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研究
- 陈瑜
- 719字
- 2024-11-02 17:25:53
五、民国时期
为振兴道教,民国二年(1913)在北京白云观成立了全国性的组织——中华全国道教总会,山西在一些重点地区设立了分会。但由于缺乏经济基础,组织机构并未发挥作用,道教教团势力依旧遭到削弱。所幸各地宫观庙宇尚保持完好,不少庙宇香火旺盛,如柳林县的玉虚宫、吕祖庙、华君庙、北岳庙、真武庙、二郎庙等。
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使得道教及其相关理论学说受到严重批判。民国十七年(1928),国民党为破除迷信公布了神祠存废标准,规定保留伏羲、神农、黄帝、仓颉、禹、关帝、土地神、灶神、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三官、天师、吕祖、风雨雷神等,废除日、月、火、五岳、四读、龙王、城隍、文昌、送子娘娘、财神、瘟神、赵玄坛、狐仙等诸神,并认为天师道教为不善的道教,列入废除名目。山西省根据所公布的存废标准进行了迷信破除,但由于存废标准本身存在问题,该存废标准的发布并没有取得多大效果,道教教团仍继承清朝以来的传统活跃于民间,一如既往地崇拜诸神。
民国二十三年(1934)开始的“新生活运动”,提倡恢复以旧中国的民族道德为规范的乡约。尽管如此,人们仍然信赖自己信仰的诸神,民间照旧赶庙会。此时,山西道观庙宇多数齐全,但已失去往日的气象,有些道观已成为商店或住宅。如民国二十年(1931),日本学者洼德忠到山西省考察道教时发现:“以省城规模宏大的太原纯阳宫为例,该宫没有道士,却有许多妇女、儿童在专心纺棉,显然已被当作手工坊。”又如:“太原的元通观,那是收藏正统道版的山西著名道观。尽管如此,但无论怎么找也找不到它在哪里,找不到也有道理,因为已作咖啡业同业组织的事务所了,而道观的版本已被转移到崇善寺。”经过连年战争,道士多数逃亡走散,殿宇无人看管维护,以致逐渐荒废,多数道观毁于炮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