脉不充而致后期或经闭,脾虚统血无权可见先期或崩漏。

经来时先时后是本病的主证,但应结合经量、色、质及脉证辨证论治。临床以肝郁、肾虚较为多见。肝郁型:经行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有血块,或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精神郁闷,时欲太息,嗳气食少,舌质正常,苔薄,脉弦。肾虚型: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频数,舌淡,苔薄,脉沉细。脾虚型:经行或先或后,量多,色淡质稀,神倦乏力,脘腹胀满,纳呆食少,舌淡,苔薄,脉缓。治法上,肾虚者补而通之,肝气郁结者疏而达之,脾气虚弱者益而充之。同时注意到肝、脾、肾三脏之间相互影响,施治须综合权衡,全面考虑。而且还要根据个体年龄情况进行辨证论治,月经初潮与临近绝经期要着重益肾,青中年壮盛期主要是调理肝脾。

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甘草微炙赤半两(15g),当归去苗微炒、茯苓去皮、白术、芍药、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各30g)。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煨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参照原方比例,酌定用量,作汤剂煎服。亦有丸剂,每日两次,每次6~9g。)

功用 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主治 用于肝郁血虚脾虚之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或多或少,或心烦易怒,或时欲叹息,或两胁胀痛,或乳胀,或脘闷纳少,或口苦咽干,苔正常或薄黄,脉多弦。原书指出: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

方解 本方系四逆散衍化而成,主治肝郁血虚脾虚的证候。方用柴胡疏肝以遂肝木条达之性,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补肝而调经,为臣药,三药配合,补肝体而助肝用;凡肝郁者,易致脾胃失和,所谓“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白术、茯苓实乃为此而设,以达补中理脾之用,为佐药;生姜和中,助归芍调和气血,薄荷助柴胡疏肝解郁,共为使药;炙甘草为使药,助健脾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则经水自调。本方为调肝养血之名方,凡属肝郁血虚,脾胃不和者,皆可化裁应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疏肝健脾的代表方,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月经先后无定期,两胁作痛,神疲食少,脉弦而虚为辨证要点。

随症加减 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郁金、陈皮以疏肝解郁;因肝郁致瘀,经期小腹胀痛,经血有块者,酌加丹参、益母草、延胡索、蒲黄之类;肝郁化热而经多、色红、质稠者,加牡丹皮、栀子,亦可暂去当归、煨生姜;肝郁木不疏土,纳呆,脘闷显著者,加厚朴、陈皮、神曲;血虚甚者,加熟地黄以养血。

名医验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吴新华主任医师用逍遥散加减经前紧张综合征、慢性盆腔炎等,其治疗月经先后不定期的验案如下:王某,女,35岁,2010年3月28日初诊。患者近一年来月经不规律,经来先后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暗红,偶有血块,经行小腹隐痛不适,伴腰酸不适。末次月经时间为 2010年3月10日周期为40日,量少,3日净。于2010年3月25日阴道又开始流血,量较多,伴有胸闷腹胀,纳谷不香,时叹息,嗳气,神疲乏力。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中医诊断:月经先后无定期。证属肝郁脾虚,治宜疏肝理气调经,予逍遥散加减。处方:柴胡9g,白芍12g,茯苓12g,焦白术12g,当归9g,薄荷6g,生姜6g,香附12g,郁金9g,甘草6 g,7剂,日1剂,水煎服。2010年4月5日复诊,服上方后,胸闷腹胀减轻,仍感口干,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原方中加玄参9g,女贞子12g,墨旱莲9g,麦冬9g,继服10剂,2010年4月30日三诊,各种症状减轻,纳眠可,二便调,继服。间断服用3月,月经基本按月而潮。随访,患者月经正常,经行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

参考文献

宋秋菊,吴新华. 吴新华运用逍遥散验案[J]. 河南中医,2011,31(07):812-813.

