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三国文化与特色城市建设

千秋大业:水兴许昌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赵保佑

水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的基本要素,人类为了生存,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产生了许多兴水治水的历史壮歌,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中鲧、禹父子治理黄河的事迹被传为千古佳话。中国历代名臣贤士在疏河、治江、筑坝、修渠等方面的业绩,都被人们视为积德善举,广为后人传诵。我国道家文化创始人老子在其著名的《道德经》中指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这句话大意为,最高尚之善就好像水一样。因为水善于滋润惠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所以最接近于“道”。

许昌是中原城市群中的一颗明星,历史上魏武挥鞭,许下屯田,漕运兵粮,成就帝业。今天的许昌人,疏河治水,水兴许昌,推动绿色发展,续写着千年大业,为这个千年帝都的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兴水之梦”也将展现许昌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 历史的回顾:魏武漕运,北定中原

许昌是位于中原大地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约八万年前,就有远古先民“许昌人”在这里逐水草而居。上溯五千年左右,华夏部落首领之一许由,率领许姓部落活动于泱泱颍水河畔。史上盛传的许由洗耳的故事,不仅证实许地是华夏部落最早生活和活动的地区,而且令许地名扬千古。当然许昌的兴盛与汉末三国时代曹魏集团的崛起密不可分,曹操为实现其雄才大略,凭借许昌地处中原腹地、水力资源丰沛的地理优势,在许下屯田。曹操为屯垦良田的便利,广开河渠,大兴水利。为军事斗争需要,开挖运粮河。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成就霸业。在许昌,曹操续演了一部以屯垦漕运为基础,支持军事战争,北定中原,完成改朝换代大业的历史篇章。

漕运是中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是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魏晋时期的统一进程,与漕运的关系密不可分。曹魏政权的实际奠基人是曹操。在汉末战乱中,曹操首开风气,开凿运河,利用屯田与漕运相结合的战略推进北方的统一。分裂战乱中因军事需要而开辟的运河漕运最终成为重建统一的重要经济支撑。考察曹操平定天下之历史踪迹,“水运”平天下的痕迹十分显目,故民间有“曹操进兵,水路先通”的说法。

建安之初,曹操以黄河以南的兖州、豫州、司州一带为根据地,许昌是曹操成就霸业的大本营。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曹操为解除经济困扰,采纳了谋士们许下屯田的建议,在汝南颍川许昌一带推行屯田积谷,“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众贼,克平天下”。(清)康基田:《河渠纪闻》卷4,商务印书馆,1936,第27页。据历史记载,曹军许下屯田很快获得粮食丰收,得谷百万斛,此后连年丰收。为解决前线军队的粮草供应和运输问题,曹操随即开凿运粮河,在缺少大河湖泊的条件下,运粮河基本满足了屯田灌溉和漕运粮草的需要,运粮河之外,如今许昌市区可见古河遗迹者,还有枣祗河、玛瑙河、高低河、灌沟、艾城河等。

为军事斗争需要,当时漕运交通主要依靠的还是黄淮间的鸿沟、菏水等运河。曹操最重要的漕运措施,主要是在他平定河北袁氏势力以及北伐乌桓过程中实施的。在与袁氏政权以及北方乌桓族的战争中,每向前推进一步,曹操都要下令开挖运河以供给粮饷。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至浚仪,“治睢阳渠”(晋)陈寿:《三国志·武帝纪》,第22页。,通往官渡的运河——睢阳渠在曹氏集团征讨袁氏集团的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官渡之战,曹操大胜袁绍。战后不久,袁绍去世,曹操趁机北上,他且战且漕,在淇水入黄河口的北面,筑堰拦截淇水,开凿、疏浚出了一条三国时期重要的漕运渠道——白沟。

白沟的挖通,为日后整个华北平原的运河水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因白沟是东北流,就将曹魏的势力延伸到了北方。此后,在白沟漕运的基础上,曹操又陆续向东北方向开挖了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利漕渠,形成了以白沟为主干的运河漕运网。沟通了南起黄河、北到海河,中间包括清水、漳水、淇水等各水系。大大便利了曹魏政权对华北地区的控制。曹操很快建立了以邺城为中心的河北漕运系统,南通黄河,北达边塞,沟通河北地区,进而为统一北方以及巩固这种统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三国时期的漕运成为推进军事统一的重要战略工具,漕运对于军事活动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在曹操成就霸业及曹魏政权兴盛的过程中得到雄辩的证明,三国时期的曹操打天下、坐天下的所作所为,留下了“许下屯田→漕运兵粮→兴都许昌→北定中原”这样一条清晰的历史痕迹。正因为实施了屯田和漕运相结合的战略,加强了淮河流域的屯田与漕运,进而开通了河北漕运系统,曹魏政权在河北延展运河,借助漕运统一辽东,在长江中游加强屯田。西晋继续曹魏的战略,通过漕运建设促进和维护统一,西晋连接全国的漕运网络建设使漕运发展达到新的高峰。

