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10问:马化腾亲自催微信付费功能,关键你愿意掏钱吗?
- 2017发生了啥:60问读懂中国经济
- 吴晓波频道
- 3024字
- 2018-01-23 14:07:03
前天晚上,IT评论人Keso将自己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我为什么现在开始出来卖以及这个公众号还会更新吗?》转发在朋友圈之后,马化腾有些着急了。
马老板确实要赶紧了,其实,在过去的2016年,知识付费已初具规模效应,一直领先的微信却落后了。
不说喜马拉雅、得到、知乎、分答和在行这些平台,吴晓波频道也建立了自己的系统,尝试知识付费。
有人说自媒体创业的红利已过,但恐怕内容创业永远不会过时,因为我们永远需要优质的知识。为何知识付费在2017年兴起,大家愿意买单吗?创业者该如何抓住这个机会?小巴请教了几位大头,来听听他们的看法。
吴欣——吴晓波频道负责人
“付费产品自带社群流量,传播的价值不容小觑”
知识付费的风潮从去年已初露风头,我们在7月推出了首档商业财经音频付费产品《每天听见吴晓波》,价格为180元/年,由此开始了探索之路。10月份频道举办了《知识的力量》自媒体大课,当时,与会的内容创作者和平台方都蠢蠢欲动希望能有所尝试。
作为知识供应商的我们,“每天听见吴晓波”7个月销售共计12.5万份,营收破2000万,在知识付费的红利中分得第一杯羹。
本月我们还相继上线了好读有趣的《晓报告》和新锐中产技能课《晓课堂》,这是对付费图文产品、直播产品的尝试。对线下人文知识产品也进行升级,1月25日,《思想食堂》会员系统上线,全年24堂线下人文课,定价4800元。
除了产品在市场上的小小成绩,更让我们惊艳的是付费产品有着免费产品不可比拟的活跃度。用户破十万时,我们的付费音频仍能保持85%以上的月活,单篇70%以上的完播率。活跃度远超免费产品,用户对产品的珍视度、参与感都很高。
同时,付费产品自带社群流量,它在社群圈层里的传播价值不容小觑。以跨年音频为例,《预见2017》吴老师的演讲精简版音频,单周就超过10万+收听率,大部分流量是用户传播带来的。
在一个精准的付费社群里,用户内容偏好数据更加精细,用户画像也更加清晰,有利于我们进行内容产品的创作,同时也给内容的精细化运营提供了支撑。作为内容生产者,我们会把握机遇,更深入挖掘和探索具有专业化、垂直化、个性化的内容,有规划地打造我们自己的知识产品体系。
当然,尝试并不仅限于此,伴随着工具的升级,我们将创造出更多与商业财经相关的富媒体知识产品。用户的付费支持,是对优质内容最好的赞美。
魏武挥——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资合伙人;科技专栏作者
“互联网依然以免费内容为主流,但今年内容付费会井喷”
就我所知,知识电商大致上有四个平台,在2016年有一些可见的规模。
△得到。规模比较容易查,得到APP共有18个收费专栏,基本上是199元/年。
△在行/分答。在行火过,而分答一度比在行还火,后略显沉寂。
△知乎live。这个平台已经运营得很稳健。
△喜马拉雅。主攻收费音频。
如今,微信也即将推出付费阅读功能。
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产生了不少百万发行的杂志,这些杂志基本上都是靠发行作为收入,广告不多,标准的依靠内容收费为生。
那个时代,真的是重内容(有贪欲肯定希望摄入诸如技能法则技巧之类的精神食粮,或者是励志及鸡汤)轻知识(系统性念书的耐心是没有的),因此杂志业兴起,并不奇怪。
互联网的深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民,并由此而获得免费内容。虽然需求依然在,但有免费的,为什么要付费呢?即便是打小就阅读报纸杂志的70后乃至60后,开始慢慢放弃纸媒,投身到互联网受众群体中。
内容收费,由此开始没落。但内容这个需求,并没有没落。内容生产者们,需要一个契机,让他们再度王者归来。
我小结原因如下:当今社会土壤,恐惧与贪婪非常明显的并存,决定了人们对内容具有强烈需求;付费工具本身大幅进步,支付几块几十块可能连一秒钟都用不了;加速时代,供需双方的鸿沟会变大,收费内容供给者得以为继。
