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动画电影“元年”概述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现状与传播方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批准号:15BC032。

张帆张帆,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2014届博士。

摘要:2015年成为中国商业动画电影发展的分水岭。伴随着中国动画电影品牌意识的逐步强化、创作理念的日渐明朗、彰显中国文化的价值诉求的出现以及制作水准的稳步提升等可喜变化,中国商业动画电影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2015年或将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化以来的动画电影“元年”。本文通过对这一阶段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现象以及典型特征进行全面分析,来剖析当代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时代格局。

关键词:动画电影 元年

一 整体背景

在将要建成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在政府一系列政策、资金扶持的推动下,201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440.69亿元,比2014年增长48.7%,创下“十二五”以来最高年度增幅,中国电影市场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伴随着这一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全面爆发,中国动画电影也搭上快速发展的列车。中国动画电影改变了以往粗放型增长的局面,走上质量提升、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从元旦登陆大银幕的《熊出没》到春节档的《喜洋洋与灰太狼》,从淡季上映的《魁拔2之大战元泱界》到暑期档发热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从火爆国庆档的《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到引燃贺岁档的《小门神》……其中,既有发挥品牌优势、系列化的中小制作影片,也有彰显技术实力、坚持个性化创作的“中国式大片”;既有呵护低幼心理成长的儿童题材,也有引爆英雄主义情怀的成人题材。中国动画电影厚积薄发,突然在这一阶段以高收益、多类型开创了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盛况的背后是中国动画电影逐步强化的品牌意识、日渐明朗的创作理念、彰显中国文化的价值诉求与稳步提升的制作水准。这些改观都预示着中国动画电影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2015年或将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化以来的动画电影“元年”。

二 动画电影“元年”的显著特征

(一)票房增长空前迅猛,市场空间不断拓宽

2015年,中国动画电影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整体崛起而迅猛发展,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新增长点。全年共上映动画电影57部,总票房44.08亿元,较上年30亿元约增长47%;其中,国产动画电影43部,总票房约20.54亿元,较上年11亿元约增长87%。这些指标均高于全国电影的同期值。此外,除了总票房不断突破之外,单部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也是屡创新高。例如,2015年暑期档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9.5亿元的总票房与8.4分的豆瓣评分,取得市场与口碑的双丰收,位居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榜首,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的崭新纪录。从这一阶段整体来看,中国动画电影无论是数量还是票房收入均有了较大的提高。2013~2015年底,中国动画电影产量以年均31.66%的速度增长,票房也是以年均增长51%的惊人数据开创了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辉煌前景。


(二)题材类型与创作观念日益丰富

在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电影在类型突破、题材创新上展现出勃勃生机,结合市场需求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譬如《洛克王国》系列依托儿童网络社区游戏的人气,打造出儿童团队协作的动画品牌。虽然在这一阶段《喜羊羊与灰太狼》《赛尔号》《熊出没》等低幼题材以及《潜艇总动员》《汽车人总动员》等冒险题材依然占据着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绝对优势,但是为了扩大动画电影的市场份额,吸引更广泛的观众观看动画影片,中国动画电影也是大胆创新,开拓出一批从未涉足的题材。例如,融合了宗教、历史、人文色彩的《一万年以后》是一部全新的科幻题材作品,表达了职业白领在成长中的烦恼与爱情的《终极大冒险》是一部当代成人都市题材作品。此外,中国动画电影在创作观念上也有了新的突破,不再把动画艺术限定在未成年人,特别是低幼儿童身上,创作观念由单一的“低幼化”逐步扩大至“全龄化”“成人化”层次。中国动画电影在成人化类型的方向上迈出坚定步伐,创造出几部“现象级”的成人动画电影。例如,创造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冠军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一部典型的成人化的神话题材作品。影片中的反叛主义、“唐僧(话痨)”等这些内容都反映出成人观众的心理暗示和情趣积累。

日益丰富的动画电影题材与创作观念诞生在中国电影产业的黄金发展期。通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自来水”“自媒体”式的口碑传播,成人动画电影消费市场被极大地激发起来。这说明国产成人动画电影在获得市场回报上也是有章可循的。虽然大部分这类影片取得的票房收入与观众口碑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是这些动画电影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类型的日益丰富,成为迈向全球市场的积极探索。


