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本书的理论框架、创新与不足

一 本书的理论框架

潘国陵(2000)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得出了经常项目收支动态方程和国外净资产动态方程,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经常项目收支分析方法。焦武(2009)在潘国陵(2000)纯粹理论推导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放松模型原假设条件和对模型进行重大修正,使其更符合中国经济现实,从而拓展了该模型。焦武(2009)从两个方面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和改进:第一,原模型暗含一国国外净资产可全部化为直接投资,焦武(2009)对其作了拓展,将一国国外净资产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第二,允许汇率浮动。但是焦武(2009)在模型求解过程中,却存在明显的错误,用常数系数和常数项的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特殊情况替代已经设定浮动汇率的可变系数和可变项微分方程。潘国陵(2000)开创的经常项目收支动态方程,揭示了经常项目与储蓄率、汇率等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还给出了经常项目调整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本书的研究需要,本书对潘国陵(2000)原模型作了如下扩展:第一,放松固定汇率假设,研究浮动汇率制下的经常项目收支动态方程,同时纠正了焦武(2009)错误的一阶微分方程解法;第二,拓展了汇率调整时间与调整成本之间关系的研究。

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由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组成。各国之间在交换物品的同时,也是在交换资产。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永远是平衡的,即贷方必等于借方,那么,经常项目差额必等于国外净投资(CA=If)。国外净投资是本国持有外国资产的增量与外国持有本国资产的增量之差。从收入和支出的角度,考虑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其中,Y为国民收入(GNP), C为私人消费,Id为国内私人投资、G为政府支出,(X-M)代表贸易收支,NFP表示来自海外的净要素收入,T为政府税收,Sp为私人(居民和企业)储蓄。经常账户余额(CA)等于贸易收支加上来自海外的净要素收入,即

将式(1-2)代入式(1-1),可得

其中,Sg表示政府储蓄,S为一国总储蓄,它等于私人储蓄(Sp)和政府储蓄(Sg)之和。将式(1-3)移项得

s代表一国国民储蓄率(0 <s<1), Y 代表一国国内总产出,R代表汇率(直接标价法), F表示一国的国外净资产(以外币表示), ρ表示国外净资产产出率,则式(1-5)可表示一国国民储蓄。

K表示国内资产存量净值,然后设定

式(1-6)中,σ代表国内净资产产出率,g代表国内总产出增长率,同时设定σ、g为不随时间变化的常数。将式(1-6)变形得

对式(1-8)两边求导,得

将式(1-7)代入式(1-9)后得

求解式(1-7),该一阶齐次微分方程的解是

其中,Y0t=0时,Y的初值。将式(1-11)代入式(1-10),得

对于国内资本存量K,有等式

在式(1-13)中,θ代表国内固定资产折旧率,即国内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上折旧。

同理,国外投资If可表示如下:

在潘国陵(2000)的基础上,我们作了如下拓展,允许汇率浮动,则

将式(1-4)、式(1-13)、式(1-15)代入式(1-5),得

再将式(1-8)、式(1-11)、式(1-12)代入式(1-16),得

其中R表示汇率的变化幅度。

式(1-17)是一个一阶非齐次微分方程,我们令

很显然,ut)、wt)并不是常数,而是可变系数和可变项。而焦武(2009)在对式(1-17)求解时,却将 ut)、wt)视为常数来求解。很显然,由于假定汇率浮动,Y是时间t的函数,故而式(1-17)是具有可变系数ut)和可变项 wt)的一阶非齐次微分方程。其通解为

其中A为如果具有适当的初始条件,便可以确定的任意常数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求解式(1-21),得

令t=0时,F=F0,因此

将常数A代入式(1-22),得

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国外净资产的增量即为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用公式表示为

将式(1-17)代入式(1-25),则

将式(1-24)代入式(1-25),可得

将式(1-27)两边都除以Y,令,得

其中,F0/Y0为初始状态一国净对外资产占国民收入比例,式(1-28)揭示了一国经常账户收支水平和其汇率、储蓄率的关系,同时经常账户收支和经济增长率、时间t之间也存在关系。这为本书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通过什么路径、采取何种模式实现全球经济失衡再平衡,必定会带来不同的成本。

二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一)本书的创新

1.研究角度的创新

现有有关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概率及其成本的研究,都没有区分出渐进调整和激进调整,本书明确界定了渐进调整和激进调整的识别标准,分别探讨影响这两种调整模式发生概率的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并比较其调整成本的高低。这些都是对过去研究角度的创新,进一步深化了对全球失衡调整的认识。

2.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一,本书对全球经济失衡调整路径的研究没有局限在理论层面上,而是采用卡方检验等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其进行经验分析,深化了对全球经济失衡调整路径的认识。第二,现有对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成本的研究多采用多国面板的方法,针对回归中的异质性问题,本书采用处理效应模型(treatment effect model)和Heckman方法,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判断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成本。

(二)本书的不足

1.在经常账户收支理论基础上,本书归纳出经常账户调整的三条路径,并利用非参数检验对其经验分析。然而,本书并没有对各调整路径所对应的调整成本进行比较研究,这是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2.当前世界经济失衡选取不同的调整路径、调整模式必将对各失衡经济体(包括中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囿于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能力的不足,本书没能完成此部分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