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思路决定出路,思考是成功的保证(3)

第二,在逆向思维中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

逆向思维几乎在所有领域都具有适用性,从本质上讲,它是客观世界的对立统一性和矛盾的互相转化规律在人类思维中的表现,当常态思维“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将思路反转,有时会意外地“柳暗花明又一村”。

1999年3月1日《新民晚报》赫然登出一则标题为“灵机一动,省下亿元——超大型船将倒航进出宝山港池”的消息。介绍了上海港一位高级领航员利用逆向思维提出了超大型船舶不用掉头而是倒进港的金点子。文章说,随着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迅猛发展,进行集装箱装卸的主要港区张华浜码头和军工路码头能力已经饱和。而宝山港池却因掉头区和部分航道太“窄”的限制,重载超大型船舶卡在港池外面,面临“吃不饱”的窘境,集装箱吞吐量日益萎缩。为此,上海召开了多次专家会议,大都认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难度极高、花费巨大。当时以特邀身份参加会议的上海港引航站站长、高级引航员杨锡坤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大胆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设想:用倒航的办法将超大型集装箱船引入宝山港池,这就一举解决了超大型船体掉头难的问题,这一方案不仅可以免去原扩建港口工程的上亿元费用,而且能大大缩短船公司的运期。

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闻此“金点子”欣喜万分,当即委托设计单位按倒航方案重新规划。1998年12月28日,在宝山港区超大型船舶进出港池可行性研究项目论证会上,专家组认为,倒航可行性研究立题具有创新精神,设想大胆新颖,具有在全国各港口推广的价值。

逆向思维是一种辩证思维,它不同于一般的逻辑思维形式,他要求人们跳出单向的线性推导路径,在逻辑推理的尽头突然折反,思路急转直下。作为一种特有的生存智慧,处处能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

某次,欧洲男子篮球赛的半决赛在保加利亚和捷克斯洛伐克两队之间进行。

这场旗鼓相当的比赛异常激烈。离比赛结束时间还差8秒钟时,保加利亚队领先2分,而且还是保队底线开球。看来保加利亚队已是稳操胜券。可奇怪的是,保队的教练忧心忡忡,倒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教练挺开心。为什么呢?原来,保加利亚其他场次小分不如捷克队,这场比赛净胜捷克斯洛伐克队5分才能出线。而要在8秒的时间内打进3分真是太难了。

这时,保加利亚队的教练果断地要了暂停,面授机宜后,比赛继续进行,只见两位保加利亚队员从底线开球后,开始将球带往中场,这时,5名捷克队员全都退回到自己的半场进行防守。突然,带球的保加利亚队员一个大转身,纵身一跳,将球投中自己的篮球框。裁判的哨音也几乎同时吹响了。全场比赛结束,双方战平。根据比赛规则,必须加赛5分钟。

最后5分钟,保加利亚队士气高昂,全力相拼,终于不多不少地以5分的优势赢了这场比赛,拿走了决赛权。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保加利亚教练的高明。

保队教练在这关键时刻出的奇招,完全超出了捷克队、裁判以及现场观众的想象,甚至超出了比赛规则的正导向,它用相反的思路打破了人们正常的逻辑方向。经验被逆向思维所超越。

逆向思维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改变常态的思维轨迹,用新的观点、新的角度、新的方式研究和处理问题,以求产生新的思想。

手岛佑郎是一个先后在以色列和美国钻研犹太商法达30余年的博士。一次,他做了题目为《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的演讲。演讲中,他一一例举了犹太商法的32种智慧。这时,一个迟到的听众递上一张纸条,问到底什么是犹太商法。

手岛佑郎毫不思索,大声说道:我在解释之前,先向你提3个问题吧。

第一个问题:如果有两个犹太人掉进了一个大烟囱,其中一个身上满是烟灰,而另一个却很干净,那么他们谁会去洗澡?

听众一笑:“当然是那个身上脏的人!”

手岛佑郎也是一笑:“错!那个被弄脏的人看到身上干净的人,认为自己一定也是干净的,而干净的人看到身上弄脏的人,认为自己可能和他一样脏,所以是干净的人要去洗澡。”

第二个问题:他们后来又掉进了那个大烟囱,情况和上次一样,哪一个会去澡堂?

听众皱了皱眉:“这还用说吗,是那个干净的人!”

