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文化理论发展研
- 郭春阳 张治国 郭耿阳
- 8047字
- 2020-06-24 14:32:44
第四节 体育文化与人的社会化
一、体育文化与人的社会化的内涵解读
社会化不仅对个人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社会的生存和有效运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事实上,没有社会化就没有社会,通过社会化,社会文化才得以积累和传承,社会结构才得以维持和发展。作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发展人格、自我、角色借用。而要达到这些目的,必然经过一定社会化过程才能实现。通过社会、技能与规范的教育,从而逐渐学会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最终形成自觉遵守、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社会人。而体育活动特别是竞技体育能促使人达到对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对提高人的社会健康水平,成为社会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由体育活动的社会特征所决定的。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形成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从而使我们发现许多人并不是自觉地以个体的社会化为目的而去从事体育运动,但却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或加速了自己的社会化进程。现代社会中,竞技体育对人的社会化功能越来越重要,它向人们提供社会规范教育的场所和实践社会规范的模拟机会,引导人们融进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
体育对人的行为、态度和观念具有综合影响的功能,这种综合影响的功能最终表现为人的社会化。当人在体育活动中接受到来自外界的刺激后,首先对刺激进行分析,然后又通过必要的思考进行选择,引起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动机,最后才表现为做出反应的行为过程。可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必须受到社会行为规范影响和制约,这种受到社会行为规范肯定或否定的经验就会成为人自身的一种观念。当下一次的相同刺激出现,人们就会根据自己的观念表现出对刺激的不同反应。于是理所当然地产生了人的社会行动和信念的规范化,这个过程就是人在体育活动中的社会化过程。
二、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作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大学生的社会化越来越紧密。这是因为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成长过程和社会化程度将直接影响着他们能否被社会所接受。高校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育文化的亚文化,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一种健康高雅的校园群体文化,已经成为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影响源。因此,高校体育文化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促进人的心理发展
1.促进情感的发展
体育运动是一种极富感情色彩的高尚活动,它对人的健康情感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体育运动的团队性,不仅要求参加者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也需要参加者之间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因此,要求参加者在体育运动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关系,一切行为都要符合集体的利益。这有益于培养个人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在体育运动中,由于各种多变的情况,导致人的思想和情绪也随之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参与者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对提高在复杂情况下情绪和理智的稳定性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加强了人际间的亲和力。
体育运动以其独特的形式影响着人们的情感。竞技体育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示,这种展示又是在与他国、他队的激烈较量中实现的。正是这种参与感和认同感,奠定了观众对比赛胜负所持的情感判断基础,使他们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与自己的队伍融为一体。
2.抗挫折能力提高
体育运动是身体与智慧的结合,为了完成一个技术动作,需要成百上千次的反复练习,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多方面的挫折,只有坚持才能在挫折中寻找到前进的道路,尝到成功的喜悦。体育运动具有竞争性,在相争过程中必定有胜利者和失败者,竞赛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竞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任何人、任何队都难以保持永远不败。面对体育运动中不可避免的失败和挫折,客观上要求参加者都要有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不能被一时的失败打倒,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失败中找出取胜的对策和办法,重新参与竞争,争取胜利。只有不畏艰险,登上成功的顶峰,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全部乐趣。
3.促进大学生个性社会化
高校体育文化为大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高校体育文化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会获得应有的感受与体验,其感受与体验直接作用于大学生个性社会化。从体育运动本身来看,体育运动需要有体力、智力、情感和行为的参与,使得每一位锻炼者在锻炼过程中有许多机会展示自己个性中的优势部分,找到自己的弱势部分,并决定采用何种方式取长补短。如参加者必须在困难面前进行自我约束、动员、暗示、命令和体验,及时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与障碍,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主体能力得到释放和提高。从体育教学来讲,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交往活动,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蔡和发展;学生们还可以在一个宽阔的领域里尽情游戏、运动、竞赛,表现出创造性、应变性和组织才能,尽其所能、扬其所长、斗智斗勇,他们的个性可以充分地展现出来,也可以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
