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Ⅲ:你不可不知的100个超有趣的汉字
- 许晖
- 1247字
- 2020-08-27 01:33:24
旦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史记》)
汉字身世小档案
■“旦”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日”,一轮太阳,下面是其倒影。本义就是早晨,夜刚尽,日初出,天刚破晓。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昧”是昏暗不明,“昧旦”即将明未明,正是“旦”字字形的形象写照。
■引申将农历每月的第一天也称作“旦”。
■“旦”作为一种戏曲角色,乃是对伎女(女歌舞艺人)的称呼。
“旦”这个字,今天最常用的义项是元旦和戏曲中扮演妇女的旦角。我们先来看作为时辰的“旦”字的字形,再来探讨“旦”为什么可以作为戏曲角色的称谓。
旦,甲骨文字形A,这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日”,一轮太阳,下面是太阳的倒影。据此则造出这个字的时候,古人是在水边观察日出。甲骨文字形B,上面的“日”省去了中间的一点。甲骨文字形C,上下两个“日”,更像太阳及其倒影。金文字形D和E,下面填实并连为一体,表示太阳刚刚从水面或者海面上升起。金文字形F,太阳似乎挣脱着,拼命从水面或者海面上冉冉升起。小篆字形G,日影讹为“一”。
《说文解字》根据小篆字形解释说:“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许慎的意思是说“旦”是太阳从地面上升起之形,这种解释是错误的,“旦”的字形是从河面或者海面上升起,因此“旦”的本义就是早晨,夜刚尽,日初出,天刚破晓。《诗经·女曰鸡鸣》中的名句“女曰鸡鸣,士曰昧旦”,“昧”是昏暗不明,“昧旦”即将明未明,正是“旦”字字形的形象写照。
“旦”是一天的开始,因此引申将农历每月的第一天也称作“旦”,每月初一亦称“朔”,“朔旦”连用即指初一;再引申将新年的第一天也称作“旦”,比如“元旦”,南宋吴自牧所著《梦粱录》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现在则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作“元旦”。
古时有一种刑罚叫“城旦”,《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下令烧书,“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黥”是墨刑,将犯人刻面染墨作为标记。“城旦”是一种需要服四年的刑罚,应劭解释说:“城旦者,旦起行治城,四岁刑也。”天刚破晓就要起床筑城,而且还要坚持四年之久,真是辛苦!妇人力弱不能筑城,则罚去舂米,也是四岁刑。
古人将盟誓称作“旦旦”,出自《诗经·氓》“信誓旦旦”的诗句,指着初升的太阳起誓,以表明自己皎如白日的心迹。
至于戏曲中扮演妇女的角色称“旦”,则历代争论颇多。有“反言说”:“旦为妇人,昏夜所用,故反言旦。”有“省笔说”:“伶人粗伧,识字无多,始而减笔,继而误写,久之一种流传,遂为专门之名词,明知其误而不可改矣……小旦,小姐也,先去女旁,后又改且为旦,但图省笔而已。”(《清稗类钞》)有“动物说”:“狚,猿之雌者,其性好淫,今俗讹为旦。”(《通俗编》)
王国维在《古剧脚色考》中认为:“旦名之所本虽不可知,然宋金之际,必呼妇人为旦;故宋杂剧有装旦,装旦之为假妇人,犹装孤之为假官也。至于元人,犹目张奔儿为风流旦,李娇儿为温柔旦(《青楼集》),此亦旦本伎女之称之一证。”此说最为可靠,因此“旦”乃是对伎女(女歌舞艺人)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