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吴子兵法》论水

吴起(?—公元前381),战国时期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一说山东曹县东北)人,战国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后世把吴起与孙子连称“孙吴”,著有《吴子》,与《孙子》合称《孙吴兵法》,共有48篇,大部分已经失传,今保存下来的有《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6篇,约5000多字。其中在《料敌》《论将》《应变》等3篇中,吴起论及了水与战争的关系。

img

吴起,战国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一是因水而战。在作战指挥方面,吴起强调料敌用兵,“审敌虚实而趋其危”,以此决定战与不战。在《料敌》篇中,他依据敌情特点,指出有8种情形不需占卜吉凶即可同敌交战,其中与水相关的情形大致有4种:大风严寒,昼夜行军,伐木渡河,不顾部队艰难;盛夏炎热,行军急速,途中不休息,又饥又渴,只顾赶往远处;军用物资耗尽,柴草短缺,阴雨连绵,无处可以掠夺;兵力不多,水土不服,人马感染疾疫,四邻援军未到。同时,吴起还指出了可以进攻敌军的13种情形,其中之一是“涉水半渡”。

二是以水灌敌。吴起认为,利用地形是将领用兵的关键之一。在《论将》中,他论述了根据敌情采取权变的情形,其中提出了以水代兵、以水灌敌的水攻作战方法:“居军下湿,水无所通,霖雨数至,可灌而沈。”即是说敌人处于低洼潮湿的地方,水道不通,大雨连绵,可以灌水淹没之。

三是依水而战。在《应变》篇中,吴起论述了依水而战的多种战法:如敌人很多,既受过良好训练,又作战勇敢,背对高山,前临险要,右依山,左靠水,深沟高全,强弩守备,后退稳如山移,前进急如风雨,粮食又很充足,很难与之长久相持,则以五军合击,形成有利态势,此即打击强敌的方法;如遇丘陵、林谷、深山、大泽等不利地形,应迅速通过,不要迟缓;如与敌相遇于大水汇集的地方,水势倾陷了车轮、淹没了车辕,车骑都有被洪水吞没的危险,又没有准备舟楫,进退不得,则将车骑留在岸边,登高观察四方,一定弄清水情、了解水面的宽窄、查清水的深浅,才可以出奇制胜,此即水战之法;如果敌人渡水而来,则乘其半渡而打击之;如阴雨连绵,车马难行,四面受敌,全军惶恐,则停止战车作战,待天晴地干时再行动,且选择高处避开低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