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双向FDI研究:基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框架的视角
- 姜巍
- 1291字
- 2020-08-29 04:08:23
第二章 双向FDI与开放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相互关联的内在机理
第一节 引言与相关文献回顾
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来看,OFDI与IFDI的理论范式和实证研究具有各自的发展阶段和独立性。OFDI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是以发达国家为考察对象,更多侧重于从微观层面上研究企业或跨国公司参与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动因、条件、效应、决策选择和对策建议等,而较少从宏观层面上对一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条件以及OFDI的逆向宏观经济效应(特别是对国内经济增长、价格水平和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进行系统、综合的理论分析;IFDI理论与实证研究主要是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为此国内学者在关于IFDI对国内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效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包括宏观综合效应研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产业结构效应研究、技术进步效应研究以及国际收支效应研究等,而且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集中于正效应,而对于FDI流入的宏观动因、前提条件、负面效应以及基于国内外经贸环境变化进行IFDI的规模调整和质量改善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有待于进一步进行深入探讨。
开放经济条件下,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无论是OFDI还是IFDI都是一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是宏观经济内外均衡运行和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FDI流入和FDI流出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运行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那么能否在一个理论框架下,将OFDI和IFDI统一起来,建立双向FDI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内在联系?英国学者Dunning(1981)在其FDI发展阶段理论中,初步将IFDI和OFDI相结合,研究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能力、规模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并得出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NP为标志)的提高,该国的国际直接投资(包括IFDI和OFDI,以净对外直接投资NFDI为标志)将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并进一步对国际直接投资阶段的划分以及各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给出了较为全面的解释。但是该理论只是侧重于强调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一因素对该国FDI流向和规模的决定性作用,并不能解释IFDI、OFDI或NFDI对一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中国学者程慧芳(1998)在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比较优势研究中,开创性地将产业资本纳入开放宏观经济均衡分析中,试图建立产业资本在国际充分流动条件下的开放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产业资本的流动与商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和国际收支均衡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这一理论研究从需求的视角、运用短期静态均衡的分析方法将产业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运行结合起来,虽然对“开放宏观经济均衡”含义的界定,以及需求视角和短期静态均衡分析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为双向FDI的综合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在上述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尝试在开放的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理论范式下,将OFDI和IFDI统一起来,在正确理解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内涵的基础上,从需求和供给双重视角,综合运用短期静态和长期动态的分析方法,研究FDI流入及流出与开放宏观经济内外均衡之间关系的内在机理,为从宏观层面上进一步探讨中国FDI的动因、流向、条件和效应,以及经济“新常态”下FDI的战略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一个分析框架或研究视角。本章从以下三个层面探讨双向FDI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关系的内在机理:一是双向FDI与宏观经济内部均衡;二是双向FDI与宏观经济外部均衡;三是双向FDI与宏观经济内外共同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