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步与思想源泉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已经开始关注中国的问题。早在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的文稿,对于中国人民进行的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表示极大的关注,同时对于中国古代文明以及世界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也作了大量的论述。关于这方面的文献,中共中央编译局曾经编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一书,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中国的文章共18篇:《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欧洲的金融危机。——货币流通史片断》、《英中冲突》、《议会关于对华军事行动的辩论》、《帕麦斯顿内阁的失败》、《英国即将来临的选举》、《俄国的对华贸易》、《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英人对华的新远征》、《波斯和中国》、《鸦片贸易史》、《英中条约》、《中国和英国的条约》、《俄国在远东的成功》、《新的对华战争》、《对华贸易》、《英国的政治》、《中国记事》;摘录了散见于马克思和恩格斯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的各种著作和书信中有关中国的论述。可以说,中国早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早期,就已经进入了马克思主义的视野,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素之一。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早期的洋务派思想家和外交家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思想,零零星星地介绍到中国的知识界,中国人开始知道马克思、恩格斯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思想片段。关于这个方面的文献,林代昭、潘国华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可以参考,该书收录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大量资料。但是,直到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大量传播到中国,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都停留在一般性译介和知识引入层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并没有真正展开。为此,我们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步和思想源头还是从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