二 现实巨变:三大工程,水润许昌

许昌作为汉魏故都,经过千年演变,三国时期的繁盛与辉煌如今已经成为尘封的历史。在当下中原城市群群星争艳的博弈之中,许昌与郑州、洛阳相比体量较小,但许昌与开封、商丘、南阳、安阳等相比可以一争高下。同城市软件相比,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变成现实的产业优势,各个城市都在寻求各自的发展路子,就城市的水环境硬件相比,许昌明显不占优势,历史上的许昌,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素有“莲城”之美誉。但随着时光推移及工业的发展,近半个世纪以来,许昌却被贴上了缺水城市的“标签”,辖区内的水资源仅剩颍河禹州市段,双洎河长葛市段、鄢陵县段,以及清流河、清潩河、护城河、运粮河、清泥河等淮河三、四级支流,纸坊水库、佛耳岗水库等少数中小型水利工程,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3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10立方米,不足全省人均占有量的一半,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0。加之长期超采地下水,许昌在中心城区形成了1.47平方公里的漏斗区。因此,许昌曾一度被列为全国严重缺水的40个城市之一。水资源的总量不足,资源型、工程型和水质型缺水问题并存,已成为制约许昌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2013年开始,许昌市委、市政府为解决“缺水之困”,提出了实现许昌水利跨越发展的总体治水思路,精心谋划了三大水利建设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奋战,到2016年初,这三个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初见成效。从水源上讲,形成了长江水、黄河水、淮河水共润许昌的可喜局面(长江水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增加许昌饮用水量2.26亿立方米;黄河通过鄢陵引黄调蓄工程年增调水量0.5亿立方米);从水生态水系建设来看,形成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新格局。“五湖”分别为北海、鹿鸣湖、芙蓉湖、东区湿地公园和灞陵湖五个调蓄湖泊,“四海”即在三条主要河流出入城区处建设四片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林海,“三川”即流经市区的清泥河、清潩河、学院河(饮马河)。

三大水利项目的建成,使昨天“干涸”的许昌变为一座清水绕城的“北方水城”,“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画卷逐次展现,现实的巨变不仅使许昌彻底摆脱了持续多年的“缺水之困”,突破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而且使千年水城许昌重新恢复了灵气,焕发了青春,为许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 未来展望:绿色发展,效益无限

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八大被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发展布局之中,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在2015年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绿色化”的位置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成为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也为建设美丽城市指明了方向。

“绿色化”是全新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都凸显了“绿色化”的价值取向。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许昌市域生态水系“五湖、四海、三川”的建成和投入使用,落实了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突出绿色化发展的治国理念,展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美丽河南”建设的新成效,为未来许昌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方面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一)生态效益:鲜活润泽、生态宜居

“绿色化”是全新的发展观。生态环境问题本质就是发展问题。生态保护是发展前提。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美丽城市建设需要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才能使古老的中国真正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北方内陆城市的水生态普遍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挑战。许昌通过三大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了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将市域内外水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统筹考虑,实现了城乡防洪保安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加快提升,许昌市区内仅“五湖”就增加水面1290亩,增加蓄水215万立方米。其中,北海水面面积120亩,蓄水量20万立方米;鹿鸣湖水面面积225亩,蓄水量35万立方米;芙蓉湖水面面积150亩,蓄水量25万立方米;东区湿地公园水面面积675亩,蓄水量115万立方米;灞陵湖水面面积120亩,蓄水量20万立方米。市区内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会大幅增加。“四海”“三河”水系相互连通,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等设施建设齐备,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大步向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使许昌在“中国花木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国家森林城”等基础上又多了“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两顶桂冠,成为为数不多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许昌市把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文化景观的建设,与三国文化和三国人文景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少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使许昌的“地下漏斗现象”逐渐得到解决,地下水源得到不断涵养,而且使三国文化与许昌水系成为有机融合的统一体,让许昌真正成为一座鲜活润泽、生态宜居的智慧城市。

(二)经济效益:结构转型,产业升级

“绿色化”是全新的财富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精辟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原的绿水青山,是中华民族祖先最早选下的生存佳地,也是气候适宜、物产丰富、灾害较少的风水宝地,城市建设就是要以新的财富观,保护利用好老祖宗留给中原儿女的基本家底,使这笔巨大的自然财富在新常态下释放更多的“生态红利”。