不过我坚信,整个互联网,依然是免费内容为主流。但这不排斥,相对于2016年,2017年将迎来知识电商也好,内容付费也好的井喷。
余建军——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
“知识网红将来会大行其道”
为内容付费一直都存在,过去是书刊杂志,现在只不过是“挪”到了网上,喜马拉雅也从去年6月开始推出付费内容。
不过,为内容付费的前提必须是优质的内容,这跟用户在网上买卖其他商品是一个逻辑,很多人不愿意买单,本质上还是用户体验的问题。
在商业模式上,内容付费是比广告更好的模式。对消费者来说,时间越来越稀缺,付费是一种简单、高效、体验更好的筛选方式;对内容创业者来说,变现效率至少高一个数量级。
面对当下的内容创业形势,好内容的打造需要三点:人格化、干货足、娱乐化。活下来则需要在产品上把内容当互联网产品来打造,在运营上需要研究透平台、有效利用平台。内容创业者更应找准自己的平台,根据自身专长和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峰头”。
从目前喜马拉雅的销售数据看,除了马东、吴晓波等名人,各个细分领域的专业人士或草根创业者也正在迅速占领知识创业的份额。所以真正能够打动人们去付费获取内容的重点,在于内容本身是否足够专业化和深度优质化,知识网红将来会大行其道。
张杨——文化传播资深策划人、制作人、导演
“这会是一件让知识供需双方都很开心的事”
微信作为人与人交往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交互平台,推出付费阅读功能是件好事。毕竟微信上有如此大的人口基数,又有这么多的知识创业者能够分享知识内容供大家汲取。
我们国家提出知识产权已经多年,起到了对著作权的保护。但目前网络上很多内容都来自于免费分享,这对于知识创造者,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不公平。而未来世界上最大的财富一定是软财富,即知识财富。
当前大家对内容的需求还是很大的,通过阅读去获取知识是人们普遍习惯的方式。有需求才能产生市场,有需求才能收费。这是一个市场行为,而且对知识供求双方都有利。
相信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一些知识产品能在良性交易和分享空间中获取越来越多的利益。但我所希望的是,既然要建立这样一个收费平台,那就要建立起交易规则,并保护好供需双方,既保护知识拥有者的产权,又保证消费者得到的知识是原创和良性的。
雾满拦江——作家、雾满拦江公众号创始人
“推不推付费内容,更愿意跟读者商量”
微信付费阅读是大势所趋,相信业内有识之士对此早有预见,但它这时候来,有人很欣喜,有人在观望。
目前来看,微信原创板块最有可能会推出付费功能,微信有庞大的原创团队,但在目前竞争态势中往往不具有太多优势,而付费阅读有可能将其优势凸现出来,至于其他版块,各有各的变招。
据雾满拦江公众号的打赏情况看,愿为内容付费的读者群体很庞大,至于我们公众号会不会推出付费内容,其实更愿意跟读者商量,因为更关注客户体验。如果读者觉得好耍,那我们就会这么玩起来;如果读者有其他体验,我们也会做出顺应趋势的新选择。
其实,知识付费是换汤不换药的名词,本质上互联网时代颠覆了固有的传统行业,使过去传统行业那些杂志风格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再现于网络。就这个意义上来说,内容创业和知识创业必然是互联网时代主抓的核心内容。
因为从微信来讲,技术已经丰满,舞台已经搭好,这时候就需要最具有人气的演员上场。不过,这对内容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能反应读者的心声,对我这样的提笔创作者而言是很大的挑战。
另外,我们对微信付费内容发展趋势的研判,是看虚拟经济对传统产业的颠覆和重构程度,何种模式能在创作者和读者之间达成一种共识,是一项很长时期的任务。我认为此后在这个行业内还会有几次新的颠覆,但永远是人和人的连接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