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的人格理论

20世纪30年代,人格心理学作为一门学术专业诞生了,不过,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和医学理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气质体液说,认为人体中的四种体液,包括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使人形成了四种气质类型,即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虽然人们现在已经不再相信这类观点,但几个世纪以来,这类理论一直是人格研究领域的主流学说。因此,如果你在中世纪讨论人格的问题,而你又被认为是一个粗蠢之人,那么,无论这种说法是否荒唐可笑,你的粗蠢都很可能会被归因于黄胆汁过剩。而且,按照当时的理论,人们会认为“粗蠢”就是你的本性,根本无法改变。

这与如今强调类型的人格理论异曲同工。强调类型的人格理论认为,通过人格测试,你可以知道自己的人格类型,例如是外向型人格还是A型人格。你一定会好奇这种看待自己的方法是否具有科学依据,本书将会详细探讨这些问题,而且答案很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对于强调人的行为源于无意识驱动力和冲动的人格理论,学过心理学的人一定不会感到陌生。20世纪初,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卡尔·荣格的理论大放异彩,如今依然影响着临床心理学和文学领域,但人格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已经不再青睐它们了。如果你相信潜意识力量,主要是性欲望塑造了你的人格,那对你来说,本书的内容无疑是一种挑战。

尽管人意识不到的力量可能在驱使着人们做出各种行为,但这类影响并不是本书的重点,本书将要探讨的是你的目标、抱负和个人计划,即你认为能带给自己人生意义的冒险行为,如何积极主动地塑造着你的人生。以这种方式看待人格能促使你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未来。你会明白,对于生活而言,你并非被动的人质,也并非完全在不可控力的操纵下前行。

当然,你也可能是通过人本主义心理学来看待人格的。20世纪中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最繁荣的时期,代表人物有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和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等。与强调潜意识力量决定人格的理论相比,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类行为中更具能动性、以成长为导向的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深信人类有能力创造自己的未来,这种能力包括个体能力和集体能力,他们满腔热情地支持着这种人类潜能观。然而,严谨的科学无法证明他们的这些豪言壮语。确实,科学的客观性本身似乎便是我们真正理解人类本性的一个障碍,而在运用新时代的方法来理解我们自己时,这种障碍性显得尤为突出。

如今,认为人们有能力过有意义的生活的是积极心理学,它研究能够促进个人、社群、组织和国家繁荣发展的因素。积极心理学明确指出,它在理解人类幸福方面运用了严谨的科学方法,将自己与人本主义心理学中一些没有足够的依据却过度宣扬人的能动性的理论划清了界线。

尽管《突破天性》并不是一本积极心理学方面的书,但它与积极心理学有一些共同之处,它们都关注幸福、快乐和生活的意义,尤其是人格如何影响着美好生活中的这三个方面。将人格科学的启示应用于个人生活绝不是简单地按步就班地操作或公式化地计算,它涉及幸福的艺术,即思考人生独特的个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