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结论

本章将安德森模型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借鉴其对老年人医疗护理服务需求的分析思路,对失能老年人和非失能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原有模型基础上引入了社区变量,探讨社区环境对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的影响。综合对失能和非失能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个人、家庭和社区多重因素均对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存在显著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实证分析是基于西城区老年人进行的,这一老年人群体的高龄化、空巢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特征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大城市人口老龄化的普遍趋势,但是较目前中国城市老年人口的整体状况更为突出;该地区大力建设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反映了未来中国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发展导向;目标分析人群的社会养老资源多样化、养老观念日趋现代化的现状也是当前城市老年人群的主流发展方向。因此,对该区域人群的养老意愿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大城市老年群体的现状,以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中国老年人养老意愿和方式的发展方向。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基于“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理念,笔者对未来中国城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首先,老年人的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其他社会经济特征差异折射了他们在养老观念上的不同。低龄老年人、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以及社会参与性较强的老年人,对现代社会的新型养老方式和现代养老观念的接受程度较高,而现代养老观念和养老方式中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凸显包括养老机构在内的社会资源在养老中的作用,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机构养老。从这一特点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伴随着社会养老观念和养老方式的日渐普及,以及新一代准老年人和低龄老年人逐渐进入高龄和失能老年人群,再加上少子化、人口流动性增强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城市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将大幅增加,机构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将更为紧张。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联合社会团体、民间资本,继续大力推进养老机构的建设,增加机构养老服务资源,以满足老年人不断增加的机构养老需求。

其次,充足和便利的家庭和社区养老资源可以有力地缓解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老年人对传统的家庭养老环境表现出强烈的偏好,在家庭和社区养老资源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的情况下,他们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将大大降低。因此,在机构养老服务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巩固和强化家庭照料的作用、丰富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将大大降低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需求。为此,应该为家庭成员的照料服务提供辅助性指导,提高他们照料老年人的意愿和能力,鼓励子女与父母同住或者就近居住,重点为空巢老年人和丧偶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同时,在社区层面上,应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提高社区服务利用度,使非失能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回流”到社区。通过为老年人开展各项社会活动创造便利,丰富社区老年社会活动,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减少该群体因为精神需求而选择机构养老的可能性。回归分析结果同时表明,对于失能和非失能老年人而言,他们对于社区养老资源的需求存在偏差,从而导致其选择机构养老时考量的因素存在差异。从社区服务的角度来看,非失能老年人关注卫生保健和社会参与活动,而失能老年人的核心需求则是充足和便捷的日常照料服务。因此,在目前大量非失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背景下,要调整机构养老服务的目标人群,在社区服务建设层面首要的工作是通过强化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和丰富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活动,鼓励非失能老年人多使用社区服务资源,增加对社区养老服务的信任与依赖,降低他们入住养老机构的可能性。

再次,应关注贫困失能老年人的机构养老需求。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收入是家庭和社区照料资源之外影响失能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很多缺少社区和家庭照料资源的失能老年人会因为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无力支付机构养老费用而打消入住的念头,他们极有可能面临家庭照料和社会照料资源的双重缺失,而陷入无人照料的窘境。因此,对于这一部分弱势人群需要发挥政府的救助作用,在进行有效识别后,为他们入住养老机构提供适度补贴,或者通过政府购买(或者补贴)的方式,为这部分老年人提供无偿或者低价的社区照料服务,以满足他们的照料需求。

最后,应该重视子女在照料老年人方面的性别差异。本章的研究发现,相对于只有儿子的老人来说,有女儿或儿女双全的老人接受机构养老的可能性较低。这一事实暗示了女儿在老年人的居家或社区养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超过儿子。这种作用可能贯穿于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方面之中,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城市家庭。这一现象对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对于家庭成员来讲,应该重视和珍惜“女儿”对家庭里老年人的照料者角色,肯定女性在家庭养老中的付出与贡献,同时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帮助、支持家庭中的女性照料者,分担老年人的照料任务,降低女性照料者的劳动强度和精神、心理压力。对于社会来讲,相关部门可尝试为“上有老下有小”的女性提供更多制度性的支持,让这类女性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家里老年人的照料上面;而有关团体或机构组织则可以通过组建社区家庭照料者支持小组、工作坊等,定期举行经验分享、技能教授、心理辅导、喘息服务等活动,一方面提升女性照料者的照料技能,另一方面也为女性家庭照料者提供更多的非正式支持。

综上所述,只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个服务体系互相配合、联动发展,才能减少养老机构“对象错位”现象、缓解机构养老资源紧张局面、合理利用与优化机构养老服务资源,真正发挥养老机构对服务对象生活品质的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