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双向FDI与宏观经济内部均衡

一 宏观经济内部均衡的内涵和测度

宏观经济“内部均衡”是指一国国内经济运行所达到的理想状况,因此其本身包含着价值判断,对内部均衡与否的判断标准与人们对经济运行的理解有密切的联系。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一国经济划分为生产贸易品的贸易部门与生产非贸易品的非贸易部门,那么,内部均衡是指对国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即非贸易品市场处于供求均衡状态。简单地说,内部均衡是指国内经济处于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一般将封闭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归为内部均衡目标。由于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一致性,出于简化,本书将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视为内部均衡目标,并以凯恩斯交叉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内生)经济增长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等作为理论基础,利用短期静态和长期动态的分析方法,从需求和供给双重视角分析双向FDI与宏观经济内部均衡状况——经济增长和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

二 双向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短期静态分析——基于开放的凯恩斯交叉模型

凯恩斯交叉模型是从需求的视角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是商品市场的局部均衡模型,属于短期的静态分析。即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凯恩斯交叉模型也只是涉及商品的国际流动即商品与服务的进出口贸易,在商品市场上国内总产出取决于对国内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或总支出,即Y=AE=C+I+G+X-M,其中Y表示总产出GDP, AE表示对本国最终产品的总支出,C表示国内家庭消费,I表示国内企业(本国和外资企业)投资,X表示商品和服务的出口,M表示商品和服务的进口。

为了从一般意义上说明FDI与国内总产出水平GDP的关系,将产业资本流动引入凯恩斯交叉模型中,视FDI为内生变量,并将实物形态的FDI流入和流出与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贸易区别开来。于是,国内生产总值=国内各部门对本国最终产品的支出+国外部门对本国最终产品的支出,即Y=(C+I+G-M-IFDI)+(X+OFDI),亦即Y =C +I +G +(X -M)+(OFDI -IFDI),这里OFDI表示实物形态的FDI流出,IFDI表示实物形态的FDI流入。

从短期需求视角看,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物形态的FDI流入和流出与一国的国内总产出水平GDP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一方面,一国经济运行是繁荣还是萧条,决定了一国FDI的流向和规模,当一国经济繁荣、需求旺盛时,国内投资机会较多,对于一个开放经济体而言,如果国内企业资金不足,IFDI就会增加,而OFDI就会减少,而当一国经济萧条、总需求不足时,国内投资机会较少,于是在产业资本富余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就会“走出去”到国外寻求投资机会,于是OFDI会扩大,而IFDI则会减少;另一方面,实物形态的FDI流入与流出也会影响一国的总需求进而影响总产出水平,其他条件一定,当OFDI增加时,即对本国的投资品需求增加,根据需求决定论,OFDI的增加将促进投资国总产出水平的提高,相反,当IFDI增加时,对本国资本品的需求就有一部分被外国资本品替代,且替代程度越大,对本国生产的资本品的需求越低,因此实物形态的IFDI对东道国资本品所产生的替代对该国总需求水平进而对总产出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制约和阻碍的作用。

(二)长期动态分析——基于开放的H-D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起点,它以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并将凯恩斯的短期、静态模型长期化、动态化,考察一个国家在长期内实现经济均衡增长所需具备的条件,并认为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基本公式为:G =s/v,其中,G是产出增长率,s是储蓄率,v是资本-产出比,并且这一关系建立在I=S、合意的资本-产出比是一定值以及封闭经济等假设条件之上,该关系说明了在v一定的情况下,产出增长率是由储蓄率(投资率)决定的。开放经济条件下,将H-D模型的基本公式延伸为:G=(sd+sf)/v,其中sd为国内储蓄率,sf为外资流入所增加的储蓄率。

根据开放的H-D模型,从长期动态的视角看,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储蓄率虽然很低,但投资不一定完全依靠国内储蓄,通过引入外资IFDI,储蓄率从而投资率立刻就可以增加到(sd+sf)的水平,因此在国内储蓄不足而投资需求旺盛的情况下,IFDI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而如果一国国内储蓄过多,又无法转化为国内投资时,就应该减少IFDI,相反企业应该到国外去寻找出路,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资源,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促进经济增长。