手岛佑郎还是一笑:“又错了!干净的人上一次洗澡时发现自己并不脏,而那个弄脏了的人则明白了干净的人为什么要去洗澡,所以这次弄脏的人去了。”

第三个问题:他们再一次掉进大烟囱,去洗澡的是哪一个?

听众这次谨慎多了,支吾:“这……是那个弄脏了的人。不,是那个干净的人!”手岛佑郎大笑:“你还是错了!你见过两个人一起掉进同一个烟囱,结果一个干净、一个脏的事情吗?”

犹太人从商的英名如此享誉世界,不可不说其反复逆向的换位智慧已经至臻至极。方位逆向,交换的可能只是物理的位置,获得的却是不可逆的、宝贵的时间。

人与人在思维上的方位逆向,在生活中更能体现出达观机智的精神以及幽默的效果。

有一家人决定搬进城里,全家共三口人,包括一对夫妻和一个5岁的孩子。他们跑了一整天,直到傍晚,才好不容易看到一张公寓出租的广告单。于是,夫妻俩前去敲门询问,可房东遗憾地说:“啊,实在对不起,我们公寓不招有孩子的住户。”

夫妻俩听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默默半晌,走开了。

那5岁的孩子,看到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忽然,他跑了回去,又去敲房东的门。门开了,房东又出来了。只见孩子精神抖擞地说:“爷爷,这房子我租了。我没有孩子,只带着两个大人。”

房东听后,高声笑了起来,决定把房子租给他们住。

同一个意思同一群人,但是“两个带着孩子的大人”和“一个带着两个大人的孩子”这样简单的逆向表述,竟然用简单的语序换位让房东答应了不合理的要求。这个聪慧的孩子巧用“方位逆向”为自己带来了幸福。

第三,思维偏移也是突破性发现的好方法。

思维偏移也称换轨思维。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故事解释了这种思维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建筑业大发展,导致泥瓦工人一时供不应求,他们每天的工资涨到了15美元。一个叫麦克的人看到许多“征泥瓦工”的广告,但他却不去应征,而是去报社登了一条“你也能成为泥瓦工”的广告,他打算培训泥瓦工。于是他租了一间门面,请了师傅,教材则是1500块砖和少量砾石。那些想每天挣15美元的工人蜂拥而至,这使麦克很快获得了3000美元的纯利,相当于他自己去当泥瓦工200天的收入。他独特的思维方式使他迈进了管理者的阶层。

当所有的思考都涌向某一方向时,最聪明的头脑是:清醒地反思一下,看看还有没有别的思路。因为现在社会发展的趋势告诉我们,若想挣钱,需要有独特的智慧而不是简单地随大流。

换轨思维是一种工具,但同时又是一种境界,具有普遍的文化价值。下面这道国外课堂上的例题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而言,结论可能不一样。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某人驾车在乡村公路上行驶。这时,他看见有3个人正在路边焦急地等着搭便车:一个是患了重病的老太太,一个是救过自己命的医生,一个是自己心仪已久的漂亮女郎,而此时此车只能搭载一人,问,第一个应该搭载谁?

有趣的是,在国外学习的一些中国留学生对于这道题目,往往很难下结论。因为在他们面前,第一反应是文化性的,即在国内多年“先人后己”教育下的结论要“无私”,然后才是两难的伦理选择:先救病人还是先救医生?至于漂亮女郎,表面上只能放到最后选择,因为这符合我们的伦理秩序。

然而,有些国外学生竟然做出了这种巧妙的回答——把车钥匙交给医生,让他送老太太去医院,自己则陪漂亮女郎一起在风雨中前行。

思维阻滞现象常常是因为思考过于专注在某一特定焦点和既定的轨迹上,那么,要想获得突破性发现,最好的办法就是思维偏移,即从主流方向稍作偏移,以寻找新的出路。

孙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的《孙膑兵法》到处蕴含着变通的哲学。孙膑本人也是一个善于变通的人。

孙膑初到魏国时,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以确定他是否真的有才华。

一次,魏王召集众臣,当面考查孙膑的智谋。

魏王坐在宝座上,对孙膑说:“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座位上下来吗?”