4.克服心理缺陷
体育活动可以辅助治疗心理缺陷。各项体育活动都需要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信心,勇敢果断和坚韧刚毅的意志、性格等品质作为基础。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活动,是弥补心理缺陷、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方法。坚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的锻炼,能帮助人慢慢地改变孤僻的性格,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克服自己不合群、不习惯与同伴交往,孤独、怪僻的心理缺陷;经常参加游泳、滑雪、拳击、摔跤、体操等项目的锻炼,可以培养人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等项目能培养果断的性格,可以帮助克服优柔寡断的心理缺陷;如果是遇事容易急躁、感情容易冲动的人,就应多参加下棋、打太极拳、游泳、慢跑等缓慢、需要耐心的项目,这类体育活动能帮助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使容易急躁、冲动的弱点得到改善。因此,通过运动可以发散多余的精力,抒发健康积极向上的感情,消除精神紧张,驱散愁闷抑郁情绪,克服羞怯感,减轻束缚感,从而乐观地面对现实。
(二)促进人的生理机能的改善
1.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改善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运输线,其在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可以使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和增强。主要表现在:第一,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心肌纤维逐渐增粗,心壁增厚,心脏收缩有力,心腔也逐渐增大。研究表明,经常锻炼的人的心脏比一般人的大一些,且外形圆滑,搏动有力。第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随着每搏输出量的增加,每分钟心跳次数就会减少。这样由于心跳减慢,心的舒张期延长,心脏就可以得到较为充分的休息,心脏的工作能力更加持久和高效。第三,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加速了全身的血液循环,使人体的毛细血管增多,增大了机体的供血量,提高了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和肌肉持续工作的能力。此外,经常进行有氧锻炼,可以使血管变粗、口径增大,尤其是冠状血管的口径增大,改善了心脏的血液供给,对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新陈代谢与适应性变化的促进
新陈代谢是一切生物生活的基本特征,包含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机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和储藏能量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机体不断地将已衰老的组成成分和能源物质分解,释放能量,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的过程,称为异化作用。当新陈代谢积极旺盛,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机体处于生长发展阶段;当新陈代谢迟滞衰退,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时,则导致机体的衰老,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减退。一切生物体均具有对外界环境刺激与变化产生适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有意识地加大异化作用,可以获得代偿性的加大同化作用的结果,从而保持新陈代谢水平的平衡和提高。体育活动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消耗体能的身体活动,即加强机体的异化作用,求得恢复过程的同化作用增强,机体的物质储备水平提高,可以使机体向更完善的方向转化。
3.呼吸系统机能的提高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呼吸运动的功能。因为在锻炼过程中,由于肌肉剧烈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和养料,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呼吸系统必须加强工作,长此以往,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能得到改善。据统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胸围比同龄的学生一般要大2~3厘米,肺活量相差为400~1000毫升。
由于提高了肺的容量,在定量活动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呼吸次数比一般学生的少,呼吸深度比一般学生的要大。一般学生的呼吸深度为300~600毫升,而经常参加锻炼的学生呼吸深度为500~600毫升。锻炼时进行合理的呼吸,有利于保持体内环境的基本恒定,提高锻炼效果和人体机能的能力。人在剧烈运动时,由于肌肉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会出现暂时供氧不足或乏氧现象,故称为氧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由于他的呼吸功能和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的提高,运动时欠下的氧债少,运动过程能持续较长时间,运动结束后的恢复也非常快。
4.骨骼、肌肉生长的促进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血液循环的速度加快,能改善骨骼的供血和营养水平,加速造骨过程,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另一方面,运动中肌肉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使骨的机械性能得到提高,骨的形态和质量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肌肉联结处的骨突增大,骨密质增厚,骨小梁在排列上能适应肌肉拉力和压力的作用,使骨骼变得更加坚韧,提高了骨骼抗折、抗弯的能力。同时在体育活动中,肌肉工作加强,血流量增大,肌纤维增粗,使肌肉逐渐变粗壮、结实、有力。
(三)体育文化与价值观念、社会角色
1.体育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形成