(三)自信的民族风格与文化自觉

当代中国动画在受到美日动漫产品近30年的浸染后,几乎丧失了自成一家的美学风格。在产业化的时代潮流下,中国动画既丧失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学派”的美术风格,在市场化、产业化的背景下又没有建立起成熟、独立的“新中国学派”商业风格。因此,在进口动画倾销的夹缝中生存的中国动画师法美日,一度是中国动画赢得国内观众、走出国门的捷径之一。大量的动画电影借鉴成熟的动画风格,有效地规避了生涩艺术风格的市场风险,更让伴随着美日风格成长的中国观众易于接受。例如,仿日式热血少年风格的《魁拔》系列动画,人物设计上广泛借鉴日本动画,蛮吉以“孙悟空”形象为原型,但身上有很多日式动漫的形象特征。当然中国商业动画电影在吸收国外成熟的、已经被市场广泛认可的动画风格基础上,着力于积极尝试本土化风格的构建。例如,动画电影《兔侠传奇》就将中国京津冀区域的民族文化呈现得淋漓尽致。主角“兔侠”脱胎自民间传说“兔爷”的造型,衣服的装饰、身上的麻衣、脚上的老布鞋都极富中国传统特色。该片创作出了具有中国民俗特色的功夫动画电影新风格。《兔侠传奇》也打破了西方以力量对抗为标准的功夫电影定位,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以柔克刚的优秀哲学理念呈现出来,实现了向30多个国家销售播映权。

在中国综合国力已经跃居世界前列的时代背景下,经过多年外来文化的冲击,兼容并蓄的中国动画已经开始爆发出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文化自信。这得益于中国多年培养的原创动画电影人才的集群式崛起。一大批具备民族文化传承意识的新生代动画电影创作人才相继脱颖而出,挑起动画电影创作生产的重担,随着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崛起,初步得到观众的拥护与市场的认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流行趣味相结合,将一位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神话人物孙悟空的神性化为人性,使超然于世的猴王变成了压抑失落的落魄青年,引起当代观众的身份认同。该影片在戛纳国际电影节展映期间引起强烈的反响,体现出中国动画在民族风格上的重大突破。该片中的孙悟空形象由齐天大圣和孙悟空两部分构成。代表“无限神力”的齐天大圣一袭黄金铠甲,头戴天冠,身披飞扬的红色披风,视觉冲击强烈,整体造型潇洒,极大地提升了齐天大圣的高深法力和英雄气质。反观被如来佛祖禁锢了法力的孙悟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嘴里不时地叼着一根稻草,一副无赖的平民形象,对传统认知的孙悟空形象有了极大的突破。整部电影在孙悟空平庸的形象下推进,到影片高潮时,孙悟空打开封印成为“齐天大圣”。这种视觉冲击和角色塑造在人物形象上无疑是极为成功的典范,也体现出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创新和再构能力。


(四)制作技术日益提高,视听效果日臻佳境

好莱坞动画电影在视听上的震撼体验,是建立在多年技术积累和研发的基础上的。在这一时期,随着资本纷纷进入火热的中国动画市场,中国动画在制作资金投入上的加大及制作技术的提高,中国动画电影在视觉营造和影像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有的公司引进世界一流的硬件设备或者起用国际化的制作团队,通过国际合作和技术引进让中国动画电影制作技术大幅度提高,勾勒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崭新面貌。中国部分动画在3D技术制作水准上甚至可媲美好莱坞动画制作,无论是材质贴图、灯光技术,还是后期合成都体现出较高的国际水平。例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作为一部“现象级”的中国动画电影,不仅创作了成人化的崭新类型,而且在画面制作上精益求精、动作捕捉上流畅生动、音效和音乐令人震撼,给观众带来了大气磅礴的视听享受。该影片贯穿多变宏大的场景,采用3D全景搭建,表现得丰富精细、细腻真实。该影片在整体格局、气质、工艺水平以及场景、角色、动作、光效、色彩系统、材质等细节方面也都令人眼前一亮;气氛铺陈到位、模型精巧细腻,表现出很高的三维动画制作水平。根据电视动画改编的电影《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在3D动画技术中巧妙融合了东方美学取法自然的淡彩风韵,如“沉舟侧畔千帆过”“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学韵味与武侠文化的巧妙结合,表现出中国动画在三维技术与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相结合上的积极尝试。


