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光……”家长要做的,就是用一生的精力去帮助孩子,让他们身上的太阳发出万丈光芒。

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却常常用固定的眼光看孩子,把孩子看“死”。孩子小时候的教育很重要,甚至关系到孩子的一生,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并不等于孩子小时候什么样,大了就什么样,人是处于变化中的。不少人小时候学习并不好,也看不出多么聪明,甚至被老师和家长断定是没出息的孩子,可长大后却成了英雄、模范、科学家甚至是领袖人物。

达尔文学习不好,就爱玩虫子,后来成了生物学家;郭沫若上学时三门功课不及格,后来成了伟大的戏剧家;有的人学习也不太好,后来却成了世界冠军……历史上大器晚成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不能把孩子看“死”,不要说孩子“你算完了,你这辈子算完了”,孩子尚未成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都是无价之宝,等待着我们去开发。

孩子缺点多,总犯错误,给家长丢脸,导致家长对孩子颇为不满。有的家长甚至对孩子抱有成见、偏见,整天数落孩子。其实越是缺点多的孩子越要多鼓励、多表扬。因为他们平时得不到表扬,对表扬的需求更迫切,别看他们平时吊儿郎当,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其实他们心里特别喜欢表扬,家长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表示都会使他们受到鼓舞,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转换成上进的力量。

案例点睛

爱迪生8岁那年上学了。他不仅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才能,反而常常令老师恩格尔深感不快。有一次,老师在讲解数学题,爱迪生突然向老师发问:“老师,2+2为什么等于4?”老师觉得爱迪生又笨又调皮,反问道:“不等于4难道等于5吗?”爱迪生很想弄明白数字的奥秘,他想了又想,忍不住又问老师:“2+2为什么不可以等于5呢?”老师大为恼火,厉声训斥道:“爱迪生,你故意搞乱,给我滚出去!”爱迪生遭到责骂,委屈地奔出教室。

爱迪生回家后告诉妈妈:“妈妈,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师却骂我。”妈妈听了儿子的叙述很是生气,她到学校找到恩格尔:“恩格尔先生,作为一个教师你太不了解学生的心理了。”恩格尔说:“我只管教书,不管学生的心理。”爱迪生的母亲说:“你这样教孩子,孩子怎么学得会?”这位老师始终认为不是自己的错,带着爱迪生到一位有名的医生那里,请他检查一下爱迪生的脑袋,因为爱迪生的脑袋是扁的。这位医生检查后说:“里面的脑子坏了。”恩格尔告诉爱迪生的母亲:“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不管我怎么教,他都学不会。我不愿意教这样的学生。”

结果,爱迪生离开了这所学校,由妈妈教他读书。爱迪生的母亲曾经当过小学老师,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她给儿子讲文学、历史,讲各种科学知识。当同龄的孩子还在读童话的时候,爱迪生已开始阅读《英国史》《大英百科全书》等大部头著作。在母亲的辛勤栽培下,爱迪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他一边读书,一边在地窖里建起一个小实验室。因为家境贫寒,他没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接受系统的正规教育,12岁那年当了一名火车上的报童,但母亲已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科学的种子。经过长期的刻苦钻研,他终于成为著名的发明家,为人类贡献了1000多项发明。


家长对孩子,尤其是缺点多的孩子要多表扬。要把对孩子的“头痛”变成“心疼”,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对于孩子的进步,家长绝不能视而不见,而要“大做文章”,和孩子一同分享快乐,这样做孩子才会受到鼓舞,吸取力量,大踏步地前进。

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像金矿一样闪闪发光。

亲子趣味智力题

☆ 你现在心里想一个数,我马上可以算出来你想的是什么数。只要想好后把你心里想的数乘5,再乘15,再除以3,再乘4,把得数告诉我。得数去掉末尾两个零就是你想的数,准没错,请问原理是什么?

答案:其实,5×15÷3×4=100,所以任何一个数按这样的方法算出来都是这个数的100倍,只要把得数后面的两个0去掉,就可以得出这个数字。

☆ 有个聪明的民工去应聘,自己写了一个契约,意思是只干活什么也不要。无米面亦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经理高兴地答应了,可到年底算账时,经理吃亏了,为什么?

答案:民工们念契约时,便加上了自己的语气:无米,面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鸡,鸭亦可;无银,钱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