固阴煎

《景岳全书》

组成 人参适量,熟地黄3~5钱(3~15g),山药二钱炒(6g),山茱萸一钱半(4.5g),远志七分炒(2.1g),炙甘草1~2钱(3~6g),五味子14粒,菟丝子2~3钱炒香(6~9g)。

用法 水二盅,煎至七分,食远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两次分服。)

功用 补肾调经。

主治 月经先后不定期属于肾气不足者。症见: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暗,质清,或腰骶酸痛,或失晕耳鸣,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方解 方以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补肾益精,人参、山药、炙甘草补肾益气健脾而固冲任,五味子、远志交通心肾而收敛阳气,以加强肾气固摄收敛之力。全方共奏补益肾中精气,固冲任而调经的功效。

辨证要点 本方主治肾虚之月经先后不定。临床运用以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暗,质清,舌质淡,苔白,脉细弱等为辨证要点。

随症加减 如虚滑遗甚者,加金樱子肉2~3钱(6~9g),或醋炒文蛤二钱(6g),或乌梅肉两个;阴虚微热,而经血不固者,加川续断二钱(6g);下焦阳气不足,而兼腹痛溏泄者,加补骨脂、吴茱萸适量;肝肾血虚,小腹疼痛而血不归经者,加当归2~3钱(6~9g);脾虚多湿,或兼呕恶者,加白术1~2钱(3~6g);气陷不固者,加炒升麻一钱(3g);兼心虚不眠,或多汗者,加酸枣仁二钱(炒用,6g)。

名医验案

全国首届名老中医药学术继承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妇产科韩延华教授用固阴煎加减治疗崩漏、滑胎、绝经前后诸症、带下病等,其治疗崩漏的验案摘其如下:刘某,女,36岁,某公司职员,2014年5月17日初诊。该患者既往月经周期规律,近2月因家中事务繁多劳累而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50余日,量时多时少,色红无块,心悸气短。伴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足跟痛,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据病症分析,此乃肝肾阴虚,热伏冲任,扰动血室,胞脉闭藏失职所致。治以滋补肝肾,益气固冲,投以固阴煎加减。方药:党参20g,地黄20g,山药15g,山茱萸15g,五味子10g,炙甘草10g,龟甲胶15g(冲服),川续断20g,桑寄生20g,炒杜仲20g,地榆炭5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半个月后复诊,告曰:服药后血虽未止却量日益渐少,精神日振,嘱再服5剂,其血当止。守上方加减:党参20g,地黄20g,山药15g,山茱萸15g,龟甲胶15g,川续断20g,桑寄生20g,炒杜仲20g,旱莲草20g,地榆炭20g,服药3剂后血止。1月余的治疗,经水安宁。

参考文献

蓝丹,韩延华,赵雪,等. 韩延华应用古方固阴煎临床经验[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10):1409-1410.

定经汤

《傅青主女科》

组成 菟丝子酒炒、白芍酒炒、当归酒洗各一两(各30g),大熟地九蒸、山药炒各五钱(各15g),白茯苓三钱(9g),荆芥穗二钱炒黑(6g),柴胡五分(1.5g)。

用法 水煎分服,每日1剂。

功用 补肾养血,疏肝调经。

主治 月经先后不定期属于肝郁肾虚。症见:月经或前或后,行而不畅,有块,色正常,少腹胀痛,或乳房胀痛连及两胁。

方解 方中柴胡、荆芥穗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调经;菟丝子、熟地黄补肾填精;山药、茯苓健脾和中。全方重在疏肝郁以解肾郁,补肾精以生肝血,使肝肾之气疏而精血旺,则经水自有定期。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肾虚肝郁之月经先后不定期的重要方剂。临床以经来断续,或前或后,行而不畅,有块,色正常,少腹胀痛,或乳房胀痛连及两胁为辨证要点。

随症加减 肾精亏虚重者,加枸杞子、女贞子、何首乌等以补肾益精;肝郁重者,加香附、郁金、玫瑰花等以疏肝解郁。

名医验案

全国百名杰出女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临床研究人才刁军成教授用定经汤月经先后不定期案例:患者吴某,女,42岁,初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则,月经周期28~30日。近半年来因常与丈夫言语争执,多心情愤郁,月经或提前1周行,或逾期十余日方至,月经量少,色暗,夹有血块,经前小腹胀痛,平日伴腰胁隐闷不适,胸中烦闷,多叹息,心烦失眠,大便干结难解,2~3日1次,舌紫暗,苔薄白,脉弦。诊断为月经先后不定期,属肝郁肾虚夹气滞血瘀之证。给予定经汤加枳实、香附、桃仁、红花、益母草、决明子,服药6剂后,腰胁不适感减轻,心情转舒,大便每日1次。为巩固疗效,前方续服3个月,以后月经按月如期而行。

参考文献

高丽华,刁军成. 刁军成运用定经汤调治月经病经验探析[J]. 江西中医药,2015,46(11):32-47.

