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外体育文化的发展变迁

一、中外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

体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人体文化,它的发展历史与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是同步的,而且,必然是受人类文化所处的发展阶段影响的。因此,要考察体育文化的发展,必然要将其放入不同的人类文化发展历史时期,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加以研究,方能比较客观、全面地进行考察。所以,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它们有过3次较为强烈的相遇。一次是在唐宋时期,另一次是在清末,还有就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改革开放时期。这3次体育文化相遇,由于相遇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和外来体育文化自身发展状况的不同,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影响也极为不同。

(一)唐宋时期

第一次中外(主要是西方)体育文化相遇,是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强盛时期——唐、宋朝中外文化交往,可追溯到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从此,“丝绸之路”见证了古代中外文化的交往。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割据分裂混乱之局,此时的欧洲,奴隶制度亦趋危机,终导致罗马帝国崩溃。这几百年间中西交往较少。隋、唐、宋、明,中国再度统一,由于经济的繁荣与国力的强大,不但陆路交通得到恢复,海上交通也得到发展,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及文化交流再现频繁”。据史料考证,“唐初,东罗马曾7次派使节出访大唐,大唐也曾派人到过东罗马。在这些交往中,体育文化的交流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我国的一些唐代墓中出土了一些头部类似罗马执政官西赛禄的拳击和摔跤石俑,从而证明了东罗马的拳击和摔跤等体育运动文化被传入中国。而在11世纪时,德国教会也有类似我国唐代的十五柱球和九柱球戏,这也为中国体育文化向东罗马的输出提供了佐证”。因此,我们认为,中西方体育文化相遇是始于唐宋时期。其时,中国正处在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强盛时期,外来体育文化主要是由外国使节或个体商人带入中国的。当时进入中国的外来体育,一是,本身也只是民族体育文化,没有像现代西方体育文化这样强势;二是,被中国的统治者视为夷人的“雕虫小技”。所以,其时的外来体育文化的进入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几乎没有带来实质上的影响。

(二)清末民初时期

第二次中外体育文化相遇,是在中华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衰弱期——清末民初晚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大清王朝闭关锁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缓慢,综合国力水平低下。而其时,世界正处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初期,西方的一些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已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随着殖民主义的扩张,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大清王朝的国门被西方列强轻易地打开,西方工业化的产物——西方体育文化也搭乘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进入中国,并与根植于农业社会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相遇。由于此时的西方体育文化已具有鲜明的西方工业革命文化的特征,现代奥林匹克的诞生,更赋予了它具有一种强势文化的特质,当它进入了一个正被西方列强奴役的中国后,便给近现代的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激发了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些有志之士开始积极探索“求之图存,求富自强”之道。洋务运动的兴起,使“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成为社会的共识,推进了中华民族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进程,其中也包括学习西方的竞技体育文化。但是,时逢国难,国人来不及思考体育的实质,便在实用主义的引领下,使中国走上了一条由“强兵”到“强种”,再到“强国”的体育发展道路。“中华民国”成立以后,“近代中国人的体育观念开始由强兵、强种、强国的观念,向健身、娱乐、竞技的观念转变,从而使对体育的认识越来越靠近体育的真义和本质”。经过20世纪20、30年代的“土洋体育”之争,“大约在20世纪的40年代,近代中国人终于走完了对体育的一个渐进的认识过程,确立了较为成熟的近代体育观念”。

(三)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改革开放时期

第三次中外体育文化相遇,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而西方各国处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时期——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进行了经济封锁,国门再次关闭。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和平建设国家的道路。至1979年改革开放前,中国与西方国际社会的交流几乎全面中断。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国际社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金融风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滞长和倒退,其影响已波及全球的社会发展。与之相对,此时的中国经济却保持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中国与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正在日益缩小,一个强大的中国正在崛起。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发展,崛起的中国需要与世界进行全方位的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因此,国际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其中,也包括体育文化的交流。这次中外体育文化相遇与前两次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主动打开了国门,并在2008年,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同时,借助了奥运平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中外体育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接触,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这次的中外体育文化相遇,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对话,它的影响是双向的,必将对中国体育文化未来的发展和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严格意义上的体育文化是近现代才出现的”,为此,本研究拟就近现代中外体育文化相遇对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梳理近现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格局。

二、中外体育文化变迁的意义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人类社会中的诸如文化等也处不断运动变化之中,对这个变化的表述,理论界多用“变迁”一词。当然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的思维意识尤其体育文化的价值意识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使体育逐步从主要文化存在而变为人们节日之余喜庆的生活点缀。从整个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来看,体育文化变迁是趋于进步的。这在于体育在现代变迁中能主动吸收外来体育文化的精华,并将其融入体育传统文化结构之中,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国家也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体育的发展,以努力实现新体育文化要素与精神的融合。因此,体育文化变迁对体育文化乃至整个人类文化发展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

(一)实现体育文化突变的重要过程

任何新体育文化的产生都必须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所有体育文化特质的改变都有一个变迁过程。没有变迁就无法除去旧的体育文化,不能建立新的体育文化。不同的是,有些体育文化变迁快,有些体育文化变迁慢,要经历长期的体育文化特质的分化和组合,甚至给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牺牲。体育文化在这些阶段的变迁虽然也经历了痛苦但却是进步的历程,“百家争鸣”和魏晋时期思想大解放都推动了当时体育文化的变迁和发展。中国近代自鸦片战争以来接受西方体育文化,改造旧体育文化的历程也相当漫长,可以说至今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中国体育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二)推动社会文化进步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文化传统作为一种非正式约束对制度变迁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多数政治和经济体制变革,包含体育体制变革,都是基于本国深厚文化传统之上不同风格的制度变迁。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存在着较大的制度和文化鸿沟,只能在渐进的制度改革中逐步完善市场制度,以使人们的意识、文化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逐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因此,“摸着石头过河”“双轨制”这样一些举措是适应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明智之举,而体育领域举国体制渐进而和缓的变革可以看作一种属于文化变迁意义上的体育文化进步。

体育文化是代代进步的,物质文化的进步推动社会制度文化发生变化,社会价值观念等随之改变。远古的石器不如古代的冷兵器,粗糙的木棒不如精巧的棒球棒,天然的竹竿无法与碳纤维撑杆相比,笨重的粗布鞋难以与精致的跑鞋媲美……体育物质文化不断进步,体育制度文化不甘落后,体育精神文化也在潜移默化地进步。凡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体育文化都代表了体育文化的进化潮流。

体育物质和精神、制度文化并非一直协调发展,也有失调的时候,也有前进中的暂时后退。但从整个体育文化发展的趋势来看,体育文化变迁是趋于进步的。这种进步意义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对人的进步的充分肯定,对人的肉体和精神进步的提倡;二是体育文化系统整体的协调发展,保持体育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三是追求一种创造性的整体转换,在对旧的落后体育文化扬弃的基础上实现整体转换;四是体育文化多元性与趋同性的高度统一,达到体育文化运作机制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