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李建华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不可缺少又无法替代的生命元素。水不仅构成自然景观、生态屏障,也是城市文化品位的标志、城市特色的象征。对于地处内陆的许昌市,水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源泉。2013年7月,许昌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许昌市委、市政府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列为事关许昌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谋划了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许昌水系连通工程、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三项重大水利工程。时至今日,“渠渠清流润万物,泓泓碧水映花红”的景象不再是梦想,已经真切地呈现在古老的魏都大地。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许昌市由一个缺水的城市,初步建设成为一个“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生态水城,其大思路、大气魄、大规划、大手笔建设取得的成就令人惊叹,其中的经验非常值得研究和总结,其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也值得其他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借鉴。

一 许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背景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伏牛山余脉向豫东平原的过渡带,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高东低的地面不容易存水。境内较大的河流有北汝河、颍河、双洎河和清泥河,都是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夏季行洪。由于径流少水,周边既无大型水库,市内又少蓄水湖塘,故大雨来时,许昌“盆少”留不住水,“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许昌历史上曾是丰水城市,享有“天下西湖三十六,许昌西湖在其中”的美誉。但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和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加剧,曾经丰沛的河流干涸。许昌市内的清潩河、清泥河、运粮河等成为城市的污水通道,居民吃水只能跨过干涸的颍河,远到北汝河去调。北汝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枯水期只能开采地下水。许昌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的1/10,不足河南省人均一半,水资源总量不足,调蓄能力不足,这就是许昌水资源现状。许昌水资源短缺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些大型企业本来打算来这里投资建厂,但一看到许昌缺水就退出了,缺水之痛延缓了这个古老城市发展的步伐,寻水兴城成为许昌人的梦想。2013年,许昌市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河南省也提出建设美丽河南的目标,许昌市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积极申报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并取得成功,得到国家和河南省的大力支持,自此,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为全市的重点发展战略。

二 许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做法和成就

许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周密谋划,成功申报国家水生态城市建设试点

长期缺水的局面促使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水利事业,许昌也先后荣获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荣誉称号。然而,尽管许昌一直在努力,但缺水的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到2013年,国家水利部选择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许昌敏锐地抓住这次机遇,周密谋划了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水系连通工程和50万亩高标准粮田高效节水灌溉三个重大水利项目。精准的谋划得到了水利部的高度认可,顺利地被列入国家水生态城市建设试点。

(二)全面调研,精心规划市域生态水系总体格局

在列入国家试点后,按照水利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的要求,许昌市水利部门认真准备前期调研工作,积极邀请专家到许昌指导,在北京召开专家咨询会,并聘请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团队进行高端规划。经过规划编制单位与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几易其稿,最终形成《许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其他两个重大水利项目规划方案也已编制完成。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是引领性项目,该项目规划出“三横”“五纵”“三环”“十湖”的水系总体格局;许昌市水系连通工程主要通过建设水源工程、引水工程、调蓄工程和水系连通工程,将许昌整个市域内的河、湖水系连通;54.7万亩高标准粮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覆盖长葛市和许昌县东部的9个乡(镇),可有效保护水环境,改善当地群众生活、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

(三)项目带动,重点工程全面展开

2013年11月1日,许昌市召开高规格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动员会,三大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在3年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期内,许昌市将实施九大类55项示范性工程,总投资120.51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15个项目。水系连通工程竣工后,随着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等规划的同步实施,许昌市域生态水系将呈现出“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新格局;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一流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不仅有力促进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还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建成后,许昌将呈现出林水相依、水文共荣、城水互动、人水和谐的景观体系,更加优美和谐,更加宜居宜业,为许昌发展增添新动力、新活力、新优势。

许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造福了许昌市民,吸引了省内外众多单位前来调研、参观学习。目前,经过三大重点工程建设,流经许昌市区的清潩河、清泥河、饮马河、运粮河、护城河、天宝河、许扶运河等7条河和市区及周围的北海、芙蓉湖、鹿鸣湖、东湖、小西湖、灞陵湖、双龙湖、秋湖湿地八大湖泊均水质良好。市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已经完成蓄水,护城河环通工程,实现了小西湖与西护城河连通、西护城河与南护城河连通,建设提升了22座桥涵,打造了亲水平台、亲水栈道、码头、驳岸线、河岸护栏等岸线景观,形成了一条完整连续的步行游线。2016年2月,水上公交正式运营,成功打造了一条富有莲城特色的水上游线,广大市民竞相排队体验这种古老而有诗意的水上公交。许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不仅赢得社会各方“点赞”,也吸引了众多媒体“聚焦”。《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河南日报》等多家中央和省级媒体先后对许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情况进行报道。河南省开封、濮阳等市也先后派人赴许昌参观取经,许昌市已经成为北方缺水城市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成功典范。