所谓价值观是指人在生活和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用以支配人的判断和选择,决定人的态度和行为指向的观念。体育文化在个体的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能够起重要的促进作用。价值观是人们内心深处的评价标准系统。价值观一旦形成,就相当于人们内心深处有了价值判断标准。通常我们说一个人成熟了,主要标志是他已形成了自己稳定的价值观。参加体育运动无疑有助于人们价值观体系的形成。体育运动规则和行为规范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对人们的价值体系的建构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青少年今后职业的选择和事业的确立。特别是体育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对人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2.体育文化对人的正确价值观形成的意义
体育文化之所以存在,其哲学意义在于对人的肯定是追求人的价值和人的权利的过程,是发展和完善人的身体和精神的过程。体育承认人的肉体存在的合理性,可以令人体验到现代生活的乐趣、自由和幸福,培养积极的进取精神和高尚的情操。体育文化所传播宣扬的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原则、体育道德都具有很高的社会理想价值。体育文化所弘扬的公正、民主、竞争、协作、团结、友谊、谦虚、诚实等道德观念,是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其对青少年甚至社会成员都具有教育意义。
3.促进大学生角色社会化
高校体育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角色社会化,为其提供社会实践的空间。如活跃在高校体育文化中的各种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和课余体育竞赛等,基本上都是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而得到更多的角色预演机会,使其锻炼才能,增长才干,提高其角色扮演能力,对大学生获取社会工作和生活技能具有促进作用。又如高校体育文化活动主要是以实践为表达形式。在体育竞赛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承担着不同的义务,并建立各种权利,同时还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因此,为参与者搭建了实践的舞台,营造了为人处世、交往与合作的氛围;为了取得好的竞赛成绩和遵守竞赛规则,参与者应各司其职、相互支持、共同克服各种困难,在这种角色的互动中认识和体验人们对不同角色的要求,既要规范行为,又要掌握不同角色的内涵,它对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良好的影响力,为大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三、体育文化对人生各阶段发展的促进
(一)儿童技能与智力开发的促进
1.儿童智力开发的促进
专家认为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儿童已具备初步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虽然具体性和随意性仍占主导地位,但抽象概括性和有意性也正在发展。这一时期良好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将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发展,增强体质,还能满足儿童身体活动的愿望,有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体育是一种文化,经过千百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知识体系,通过对体育的学习,参与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增强儿童的记忆能力,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等,达到促进儿童智能发展的目的。
2.儿童技能开发的促进
体育锻炼作为儿童掌握技能的一种手段。在儿童的身体发育阶段结合运动技术的特征对儿童进行身体塑造,以达到培养人、完善人的目的。
各种身体练习是体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培养生活技能有极大的帮助。人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发育阶段,各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小孩在学会走路的基础上发展到可以跑跳了,这表明儿童的身体正逐渐向可以完成高级技巧的方向迈进,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下由一些简单的动作向组合动作过渡。在一种良好的体育文化锻炼氛围中,儿童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在呼吸系统方面,儿童的呼吸器官加强了工作,呼吸器官得到了锻炼,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提高了。在心脏功能方面,心肌逐渐发达,心肌兴奋性和收缩能力提高,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增加,心脏的间歇休息时间延长,从而增加了心脏的功能储备。在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方面,儿童的血液流速加快,流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骨骼生长速度加快,肌肉系统肌原纤维的体积增大,从而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使儿童有更充沛的体力和更旺盛的精力去掌握生活技能。
(二)青少年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促进
体育运动本身是一个有章可循的、有一定约束的社会活动,又是在一定的执法人的直接监督下有组织地进行的,这对培养年青一代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准则是一个很好的强化。
1.体育运动的规则性
体育起源于游戏,然而它却区别于游戏,这是因为体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规则的约束下不断创造和完善的过程。体育运动在每一个细节上对参与者都做出了很强的规范性,违反了这些规则将会受到制裁。因此,体育规则是体育运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体育比赛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体育运动的每一个项目都有它特有的规则,正是这些特有的规则才使得体育运动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
体育规则对体育运动的发展有三种作用。其一,对活动的参与者的规定,规定参与者必须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其二,对活动过程目标的规定。使用规定的技战术使体育参与者达到具体的目标。其三,对阻碍活动发展的方式、行为等的禁止。这种禁止有助于界定这项体育活动。体育运动的规则性保证了体育运动的存在性,运动规则的合理性保证了体育活动的参与性。
