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一 本书的研究思路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将以经常项目收支理论为基础,按照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机制和调整完成时间长度,将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划分为三种路径、两种模式。继而,以全球经济失衡的三种调整路径和两种调整模式为出发点,比较不同的调整路径、调整模式所对应的成本大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对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提出对策建议。

二 本书的结构安排

绪论阐明了本书的研究意义,并界定了相关概念;分别从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全球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以及全球经济失衡调整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作了综述;介绍本书的研究思路、结构安排,并提出本书的研究方法;说明了本书的理论框架与一些创新之处。

第二章梳理了经常账户收支理论。经常账户收支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古典学派的自动调节机制向动态的稳定均衡分析的转变,本章按经常账户收支发展阶段选取了代表性的经常账户收支进行述评。

第三章介绍了当前世界经济失衡现状,并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对当前世界经济失衡产生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

第四章从有关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理论研究出发,指出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三条路径即汇率调整、储蓄率调整和国内金融深化水平调整;利用非参数检验对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路径进行经验分析。

第五章界定了全球经济失衡的两种调整模式即渐进调整和激进调整,并利用多元Logit模型研究影响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概率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一国的经常账户赤字规模、汇率制度、贸易开放度、金融开放度等。在此基础上考虑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模式的内生性,建立处理效应模型,探讨并比较不同的调整模式对应的调整成本。

第六章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经济失衡调整。首先介绍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主要盈余国和赤字国经常账户调整动态;其次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VAR模型对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第七章论述了国际经济协调在当前全球经济失衡调整中的必要性,研究了IMF、G20、WTO在全球经济失衡调整中的作用。

第八章论述了中国在当前全球经济失衡中的角色,研究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建议。

三 本书的研究方法

(一)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在梳理经常项目收支理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三条路径即汇率调整、储蓄率调整、金融深化水平调整,并用非参数检验对1980~2009年90个经济体的经常账户反转进行经验分析。本书将1980~2009年90个经济体中发生的经常账户收支再平衡作为处理组(treatment group),并构造一组未经再平衡的控制组(control group),利用卡方检验分析处理组和控制组的汇率、储蓄率、金融深化水平是否一致,来判断本币汇率贬值、储蓄率上升、金融深化是否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路径。

同时本书还用数理方法建立实证模型,用多元Logit模型、异质性处理效应模型、不平衡的面板回归等计量方法研究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概率及其成本。

我们用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来衡量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成本,每个事件i存在三种潜在的结果(Y2i, Y1i, Yoi), Y2i表示发生激进再平衡时的经济增长率,Y1i表示发生渐进再平衡时的经济增长率,Yoi表示没有发生再平衡时的经济增长率。这样Y2i-Yoi、Y1i-Yoi、Y2i-Y1i就是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显然,这是一个数据缺失问题(missing data problem),因为任何事件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处理效应模型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采用处理效应模型研究不同再平衡模式的成本,并分别利用两阶段法和最大似然估计法给出稳健的实证结果。

(二)归纳与演绎相结合

要研究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两种模式、三条路径,并提出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政策建议,就离不开传统的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本书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的方向始终是探索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模式和中国应对策略需要的经验和理论原则。

(三)理论分析与政策分析相结合

本书以经常项目收支理论为出发点,对全球经济失衡调整路径进行了理论分析,又结合前面的理论分析研究了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对策,增添了本书理论研究的政策内涵和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