三 许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许昌市三大重点水利项目效果初显,为许昌市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善于谋划,敢于突破

缺水的许昌要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听起来似乎不切合实际,因为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水从何处来?许昌市委、市政府大胆突破固有思维,除了有效利用市区现有的河水、中水等水源外,还把解决水源的视线放在更为广阔的外部地区。他们大胆借用南水北调的水源、北汝河的水源和引黄调蓄水源。经过周密计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每年可为许昌市增加水量2.26亿立方米,相当于两个大型水库的水量。南水北调通水后,每年从北汝河调入的1.3亿立方米水量,可以全部置换用于生态修复和农业灌溉。引黄调蓄水源每年可增加调水量0.5亿立方米。许昌市敢于突破,借外部水源为己所用,有效地保障了水系连通工程和灌溉工程水源的补给。由此可见,政府部门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拘于小范围、小视野,要在精准测算、进行可行性分析基础上,调动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借势用力,破解困难和矛盾。

(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

三大重点水利项目工程涉及城市规划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市政交通建设、土地开发利用、环境改善保护和城市管理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好顶层设计。要做好顶层设计,就必须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为确保三大重点工程顺利实施,许昌市成立了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由5位常委、四大班子领导参与的高规格项目建设指挥部。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对项目规划设计、投资融资、建设管理等事项进行专题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各部门有关工作等。市人大、市政协也组织专题调研、视察,形成决议、意见、调研报告。各部门齐抓共管、规范有序地开展各项建设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和建设合力。

(三)突出特色,科学规划

许昌市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坚持高起点规划,并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规划设计。规划不仅将生态理念融入河道整治的全过程,并通过生态护坡、人工湿地等生态修复技术,建设透水性自然河道。将文化元素融入规划设计,许昌是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汉魏故都,以曹魏文化、陶瓷文化、花卉文化等历史文化而闻名。规划将灞陵河定位为着力塑造三国水上特色景观,建设具有浓厚历史风情的沿河风光带;护城河定位为见证城市进步、彰显历史兴衰、体现汉魏古都风貌的古城遗韵;运粮河定位为再现漕运文化、彰显三国魏都风情的历史文化长廊。通过规划设计,把许昌真正建设成为有历史记忆、有文化传承的宜居宜游之城。只有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才能使城市建设更富有风格和个性,才能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系统治理,永续发展

许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把水生态文明理念作为指导工程建设的战略思想,树立了永续发展的长效观念,力图把自然界的自我调蓄和修复等功能与水利工程建设相结合,保证了项目在建成后持续良性运行。许昌同步制定了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战略,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许昌清水长流。许昌对工业废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污染,按照中长期规划将采取“源头减排—过程截留—末端处理—达标排放”的思路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对已有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升级,增强污水处理能力。同时,许昌还将采取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生态护坡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河流生态环境重建增强净化能力等先进技术和手段保障河水水质。在建设过程中,许昌狠抓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管理,只有建设管理两手抓,才能保证建设成果持续造福于人民。

(五)政企合作,双赢共享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涉及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多项工程,需要巨量资金。而且这些工程往往具有投入巨大但产出周期漫长以及经济效益不明显等特点,因此单靠财政投入不能够解决全部问题,必须依靠社会资本力量。许昌市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也遇到了资金制约问题,但许昌市委市政府不走“伸手要钱”的老路子,而是解放思想,更多地通过市场运作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三个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形成各方协同兴水治水的合力。许昌市将建设项目面向全社会招标,吸引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和经营。目前,许昌已经与河南水利投资集团签订了投资规模为80亿元的框架协议,双方共同出资组建“许昌市水生态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许昌市三个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搭建融资平台,有效破解项目建设资金难题,实现政府与企业双赢共享的良好局面。

(本文作者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