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阶段

当中国经济总量接连跃过德国、日本而跃居世界第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甚至赶超美国时,发展速度已不成问题,维持良好发展势头才是问题。就像爬升到了万米高空的飞机,速度已不是问题,即便惯性运动也能照常飞行,这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安全,安全大于天,如果内部分裂,后果将不堪设想。为此,和谐发展,即更加公平地分享财富不断增长带来的好处,是此阶段的一项重要战略。

有鉴于此,效率不再被优先考虑,公平分配被提上议事日程,民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其中,2003年的“SARS”事件是一次集体总动员。这个阶段,废除农业税,叫停MBO,出台一系列社保安民措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民众诉求机制得到完善,统筹兼顾成为重要的工作方法。科学发展观肩负起了历史重任,确保高速发展的有效实现。在兼顾各方利益、利益共享、资源节约利用的基础上保证持续发展、共同发展。

2000年之后互联网技术革新加快了这一社会转型的步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十几年之后中国会诞生出航母级的互联网企业,并产生超过以往任何传统业态的首富。市场的力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长。那时的人们还想象不到,互联网会成为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因素,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改变。互联网还成为舆论传播的重要推手,进入群体性事件集中爆发的时期。拆迁侵权等维权事件也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社会转型的效果。

显然,社会转型的快节奏被2008年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打乱了步伐。当出口严重受阻时,不可避免地要转向扩大内需,重新依重于大规模放贷等传统手段、传统渠道。结果,四万亿元新增投入所激起的,不但有“保增长”,还有投资主导型增长方式等旧体制的回潮,以及房价变本加厉的上涨。正因为流动性过剩,抑制房价就成了之后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不可避免地会干扰决策视线,无法为改革腾出更多空间。要知道,资产的价格膨胀远比通货膨胀对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起到更大的作用,这个阶段的宏观调控没能创造更加有利的改革条件,两极分化不是缩小了,而是进一步拉大了。“房霸”更是激起了强烈的公愤。而在舆论场上,共识被一点点地侵蚀,“屌丝”心理、仇富心态开始登场。

总体而言,这个发展阶段在规范、平实中体现持久力。俗话讲,有恒心者有恒力。在这十年时间里,即便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经济仍然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势头,经济总量迅速超过法国(2002年和2005年两次反复)、英国(2006年)、德国(2007年)和日本(2010年),东方巨龙真的一飞冲天。经过十年持续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对中国无理地附加人权条款的限制。从前后对比变化中可以看到中国的国际地位在卓然提高,在全球治理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