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基于已有研究中揭示的可能影响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诸多因素,笔者以安德森模型为分析框架,将老年人个人及家庭的相关特征按照倾向因素、使能因素、需求因素进行划分,并纳入模型进行分析,探索其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社区变量,评估社区环境和社会化养老服务资源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具体分析内容分两个步骤逐步深入:首先,分析失能和非失能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的基本特征。然后,以安德森模型为分析框架,将可能影响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因素依照倾向因素、使能因素、需求因素和社区因素进行划分后纳入回归模型,分别对失能老年人和非失能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分析。在回归分析部分笔者以老年人是否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为因变量,以各类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

(二)数据来源

本章的实证分析以西城区的老年人为对象展开。2013年,西城区户籍老年人口32.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数的23.4%;全区呈现出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家庭小型化的特点。分析数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于2013年组织的“西城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该次调查在9个街道、43个社区中获得有效样本(60岁及以上老年人)2031个,其中失能老年人样本200个。调查者通过等比率概率抽样随机确定老年人样本,收集老年人个体的社会经济、健康状况以及养老资源和养老需求等信息;通过对被抽中样本中的失能老年人的补充调查,进一步获取针对失能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养老服务需求信息;此外,对被访者所在的社区通过“社区养老服务调查表”,收集相关的社区环境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相关数据。以上三部分调查数据为研究老年人(包括失能老年人在内)的养老意愿和养老需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章研究即是利用以上三部分信息展开。

(三)变量的测量

1.因变量

1963年凯茨(Katz)提出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来评价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后该指标在国际上得到广泛采用,据此评价指标,我们将失能老年人界定为在洗澡、穿衣、吃饭、如厕、室内走动、上下床等六项日常活动中有至少一项活动需要别人帮助的老人。

因变量:非失能老年人与失能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为0-1变量。0=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1=愿意选择机构养老。

2.自变量

本研究参考以往的研究成果,将可能影响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的各类因素作为自变量。按照安德森模型的理论分析框架,模型中的自变量将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包括:(a)倾向因素: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b)使能因素:包括婚姻状况,子女数量,目前有无其他人照料,居住设施是否完善,是否参加公益、兴趣、联谊、民间团体等活动,参加公益活动的频率等信息;(c)需求因素,以是否患慢性病来反映。

在此基础上,笔者添加了社区环境因素,相关变量包括社区有无医疗服务、上门养老服务、志愿服务组织、老年协会,以及社区活动场所是否完善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