(五)动画电影产业的转型升级

高速发展的动画电影产业,使中国动画产业摆脱了长期依靠电视动画生存的窘况。越来越多的动画企业开始放弃海外代工,转型制作原创的动画电影,着力打造企业的品牌形象。在全国电影市场利好的形势下,传统影视公司也借助良好的发展形势扩大产品类型。华谊、博纳、光线、小马奔腾等影业巨头纷纷加入中国动画电影的投资和宣发之中。华谊公司成为《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的推手,博纳参与《魁拔》的宣发工作。而很多动画企业也主动选择与国内知名大型电影企业合作,如《赛尔号》与《开心超人》分别找到光线影业与小马奔腾这类商业类型片发行经验丰富的大公司合作发行,可以很好地分解影片的投资及营销压力。

另外,互联网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平台。通过新媒介实现大规模低成本复制和爆炸式传播,成为中国动画电影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动画电影成为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的一大内容板块,中国网络电视台、腾讯视频、搜狐视频、爱奇艺、乐视等主流网络视频网站纷纷开设了动漫频道。这些视频网站加剧了对优质动画电影资源的竞争,也间接影响着电影的发行方式和创作思维。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领军企业通过融资、并购和战略合作,直接参与电影创作生产,使传统动画电影产业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终端的结合日益紧密。网络营销不仅给广大观众提供了方便的票务服务,也提供了实时准确的数据统计。这些大数据及时客观地反映了受众的行为习惯、情绪喜好和消费轨迹。通过对这些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准确地梳理观众喜好和产品需求的内在逻辑,预测市场走向,引导创作方向,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方向、产业定位、政策制定提供数据参考。另外,互联网时代的动画电影营销领域需要大量拥有数据分析能力、具备网络思维的策划、营销人员。动画电影的发展对产业链上所需的人才,无论从创作思维还是专业背景上都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在这一阶段,中国动漫企业基本实现了与互联网媒资的对接,实现了动漫APP与移动媒体的融合发展,为动画电影受众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产品服务。

三 中国动画电影“元年”的突出问题

(一)题材创新任重道远,类型概念亟待突破

类型电影是构筑电影产业的基石,是培育观众、繁荣市场并规避投资风险的有力保障。虽然中国动画电影“元年”的发展形势迅猛,也出现了诸如《魁拔》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这类“现象级”的电影作品,但是中国动画电影产业在市场类型上,仍然以低幼类、冒险类题材为主,“全龄化”“合家欢”等商业类型电影创作依旧匮乏。为了扩大市场份额,部分国产动画电影在类型创新的道路上展现出急功近利趋向。虽然这一阶段的题材创新丰富大胆,但是部分题材属于昙花一现,缺乏系统深入的类型创作基础,甚至个别题材属于类型嫁接的“杂交品种”,观影定位和市场接受度都乏善可陈。例如,以“限制级”为宣传语的动画电影《一万年以后》,虽然创作者以极其广袤的创作视野,囊括了哲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多学科,并吸收了神话、科幻、冒险等多种电影类型特征,但是由于类型模糊、剧情冗繁、风格诡异,影片的票房收入惨淡。另外,所谓国产动画大片《小门神》《大鱼海棠》等创新之作,显然都有类型混乱、强行嫁接之嫌。这种以类型创新为噱头,实质却是满足猎奇心理的市场炒作在高速增长的中国电影市场比比皆是,其本质不符合商业电影的市场需求。因此,创作出定位清晰、风格亲切的商业类型动画电影依然任重道远。


