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苏联国内形势

面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包围、国际局势的恶化、法西斯主义在欧洲的兴起以及国内经济技术落后的不利状况,苏联在20世纪20~30年代实行赶超战略,动员全国人民,竭尽全力发展经济与国防工业。苏联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通过国家计划来组织经济建设,先后制订了三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28年10月起实行,到1932年年底提前完成,历时四年零三个月。在此期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国民收入增长86%,劳动生产率提高约38%,并消灭了失业现象。第二个五年计划从1933年开始实行,到1937年4月1日提前完成,也只用了四年零三个月。其间,苏联在1935年8月开始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这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生产资料的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17.1%,其中机器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总产值比1932年增长1.9倍;工业总产值比1932年增长1.2倍,国民收入增长1倍以上,劳动生产率增长了82%。事实说明,苏联的工业发展速度超过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已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苏联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从1938年开始实行,在实行三年半后,因希特勒德国的入侵而被迫中断。但在战争爆发前,苏联国民经济又有了新的增长,尤其是国防工业增长较快。1938~1940年,国防工业产量增长1.8倍,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39%。

需要指出的是,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普遍陷入衰退。唯独在苏联,工业化的发展突飞猛进。据保守估计,1929年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增加了3倍。1938年时,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的比例,已从1929年的5%跃升为18%。同一时期,美、英、法三国的这一比例,却由占全球的59%跌落为52%。也就是说,西方各国的经济都在下滑,苏联却一枝独秀,取得了工业化的伟大成就。于是,1930~1935年,西方国家不少人纷纷前往苏联取经,政府也采取某些措施,企图模仿苏联的“五年计划”。一时之间,“计划”一词成为西方政界的时髦名词。

总的说来,苏联通过三个五年计划,巩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果,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主要工业生产已基本能保证国防需要。到1940年年末,苏联建成投产的大型工业企业共有11200个,其中与国防实力密切相关的工业产值,比1913年增长了12.4倍,生铁产量达到1490万吨,钢产量达到1882万吨,石油达到3112万吨,电力达到485.6亿度,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产量约比1913年增加了34倍,并超过了欧洲所有国家。

二是基本上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苏联新建的几千个大型工业企业,拥有当时世界上最新的技术,并已掌握几百种新产品的生产,从而为重新装备军队、为军队提供新的战斗武器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生产力的布局发生了有利于加强国防的重大变化。苏联重点在从前荒僻的东部地区进行发展,建设了许多新的工业区,把西部地区的国防企业有计划地迁往东部地区。到1940年,东部地区的钢产量达到全国总产量的1/3,东部地区的铁路、公路、交通工具和农业生产都有相应的重大发展,从而为应对战争的爆发构建了巩固的后方基地,为最后战胜法西斯德国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

四是努力增加战略物资的储备。1939~1940年,苏联的各种战略物资大幅度增加,生铁增加了4倍,钢材增加了1倍,铜增加了1倍多,饲料和粮食的储备达到616.2万吨,可保证军队几个月的战备需要。

五是全力加强军队建设。苏联从1939年9月开始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规定应征者为年龄18~21岁的青年人,服役期延长到3~5年,从而大量增加了兵源。从1936年到战争爆发的5年间,苏联的陆军和海军由110万人扩大到537.4万人以上。

总之,苏联已经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做了较好的准备。当然,由于时间有限,苏联的准备还不可能很充分,例如苏联新式飞机和坦克的产量还落后于德国。

同时也应指出,苏联在大搞经济建设的同时,联共(布)内部发生激烈斗争,国内形成一种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高度集权的体制,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可以集中全力,团结一致,统一步调,调动一切资源和积极因素,解决当前面临的迫切任务。当时,党和国家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党中央,集中于党的领袖个人,并开始盛行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的盛行,加上斯大林提出“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的理论观点,造成许多重大决策的错误。其中最严重的错误就是破坏法治,进行大规模镇压,出现了很多冤假错案,使大批无辜的干部和群众遭受迫害。20世纪30年代的“大清洗”,就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错误。当时的“大清洗”也波及苏联军队,有一批军官和高级将领遭到错误的镇压,从而影响到军队的建设,对随后抵抗法西斯德国的入侵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