2.在运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形式,激烈的对抗竞争、频繁的人际交往和多种形式的群体活动是这一文化活动的鲜明特征。在这个领域中确立了各种明确而细致的行为规范,并通过裁判、公众舆论、大众传媒等进行监督和实施。由于体育的规范训练可以经常重复,而且对规范的违犯不会给社会造成严重的损失,这一过程可以在教师等人的指导下进行。这就使得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学习到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后,懂得了规范的一般特点,有利于理解后学习其他社会规范。
(三)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1.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促进
人际关系反映着在群体活动中的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互吸引与相互排拒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个体工作的积极性,影响着群体的团结协作。现代社会强调的是团队精神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只有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才能发挥出群体的团队力量,才可能激发出个体最大的潜能。体育运动在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协调人际关系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体育文化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改变体育参与者的心理状态。体育活动是在相互交往、沟通、交流中进行的。在多种形式、内容的活动中,人们通过语言、行动、情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加上体育活动的人际互动是在开放环境里,在非功利性、平等、友好的情景下进行的,因而它更容易使人们沟通、交流,在互相学习、竞争、合作的气氛中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人际交往的情感体验,培养与人和平相处的意识和能力。
2.大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这些关系就涉及社会交往能力的问题。”善于与人交往,将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将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各项体育运动为大学生的交往搭建了一个友好的交流平台。因此,作为体育文化的一个亚文化,高校体育文化在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起到了熏陶和培养的作用。体育文化弘扬的是一种积极参与、团结互助、努力拼搏、公平竞争的精神,体育运动对提高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有积极作用。体育活动,特别是集体项目,需要有众多人通过默契配合、集体合作、顽强拼搏来取胜,在训练和竞赛中,这种合作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加深了友谊。体育活动是不分性别、不分民族、不分地域,按照规则进行的一种活动,众多人在一起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共同演练,为人们提供交往的机会。通过交往,个体可以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许多实验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得比较积极。
3.大学生应变能力的提高
运动对发散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想象的开发和促进有积极意义。体育运动对人的直觉思维的开发和训练有积极作用。体育运动对于逆向思维的开发也有重要的意义。体育运动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特性在培养和发挥人的想象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原始人投击野兽所用的木棍,发展到后来的标枪,从简单的跳跃,发展成后来的跨越式跳高,这些无不体现着人类的想象力在推动着体育运动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在校园里接受体育教育、从事体育锻炼不但能增强体格,而且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应变能力的发展。大学生在体育参与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物质和精神财富使得他们在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的过程中,思维越来越敏捷,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越来越准确。
(四)老年生活质量的提高
1.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参加体育锻炼既是一个增强体质的过程,也是一个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过程。现代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压力大,一天到晚忙工作,很少有时间坐下来照顾老年人。老年人长时间地待在家里看书、看电视等,不但感到生活孤单、枯燥,而且心情还会压抑、焦虑等。参加体育活动不但可以使他们从体育项目中得到乐趣,享受身体上的愉悦,还能和许多老年人进行沟通,找到思想上的共鸣。体育活动不但能活动筋骨,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可以使老年朋友聚在一起谈谈心,聊聊天,驱散他们心灵的孤单、寂寞。
2.老年人体质的增强
体育文化的形成能起到激发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增强老年人体质的功效。老年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增加骨骼的物质代谢,延缓、减少骨骼的退化性变化。在运动中,老年人的肌肉的力量增加,可防止肌肉萎缩,保持关节的弹性和灵活性。老年人在运动时身体耗氧量增加,对血液循环的要求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心脏工作的负荷,从而促使心脏冠状动脉的循环血量增加,保证了心肌氧气及营养物质的供应。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还能延缓脑动脉硬化,特别是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使老年人体内免疫功能增强,因而有预防癌症及其他疾病的重要作用。因此,体育文化虽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是其中蕴含着一股强大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能在最大限度上体现出体育最本质、最基础、最强大的文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