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领导科学评论(第四辑)
- 刘峰主编
- 1795字
- 2021-03-27 12:27:42
二、领导力的构建和特征
领导科学研究的第一阶段理论是领导特质理论,特质理论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具备什么样能力素质的人更容易成长为领导干部,具备怎样能力素质的领导干部成长得更顺利。换言之,特质理论探讨的是领导者究竟是什么人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领导职位与领导力二者是表里一致的,领导力为里,领导职位为表,领导干部应当具有一定的领导力,且具有领导力的人也更容易成为领导干部。就二者关系来说,领导干部一般是先有领导力后有领导职位,领导力的提升与领导职位的晋升之间存在很大的正相关关系。因此,领导干部成长本质上是领导干部修炼和提升自身领导力的过程。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观察到,一些领导干部虽然晋升到更高的领导职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不胜任现象,尽管有了领导岗位但领导力远远没有到位。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这些领导干部的领导力还不到位,其领导力还没有达到能够胜任更高职位的水平。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多“蹲蹲苗”,要在基层和实践中磨炼才干,增长本领。这个道理是极其深刻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好干部主要有五项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忠诚、干净、担当”就是好干部最重要的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明确了干部对党对己对民的具体要求,对党要忠诚,个人要干净,为民要担当,做到这三点,一名领导干部就具备了领导力,就能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反之,我们也可以说,一名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足够的领导力,才能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毛泽东说过,领导工作千头万绪,但只有决策和用人两件大事。相应地,领导力强调决策力和影响力的叠加,二者缺一不可。决策力重在领,往哪儿“领”需要选方向,选目标;影响力重在导,如何“导”需要号召力和凝聚力,这是领导力的两个要素,用公式表示:领导力=决策力×影响力。因此,领导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就是决策力和影响力这两个要素。
决策力重在领方向,建愿景,定战略,选目标,明策略,寻路径。领导决策事关组织发展的方向和全局,事关领导活动的成败得失,决策的方向错了,解决问题的思路错了,结果必然是一错百错。
领导决策力有两个基本环节,要先策后决。一是“策”的环节,即“出主意”,重在集思广益,不断打开思维空间和选择空间;二是“决”的环节,即“选主意”,也就是及时正确地决断,把已经形成的决策方案选择确定下来。策和谋主要取决于决策者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需要信息知识,而决和断则主要依赖决策者的智慧和勇气,需要见识和胆识,需要取舍和判断。“策”要多做加法乘法,要打开思维空间;“决”要多做减法除法,把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方案去掉,把不可行不成熟的方案去掉。领导决策力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运用民主集中制的方法,“策”要多一些民主,“决”必须正确集中。
领导影响力也有两个基本环节,要先激后聚。一是“激”的环节,即激励人,发动群众,形成动力;二是“聚”的环节,即凝聚人,组织群众,形成合力。激励是手段和前提,凝聚是目的和结果,激励和凝聚必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放大和实现领导影响力。
如果说决策力和影响力是领导力的两个构成要素,那么,硬权力和软权力则是领导力的两个外部特征。领导力不仅依靠传统的硬权力,也不单纯依赖软权力,而是强调硬权力和软权力的结合,用公式表示:领导力=硬权力×软权力。
硬权力是外在的、法定的、有限的、强制性的,带来的只能是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它是一个“常量”,不管你的能力大小,只要居于同一职位就几乎具有相同的硬权力。硬权力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硬权力是万万不能的,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首先需要党中央的权威,需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需要顶层设计,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没有硬权力,一切改革都难以推动,一切改革成果也都无法保障。
软权力是内在的、个人的、无限的,它是一个“变量”,带来的是下属和群众对上级领导发自内心的认同。软权力来源于领导干部的品德高尚、作风过硬、能力超群、经验丰富和绩效超优等与个人相关的多种因素。因此,硬权力要和软权力相结合,这样一方面能够使硬权力的使用更有效,另一方面也可以放大自己的软权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践行“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实际上就是强调领导干部既要用好硬权力,又要用好软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