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转型中的巨人步履蹒跚

为了柯达的战略转型及变革,邓凯达在2003年亲自从竞争对手惠普挖来了在数码技术方面经验丰富的高管人员彭安东(Antonio Perez)来辅佐其制定柯达的战略转型方案。彭安东于2003年4月加入柯达任总裁,在2005年5月19日邓凯达离任后任首席执行官,次年初任柯达董事会主席。

邓凯达(左)与彭安东(右)

彭安东比邓凯达大一岁,是一名西班牙裔美国人,1947年出生于西班牙西北部的一座港城——维戈。他毕业于马德里科技大学,并获得法国顶级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的MBA学位,学业专注于工程和市场营销及管理。在加入柯达之前,彭安东曾在惠普工作了25年,任总裁及首席运营官,他在研发、销售、制造及市场营销等多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并对美国和欧洲的市场都非常了解。市场对此次柯达领导人的更迭似乎觉得是众望所归,股票分析员称邓凯达已不足以应对数字时代的迅速变化,而彭安东在数码科技方面的背景正好满足了柯达的需要,也许他会带领柯达转型成为一个新型的数码科技公司。

而在此时坐上柯达的第一把交椅可并不是一件美差,彭安东即将面对的是巨大的挑战和一条带领胶片巨人走向数码变革的颠簸之路。

柯达易分享系列相机

柯达继续加大了其研发力度,2005年柯达的研发费用为8.92亿美元,与2003年的7.6亿美元研发费用相比,上涨了17.4%。同时柯达也加速了其新产品的推广,推出了EasyShare-One数码相机,是世界上第一个可以通过Wi-fi直接传递数码照片的相机。同年柯达还推出了EasyShare V系列和P系列的数码相机,P系列相机为狂热的摄影师提供更多先进的功能,而仅为扑克牌大小的V系列相机则提供了视频拍摄功能,既能拍出静止的可供打印的图像,也可录制长达80分钟的具有电视品质的视频。

然而尽管柯达的数码相机产品销售额直线飙升了42%,并成为美国数码相机市场的领导者,但它传统的高利润的胶片业务却下跌了30%。2005年柯达的销售额为14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但其营业利润仅为5.4亿美元,同比下跌了34%,营业利润率仅为3.8%,与2000年15.8%的营业利润率相比整整下降了12个百分点。而在此基础上逐年不断攀升的重组计划的成本已经从2003年的4.8亿美元上涨至6.9亿美元。在巨额的重组成本和低利润率的双重压力下,柯达2005年净亏损13.62亿美元。

柯达在2005年的年报中详细披露了其重组计划及预算,并将其2004年制定的重组计划又延长了一年。该计划宣称此项重组计划是为了削减成本,并为公司的传统业务找到一个合适的商业运作模式以提升柯达在数码市场的竞争力。

该计划称预计将在三年内花费13亿~17亿美元,其中包括7亿~9亿美元的遣散费,其余的将用于有关工厂、建筑物和设备的处置。柯达的全球设施和工厂预计将减少大约1/3,全球将削减12000~15000名人员。

2005年7月20日,柯达宣布,它将扩大重组活动,原定于2004年1月宣布的重组计划仍为它的一部分,但为了努力加快其数字化改造,以应对超出预期的零售胶片业务的下降,该公司现在计划裁员的数量增至22500~25000个职位,同时将传统的生产基础设施减少约10亿美元。此项计划预计将于2007年中完成,因此改名叫做“2004~2007年重组计划”。

表3-1 伊士曼·柯达公司经营性合并报数(会计年度截止日为12月31日)

2005年柯达完成了计划中的部分重组,总共花费了7.42亿美元(其中遣散费4.97亿美元,长期资产折损1.24亿美元,退出成本0.84亿美元及存货折损0.37亿美元)。2005年柯达总共裁员8125人,其中照片冲印部门1000人,制造部门4375人,研发部门575人及行政部门2175人,这些员工中有4150人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剩下的分布在世界其他地方。

转型的巨大代价犹如在这位昔日的胶片巨人身上大刀阔斧地砍去了左膀右臂,昔日为柯达带来巨额利润的胶片部门,如今成了柯达需要付出巨额遣散费及退出成本的巨型拖油瓶,新型的数码业务的低利润率非但没有带来企业利润的增长点,反而雪上加霜般需要大笔的研发费用及营销费用的投入,这一切都使柯达这位巨人的转型之路走得如此蹒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