益黄八珍散

王渭川经验方

组成 党参24g,白术9g,茯苓12g,当归9g,生地黄12g,赤芍9g,川芎8g,益母草30g,地鳖虫9g,炒蒲黄9g,鸡血藤18g。

用法 口服。每取此散50~70g,纱布包,水煎服,日服两次。亦可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 益气健脾,活血凉血,通经止痛。

主治 气血两虚夹瘀之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漏下色污有块,痛经。

方解 本方以八珍汤补气养血,加蒲黄、土鳖虫活血化瘀,鸡血藤、益母草养血调经。将补、养、通、调诸法汇集一方,选药精当,药性平和,对于气血亏损而又内有瘀血,虚实夹杂而又寒热不显的患者十分切合。

辨证要点 本方气血双补,且能化瘀。临床上以月经先期,或月经后期,或月经先后无定期,漏下色污有块,痛经,兼见头晕乏力,舌淡,脉细弱等为辨证要点。

参考文献

高春媛,陶广正. 中医当代妇科八大家[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69.

益肾疏肝汤

姚寓晨经验方

组成 

(1)经前方:娑罗子12g,路路通12g,王不留行12g,八月札10g,丹参12g,制香附10g,大熟地12g,菟丝子12g。

(2)经后方:熟地黄15g,菟丝子12g,仙灵脾12g,山茱萸12g,炒柴胡6g,炒白芍10g,全当归10g,生麦芽30g。

用法 上二方分别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两次。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服经前方,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月经净后服经后方,连服10剂,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用 经前方疏肝通络,经后方养血益肾。

主治 月经先后无定期和功能性不孕症属于肾虚肝郁者。症见:月经先后不定,月经夹有血块或经前点滴渗血,抑郁胸闷,经前乳胀,性欲低下,或有不孕,苔薄舌偏淡,脉细弦。

方解 经前方以娑罗子、路路通、香附疏肝理气,调经畅营;少佐菟丝子、熟地黄养血益肾。经后方以归芍滋液润脉;山茱萸、仙灵脾填精益肾;辅以麦芽、柴胡调畅气机。诸药配用,疏肝无香燥动火之弊,益肾无滋腻碍脾之虞。

辨证要点 临床上以月经先后不定,大多伴有腰酸,乳胀或不孕,苔薄舌淡红,脉弦细为辨证要点。

名医验案

本方为江苏省名老中医姚寓晨的经验方,其验案如下:高某,女,29岁,教师,1980年4月18日出诊。主诉:月经先后无定期近1年。现病史:结婚3年,前年冬产一男婴,上环节育。产后乳汁不行,用人工喂养,1年来月经或前或后,迄无规律,量或多或少,色泽紫暗,经后腰酸神疲,头晕失寐,经前心情抑郁,胸膺板滞,乳房结块,咽阻痰黏,大便时或秘结,口微渴,末次月经4月2日转3天净。治疗经过:患者用上法调治2个月,经汛已准。遂授八珍丸,逍遥丸各3瓶,嘱常服以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

[1]杜淮棠. 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M].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31.

[2]姚寓晨. 姚寓晨女科证治选粹[M]. 南京:南京出版社,1992:52-53.

舒运调经汤

梁翰芬经验方

组成 党参20g,白术土炒15g,茯苓15g,白芍12g,柴胡、香附、延胡索、郁金、当归各10g,青皮、炙甘草各6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舒肝理脾,调补冲任。

主治 月经先后不定期属于肝郁脾虚型。症见:经来断续,伴有小腹胀满,头重体倦,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润,脉濡缓。

方解 脾虚肝郁,藏统无权,则阴血不足,冲任虚衰,月经因而失常。方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当归、白芍和阴而柔肝养血;青皮、延胡索、香附、砂仁、柴胡、郁金疏肝行气,解郁散结,使脾旺肝和,冲任得养而经自调。

辨证要点 临床上以经来断续,小腹胀满,头重体倦,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润,脉濡缓等肝郁脾虚证为辨证要点。

名医验案

本方为广东省名老中医梁翰芬的临床经验方,其验案如下:方某,39岁。经水之来,断断续续,小腹胀满,伴有头重,体倦,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舌淡苔润,脉濡缓,症属脾虚肝郁,冲任失调所致。治宜舒肝理脾,调补冲任。方用舒运调经汤,二剂,水煎服。复诊:经来稍畅,诸症略减。按上方去青皮,加砂仁6g,芡实15g。三剂而愈。

参考文献

区泽林. 梁翰芬治月经病经验四则[J]. 新中医,1989(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