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关于生活(2)

【晚吗?】

我经常听到有人说:“年龄大了,不能再去闯了”;“太晚了,再去学舞蹈就来不及了”;“来不及了,环游世界只是我年轻时候的一个梦”;“他已经在去机场的路上了,我来不及向他表白了”;“太迟了,我已经快退休了,创业的梦想终归只能想想了”……

我也经常听到有人说:“等我退休了,我就去学跳舞”;“等我毕业了,我就去旅行”;“等我挣上钱了,就跟她表白”;“等我……”

结果呢?

结果你什么也没做成。

真的是来不及了吗?真的要等到万事俱备才能做想做的事情吗?

当我20岁的弟弟说出:“我已经老了,来不及学我喜欢的专业”时,我感到异常吃惊。如果他都算老了,那24岁的我岂不是进入了耄耋之年。

我的弟弟今年上大学三年级,学着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他有喜欢的专业,但是他却不敢尝试。问其原因,答:“我喜欢的专业太难了,研究它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我马上就要大四了,我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去学新的专业了。”

“那你觉得我老还是你老?”我问他。

“你比我老。”

“比你老的我都不怕学习新的东西,那年轻的你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我本科与你一样,学的是我自己不太喜欢的政治学与行政学,我也艰难的熬过了自己的本科,在三次重修下通过了数学的补考。并在工作了一年后辞职考了法律专业的研究生。你觉得现在的我一切晚了吗?”

“嗯……不晚。”

“我23岁才开始确定自己人生的方向,选择了法律专业。24岁拾起自己高中时期的梦想,写出了人生第一本小说。”

“23岁还小着呢,一点也不晚。”弟弟说完这句话后,自己就笑了。估计他也意识到了说自己‘老了’的这句话有多么的可笑。

“如果你觉得我的故事没有说服力,那我跟你分享一个我最喜欢的人物——王德顺的故事。”

“王德顺?”

“他是一个人体艺术大师、电影演员,百度上可以搜索到他的简历。我看过关于他的采访,内容让我感到震撼。我现在就将他的原话摘录给你‘我是王德顺,地地道道的沈阳人,一场T台走秀让很多人认识了我。有人叫我最帅大爷,也有人说我一夜爆红,但是你知道吗?为了这一天,我足足准备了60年。24岁,我当话剧演员;44岁开始学英语;49岁创造了造型哑剧,到北京成了一名老北漂,没房没车,一切从头开始。50岁,我进了健身房开始健身,57岁,我再次走上了舞台,创造了世界唯一的艺术形式——活雕塑;70岁,我开始有意识的练腹肌;79岁,我走上了T台;我今年80岁,还有追求;相信我,人的潜能是可以挖掘的,当你说太晚了的时候,你一定要谨慎,他可能是你退却的借口。没有谁能阻止你成功,除了你自己。该炫自己的时候,千万不要对自己手软。”

“可是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像他那样。”

“但是你现在也没有80岁啊。你只不过是一个20岁的小伙子,为何做事总是前怕狼后怕虎。如果你现在都觉得追求梦想晚了的话,那你80岁的时候可千万不要为了今天所做的放弃决定而后悔。”

“可是我怕失败,我怕30岁了还一事无成,我怕40岁了还一无所有,我更怕50岁的时候说出‘一切从头开始’。”

“不仅是你怕,我们每一个人都怕。我们害怕失败,害怕碌碌无为,更害怕一切推倒重来的人生。但是如果让你过一段‘一眼能忘到头’的人生,你甘心吗?”

“一眼望到头?”

“坐在车间里,当个工人,安安稳稳的一辈子;或者成为一个办事员,机械地重复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不愿意……”

“你既不愿意过平稳的一生,又不愿意冒险尝试。那你想怎样?”

“我……我不知道。”

“你是迷茫,你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你找了个借口,说一切已经晚了。或许就像王德顺说的那样,当你说太晚了的时候,你可能是在为自己的退却找借口。因为当你还有梦想的时候,你会觉得一切都不晚。”

“我没有梦想。”良久,弟弟说出了这句话。

20岁的时候,你会觉得学跳舞晚了;30岁的时候,你会觉得创业晚了;40岁的时候你会觉得穷游的年纪已经过去了;50岁的时候,你会觉得考驾照晚了。结果60岁退休时候的你突然发现,这辈子怎么就这样迷糊地过去了,好似什么都想干,好似什么都没干成。好似一切都晚了……

其实,只要你想干,一切就不晚。

如果20岁的你已经知道自己并不适合眼前的专业,那么请你立即锁定新的目标,学习新的知识;如果30岁的你已经受不了办公室里整日烦琐细致的文员工作,那么请你迅速为自己的人生重新定位,寻找适合自己的新方向;如果40岁的你还怀揣着一颗环游世界的梦,那么请你收拾好行囊,做起背包客,沙发客,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如果50岁的你觉得自己该学个驾照,那么请你顶着教练的责备,从菜鸟做起。