庞涓出谋说:“可在大王座位下生起火来。”

魏王说:“不行。”

孙膑说:“大王坐在上面嘛,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不过,大王如果是在下面,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

魏王听了,得意洋洋地说:“那好,”说着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

周围的大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也都嘲笑孙膑不自量力,等着看他的洋相呢。这时候,孙膑却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对孙膑的才华连连称赞。

魏王从此也对孙膑刮目相看,孙膑很快就得到魏王的重用。

最后,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看你脑子中一闪而过的那些想法,哪怕是看起来荒诞不经的可笑的念头。因为那都是瞬间迸发出的思维火花。

一个生动而强烈的意象、观念突然闪入一位作家的脑海,使他生出一种不可阻遏的冲动,想要提起笔来,将那美丽生动的意象、境界诉诸笔端。但那时他或许有些不方便,没有立刻就写下来。尽管那个意象不断地在他脑海中闪烁、催促,但因为他的拖延使那意象逐渐地模糊、退色,终至整个消失!

一个神奇美妙的印象突然闪电一般地袭入一位艺术家的心灵。但如果他不立刻提起画笔,将那深刻的印象表现在画布上,就算这个印象占领了他全部的心灵,此刻的印象十分清晰,但是如果他总是不在意,不急着跑进画室,埋首挥毫,最后这幅神奇的图画就会渐渐地从他的心灵中消失!

许多灵感都产生在“非常”的场合或时间,甚至在梦中。当灵感到来之时,它是这样的强烈而生动;当它离去之时,又是这样的迅速而飘忽!如果不及时抓住,它就会像一只狡猾的狐狸般溜掉。

爱迪生曾经这样呐喊:“一个人应当更多地发现和观察自己心灵深处那一闪即逝的火花。”

关于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流传很广。1665年,在一个美丽的月夜,牛顿正坐在院子里,好像在思考什么。突然一只苹果落到地上,打断了他的思路。爱想、爱问、爱思考的牛顿把思路转向了苹果,他想,为什么苹果不能飞到天上去,而是落在地面上?那可能是因为苹果熟透了,它离开了树枝无可依靠才向下面坠落;那可能就是因为大地对苹果有吸引力,所以它才被吸到地面上来。我们人不也是一样吗?地面上的东西不都是一样吗?都是紧紧被地面吸住而不能离开。但是天上的月亮为什么不掉下来呢?它也是挂在空中,无依无靠,是不是也应该落到地上来呢?可事实并不是这样,那是什么道理呢?这一连串的问题叩响了牛顿的心扉,他紧追不放,一定要搞个明白。经过长期的研究,终于发现了自然界最大奥秘之一的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第三定律。

更有意思的是,在科学界,很多的发现和发明都与梦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就是一例。

1869年,已经发现了63种元素,科学家无可避免地想到,自然界是否存在某种规律,使元素能有序地分门别类、各得其所?35岁的化学教授门捷列夫苦苦思索这个问题,夜以继日地思考分析,简直是着了迷。一天,疲倦的门捷列夫进入了梦乡,在梦里他看到了一张表,元素纷纷落到合适的格子里。醒来后他立刻记下了这个表的设计原理: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半个多世纪前,日本横滨市有个叫富安宏雄的居民,因患病整天躺在床上,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一天,他床边的火炉正在烧开水,茶壶盖子上喷出白色的水汽,并且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富安宏雄觉得那种声音实在不好听,气恼之下,拿起放在枕头边的锥子用力地向水壶投掷过去。锥子刺中了水壶盖子,但是并没有滑落下来。奇怪的是,这样一刺,“咔嗒咔嗒”的声音反而立刻停了下来。他感到很诧异,整个人被这个意外的事实震慑住了。富安宏雄无法入睡了,他开始在床上大动脑筋。以后他亲自试验了好几次,证实水壶盖上有个小孔,烧开水时就不会发出声音了。于是他琢磨道:“我必须把这项创意好好利用,尽全力让它开花结果才行!”他在拖着病躯奔走了一个月后,其创意终于被明治制壶公司以2000日元买了下来。当时的2000日元约等于现在的1亿日元。

富安宏雄在水壶盖上开了一个小孔使水烧开后不再发出声响,他的这一创意帮他赚了1亿日元;我国又有企业家特意将茶壶变成响壶而赚了大钱。

某水壶厂厂长听到朋友抱怨烧开水时经常因为忙家务、忙其他的事而忘记正在烧的开水,于是他为朋友的水壶加了一个可以被水蒸气吹响的哨子,大受朋友的赞扬。这个厂长推而广之,将加了哨子的“响水壶”,大批量推向市场,使工厂成了当地的知名企业。

他们肯定不是第一个发现同样问题的人,但别人抓不住这样的机遇而他们却抓住了。灵感总是来自不经意间,往往又稍纵即逝。如果你足够敏锐,抓住了它“灵光一现”的刹那,也许就能获得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