(三)长期动态分析——基于新(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增长索洛模型在传统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认为在不存在外生的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储蓄从而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但储蓄率的提高只有水平效应而没有增长效应。而新(内生)增长理论更强调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技术进步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进行意愿投资的结果,技术或知识、人力资本具有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的存在是经济实现持续增长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内生的技术进步的实现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国内研发活动提升本国技术能力;二是通过经济开放而获取国际技术溢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本国研发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匮乏,通过对外开放获取发达国家的技术扩散和知识溢出,乃是其实现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根据Wolfgang Keller(2004)的研究,国际技术溢出的渠道主要包括FDI、国际贸易、人口迁移以及信息交流等,其中又以FDI和国际贸易为主。根据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FDI带来的先进生产函数在东道国普及和固定下来时,具有技术溢出效应,并促进东道国和投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FDI流入和流出是吸取国际技术溢出,促进内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

IFDI对于东道国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跨国公司引擎理论在新(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跨国公司通过研发、专利和新技术的应用向东道国转移技术,产生技术外溢效应,推动东道国的技术进步;跨国公司的培训、教育对东道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其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此,从长期供给的视角看,发展中国家在国内资金不足、研发能力不强、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IFDI获取国际技术溢出,但不能将注意力局限在IFDI的数量规模上,吸收国际技术溢出从而促进内生的技术进步乃是吸收IFDI的核心。

OFDI对于母国会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通过OFDI,企业可以嵌入国外研发密集地区,利用当地研发与技术资源提升自身技术实力。Adam B. Jaffe等(1993)的研究揭示,由于知识、技术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集中性,那些没有特定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在技术丰裕国家或地区投资,直接获取技术或间接吸纳技术溢出;王谦等(2010)的研究表明,国内企业借助OFDI实现逆向技术溢出主要是通过技术集群吸收机制、海外市场竞争机制、研发资源共享机制和技术双向交流机制来实现的,通过这四个渠道,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获得的国外先进研发资源与成果向国内其他相关企业扩散,最终促进国内技术水平的提升;沙文兵(2012)认为,OFDI所获取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不但会对投资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还会对投资国的创新能力产生积极的效应。为此,从长期供给的视角看,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先进技术、研发资源和创新能力对一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更显重要,发展中国家企业应该积极“走出去”,扩大OFDI,努力获取逆向技术溢出,提高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和国内的研发及创新能力,实现内生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持续增长。

三 双向FDI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凯恩斯主义的IS-LM模型在商品市场均衡的基础上引入货币市场,涉及货币因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但该模型中价格是外生变量,无法说明货币因素对价格水平的影响;而凯恩斯主义的AD-AS理论则是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将价格视为内生变量,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解释价格的决定和变动。其他条件一定时,如果货币供给增加,则意味着总需求增加,在供给方面存在资源约束的情况下,这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反之,则会导致通货紧缩,甚者诱发货币危机。

在封闭的AD-AS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引入商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将FDI流入和流出视为内生变量,建立开放的AD-AS模型,分析FDI流入和流出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货币供给存量从而价格总水平与央行的货币政策、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经常项目余额(贸易余额+FDI收益余额)一定时,货币形态的IFDI不断增加,而货币形态的OFDI不断减少或增加不多,会导致一国外汇占款数量增加,在央行的货币政策一定时,可能会造成货币供给存量增加,总需求增加,引发通货膨胀;相反,如果货币形态的OFDI不断增加,而货币形态的IFDI不断减少或增加不多,则本国货币供给存量减少,总需求减少,将会引发通货紧缩,甚至货币危机。

为此,当一国国内资金和外汇储备十分短缺且面临通货紧缩时,可以选择增加货币形态的IFDI,减少货币形态的OFDI,以增加本国的货币供给存量;而当一国国内资金和外汇储备相当充足且面临通货膨胀压力时,可以选择增加货币形态的OFDI,减少货币形态的IFDI,以避免本国货币供给存量的过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