(二)核心竞争力孱弱,产业建设仍需完善

虽然不断刷新的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数据让人看到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潜在容量,但是在庞大的影片产量之上,中国动画电影的整体质量偏低,整体竞争力弱,突出反映在排片量与票房收入呈“反比”上。2015年,中国进口动画电影有14部,票房却达23.54亿元,国产动画电影和进口动画电影的排片比是62∶38。进口动画电影以约38%的上映总量取得了53%的票房。以单片为例,美国动画电影《疯狂原始人》是2013年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冠军,票房达3.94亿元,占2013年全年中国动画电影总票房16.4亿元的24%。这说明中国动画电影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土原创动画电影在中国电影消费市场的占有率及认可度有待提高。

在进口动画大片的冲击下,国产动画电影除了存在风格嫁接、形式陈旧甚至盲目抄袭等问题之外,还受到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与好莱坞动画产业相比,中国动画产业与其差距是全方位的。首先国内动画电影产业链短、附加价值低,赢利模式仅靠票房收入,形象授权、主题公园等市场衍生水平低。另外,中国动漫企业受到行政审批等制约,无法实现动漫产业优化整合的一体化优势,仅仅限于出版、电影、电视,无法形成联合服装、玩具、游戏等相关行业的企业联合体,行业监管与行业整合动力不足,政策引导和产业构建力量分散,在产业化道路上仍需在探索中寻求构建。


(三)理论基础严重匮乏,动画电影发展遭遇瓶颈

中国动画电影高速发展中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究其根本在于中国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引导往往关注产业发展,对动画电影的基础理论研究、定性研究严重不足。特别是针对商业动画电影领域内的产品属性、受众心理、类型创作、动画美学、分级尺度及观影心理学等,对于动画电影创作具有直接指导和规范作用的理论研究几乎空白。这些具体理论的缺失,增加了影片创作和产业决策上的盲目性,影响了未来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政策引导和产业构建。未来如果我们不能夯实基础理论研究,重视产业龙头即内容为王,只是一味地以资本拉动市场需求,追求短期片面的高速发展,将不足以支撑成为动画强国的宏伟愿景。国产动画消费市场将在经历了一次次的过度营销之后,退去燥热,回归理性,面临发展的瓶颈。中国动画电影风格嫁接、形式不够统一甚至抄袭等问题依旧突出。只有建立起系统、完整的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理论,才能摸索出独特、成熟的中国商业动画美学风格和叙事模式,才能更进一步构建出科学、规范的中国动画电影产业格局。

结语

截至2015年,中国电影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新增影院1200余家,影院总数已超过6000家,新增银幕8035块,全年城市影院观众人次达到12.6亿,成为全球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市场。在这一阶段,中国动画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有了更多可喜的变化。首先,质量显著提升,以优秀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代表的一批国产影片异军突起,让中国动画树立了民族信心。其次,风格多元化的动画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中国动画电影在创作风格上不但有类似于日韩风格、欧美风格的市场接受度高的成熟风格,也有独具中国特色的风格。再次,动画电影的创作题材更加丰富,除了保持既有的低幼类、冒险类题材的主体地位,科幻类、“全龄化”动画电影也有所突破。中国动画电影不再局限于低幼化定位的传统思维,逐渐扩大创作视角,把青少年甚至成人都发展为受众群体。最后,中国动画在表现手法上有了更为成熟的视听营造,对叙事模式的运用趋于成熟,技术应用上也表现出不输好莱坞的制作水平。经过近10年的产业扶植和快速发展,国产原创动画已逐步积累当量的文化意识与人才梯队。这些都为中国动画出现 “元年”复兴特征并逐步实现全面繁荣奠定了积极的基础。

当然在一片繁荣的美好景象中,也暴露出中国动画电影的种种问题。创新是构建中国动画电影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动力。随着动画市场竞争的加剧,受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影响,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除了国家层面的宏观规划与政策支持外,更需要行业的不懈探索与自力更生。相信在动画“元年”的带动下,未来的中国一定能实现由动漫大国向动漫强国的转型升级。

An Overview of the “First Year” of Chinese Animation Film

Zhang Fan

Abstract: The symbol of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mercial animation films is 2015. Chinese animated film gradually strengthen brand awareness, increasingly clear ideas, highlighting the value pursui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steady improvement in production standards, these change indicates that Chinese animation film is experiencing a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or will become the Chinese film industry since the animated film “the first yea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node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imation film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market phenomenon and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this stage.

Keywords: Animation Film, First Year

横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