改革开放以来,许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农业工业服务业全面发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许昌市有耕地面积488万亩,围绕保良田面积、保粮食产量、保粮农效益的目标,2013年许昌市启动了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发展各种先进的节水灌溉设施。年产粮食280多万吨,农民收入12000多元,实现了“十二年连增”。许昌的工业结构相对合理,原来的大型国有企业如许昌卷烟厂和许继电器改革之后,发展势头良好,许昌的民营企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如黄河旋风、众品、森源电气、瑞贝卡、胖东来等一大批享誉全国的知名民企迅速发展壮大。

水利兴,百业旺。三大水利项目的建成,摆脱了长期以来制约许昌工农业发展严重缺水的困扰,许昌人不忘爱水、节水,严格水资源管理、培育人们的节水习惯,在“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和监督考核下,许昌万元GDP用水量比10年前下降了8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了85%。三大工程圆了许昌几代人的水城梦,水城建设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增加了城市的灵气,更提升了“湖、海、河”边的土地价值,水城建设真正带动经济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产业转型,不仅可以为许昌经济腾飞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而且可以为许昌的经济腾飞插上更加有力的翅膀,许昌在全省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综合排名便是明证。近年来先后超越开封、平顶山、商丘、周口、信阳、焦作、新乡等城市,经济总量跃居河南第四,在中原城市群的明争暗赛中,许昌成为河南发展最快最好的城市,许昌的城市建设成果也让各兄弟城市刮目相看。

(三)社会效益:惠民固本、造福百姓

“绿色化”是全新的民生观。天常蓝、山常绿、水常净,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也是“小康”生活最基本的内涵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美丽城市建设就是要解决当前环境污染这个民生之患,坚持以人为本,牢牢把握“绿色化”发展方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享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成果的同时,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不断提高幸福指数。

惠民固本、造福百姓,是许昌三大水利建设工程的根本出发点。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要让群众真正成为三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受益者,而不是受损者”。为了使三大水利建设工程真正成为顺民心、合民意、惠民生的重大民生工程,他们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优良生态和优美环境出发,通过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和特色水文化品牌的培育,实现城市品质的优化升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等各方面的需求,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水系建设带来的实惠、文明和幸福。“三河两环”建设便是证明。

清泥河流域综合治理遵循“自然、生态、文化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清泥河及其支沟运粮河、灵沟河、幸福渠、连通渠进行综合治理,使清泥河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通过融入当地历史文化的滨水生态景观工程建设,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拉动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

清潩河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按照“聚人”“兴文”“理水”的理念,着力将清潩河打造成为“彰显生态文明的绿色画卷、展示文化变迁的历史长河、汇聚城市人气的亮丽风景线”,使其具备生态廊道、文化载体、乐活舞台三大功能。规划4条区域绿道,以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和支撑生态体系建设;形成了7条文化休闲绿道、8条生态休闲绿道、5个一级驿站、18个二级驿站。

学院河分三个部分。饮马河段:定位为郊野遗韵段,以体现三国文化为主题,向游人展现郊野遗韵风貌,展示湿地科普文化。新连通段:定位为活力新韵段,以活力创新为主题,设置休憩、运动、观鸟等设施,满足游人科普、运动、休闲的需求。学院河段:定位为风情民韵段,以展现许昌市的民风民俗为主题,使游人能充分体验许昌市厚重、浓郁的地方文化。

“两环”:一是指运粮河与清泥河的环通,主要依托清泥河、灞陵湖水域,打造以三国曹魏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园;依托运粮河,打造以曹魏漕运文化、水生态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景观带。二是护城河的环通,以护城河为依托,恢复古城墙、城门、城楼,打造具有“曹魏文化、古街古巷、水系环绕、古城新韵”的魏都风情区。

水绕古城使许昌平添了许多灵性,灞陵桥河畔人头攒动拉动了许昌的文化旅游。三国文化产业园正在建设中。市民在碧水萦绕的护城河、运粮河中,泛舟畅游,只一个公交卡支付很少费用便可绕城一周。寻常百姓门前的小桥、步道、亲水榭台在不断增添,河岸花廊于2017年春可以全部完成,一桥一景,十步一园,曹孟德、关云长若回生在世,自然也会羡慕当今许昌市民如诗如画的生活氛围!

总之,许昌水城的建设,初步形成“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新气象。千年帝都因为有水的润泽而重现辉煌,现代许昌人创下的千秋伟业,在为当代许昌人民极大提高幸福指数的同时,也为具有厚重历史积淀的文化名城开拓了光辉灿烂的明天。

(本文作者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河南省三国文化研究会执行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