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Ⅲ:你不可不知的100个超有趣的汉字
- 许晖
- 1174字
- 2020-08-27 01:33:23
儿
既多受祉,黄发儿齿(《诗经》)
汉字身世小档案
■“儿”(繁体字“兒”)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形。《礼记·内则》 云,男儿出生满三个月时,做成发髻,所谓“男角”。男角发型为“兒”。
■《说文解字》:儿,孺子也。从儿,象小儿头囟未合。
■古人称男孩儿为“儿”,称女孩儿为“婴”。
“儿”和“兒”古时候是两个字,如今统一简化为“儿”。《说文解字》:“儿,仁人也。古文奇字人也。象形。”据此则“儿”和“人”本为一字。本文讲的是“兒”这个字,但仍然使用简化字的“儿”,以下不再注明。
儿,甲骨文字形A,很明显这是一个象形字,下面是人形,看得很清楚,上面象形的是什么呢?谷衍奎在《汉字源流字典》中认为“像幼儿张口嘻笑露少量牙齿形,表示还是幼儿,牙尚未长齐”。白川静先生则说:“头部为幼儿发髻之人形。这样的发髻指代孩儿、幼儿。《礼记·内则》云:男儿出生满三个月时,做成发髻,所谓‘男角’。男角发型为‘兒’。男角发髻的编法是,将头发从中分成两股,然后在耳朵上方卷起,卷成圆圈,像动物的角一样突起。日本古代,男孩子也留类似的发型。”这种发型也称作“总角”。不过“总角”的发型是在头顶上面,而该字形上面的半圆形里面那两笔短笔画却并不像“总角”之形。
儿,甲骨文字形B和C,大同小异。金文字形D,遵循着同样的造字思维。金文字形E,字形发生变化,上面的半圆形里面变成了左右对称的四个短笔画。《说文解字》:“儿,孺子也。从儿,象小儿头囟未合。”“孺子”即小孩子;“囟(xìn)”指婴儿的头顶骨尚未合缝之处,俗称“囟门”。明代学者魏校说:“顶门也。子在母胎,诸窍尚闭,唯脐纳气,囟为之通气,骨独未合。既生,则窍闭,口鼻内气,尾闾为之泄气,囟乃渐合,阴阳升降之道也。”
针对许慎的解释,张舜徽先生则提出了不同意见:“孺子以生齿毁齿辨其长幼,故造文者取象焉。头囟未合,不见于外,无由象形,固非所从得义也。”所谓“生齿”,指幼儿长出乳齿;所谓“毁齿”,指幼儿乳齿脱落,更换为恒齿。他据此认为“儿”字形里面的短笔画乃是牙齿的象形,用新长出的两颗或四颗牙齿表示幼儿。
儿,金文字形F,幼儿背上鼓起的一块应该是襁褓。小篆字形G,上面定型为“臼”,好似形状如臼的臼齿。
《诗经·閟宫》中有“既多受祉,黄发儿齿”的诗句。祉,福也;黄发,老人的头发白了之后会发黄,因代指老人;儿齿,郑玄解释说:“齿落更生细者也。”老人的牙齿落尽后再生出的细齿称“儿齿”,这当然是不常见的现象,但“儿齿”的称谓印证了张舜徽先生所谓“孺子以生齿毁齿辨其长幼,故造文者取象焉”的观点。
“男曰儿,女曰婴。”古人称男孩儿为“儿”,称女孩儿为“婴”。“婴”字上面的两个“贝”是古代女人的颈饰,因此用来指称女孩儿。由男孩儿称“儿”引申为雄性的牲畜也称“儿”,比如儿猫指公猫,儿马指公马。后来才不加分别,用“婴儿”泛指出生不久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