对待感情,也是一样的。如果你爱一个人,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你都可以利用今天对他说出“我爱你”;如果你心中怀揣着一个梦想,即使明天地球毁灭,你都可以利用今天迈出梦想的第一步。

往往,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最难。

但一旦迈出了第一步,你会发现,路就在脚下。

30岁的漠然是个单身女。自打毕业后便在企业里上班,至今已经有7年。她的工作很清闲,无非是复印下材料,打扫下办公室里的卫生,她的收入也不错,一个月4000元,足够个人开销。但是漠然对眼前的现状却极其不满意。

她不喜欢自己所在的小企业,她也不喜欢身处的这个城市。她觉得一切都不和她的意,没有让她心动的人,也没有让她迷恋的事。但她又碍于这份稳定,并不急于改变现状。

真正让她想改变的是一次旅游。

2015年4月,漠然应同事的邀约去了敦煌。4日的行程让漠然的心情大好。她发现旅游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所以当她的同事提出“今年8月,我们一起去广州和香港”的时候,漠然义无反顾地答应了。可是到了2015年8月,同事却因为种种借口并未履行自己的诺言。漠然也因为同事的爽约而放弃了自己旅游的想法。

日子就这样过去了两个月。工作的烦琐让漠然想去旅游的心愈发狂热。最终她辞了职。

对于她的辞职,大家都表示不能理解,漠然怎么会为了旅游而放弃工作?

但漠然却说:“有想法就要去实践,我可不想做一个空想家。我也不想在我老了的时候感叹着‘一切都晚了’。”

就这样,漠然拿出了工作7年的所有积蓄,收拾好行囊,出发了。第一站——广州;第二站——香港。去完这两个地方后的漠然依旧不满足,所以她在资金尚且充裕的情况下,又去了湖南和云南。

不知不觉,漠然旅游的时间超过了1年。当身上的钱已经快要花完的时候,当大半个祖国已经印上了漠然的足迹的时候,当所有的人都以为漠然要回到家乡重新找工作的时候,当她曾经的同事准备讽刺她‘转了一圈又如何,还不是得回来工作’的时候,漠然定居到了广州,在广州的一家家具公司上起了班。

谁都没有想到,漠然竟会做出如此大胆的决定——抛开家乡的一切,去广州重新开始。

“这个年纪再去漂泊,有点晚了吧?”我问漠然。

31岁的单身女青年漠然说:“不晚。只要有梦想,一切就不晚。当初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就想到广州工作,但因为家庭原因我留在了家乡,如今的我只是做了当初就想做的事而已。”

如今的漠然,在广州结婚了。结婚的对象是家具厂的老板。

而当初与漠然相约去广州的那个同事呢?她还是老样子,在企业里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她还是没有去广州和香港旅游。

世上总是有很多人在抱怨:“晚了,来不及了。我已经老了。”也有很多人在感慨:“如果当年我咬咬牙做了那件事,我现在可能早就飞黄腾达了。”但是却很少有人敢活在当下,迈出艰难的第一步。

其实,只要你做了,一切就不晚。

其实,最可怕的是,你光心动,却从不行动。

如果是那样,那一切真的就晚了。

【愿你在这个薄情的世界,温柔地活着】

以前看过几期《奔跑吧,兄弟》,让人印象最深的不是里面的欢乐场景,而是几位明星在节目里面的“待遇”。

什么“待遇”呢?

譬如,谢娜加盟《奔跑吧,兄弟》的那期节目,谢娜身上没带钱,但是出于任务的目的,她必须到达该去的地方,这时她求助了街上的群众,这些群众很热情,不但自掏腰包给谢娜买东西吃,还给谢娜钱让她搭乘地铁,并且热心的给谢娜讲着路线。

节目的最后,谢娜哭了。她很感动,她觉得社会上的人都很热情,都很友善。

看完这期节目的我也被感动了。我感慨于社会群众的无私和热情,感动于陌生同胞们的慷慨和无私。但与之而来的疑问也困扰着我——社会上的人真的都这么友善吗?大家都能这么无私得帮助他人吗?还是,我们只是愿意帮助明星而已?

同样的,我在微信圈里看到过大家转载的一个视频。视频的内容是一个50岁左右的大叔,根据节目组的安排扮演成进城打工的农民,他身着脏旧的衣服,背着蛇皮麻袋,宛然一副农民工的装扮。他的任务是向路人借手机给家里人报平安。

节目录制的目的是为了测试社会上有多少人愿意热情的帮助一个陌生的农民工。节目录制的前3个小时里,这位“农民工”一直未能完成任务,他先后问了十五个人借手机,但都被别人一一拒绝了。我们可以从视频里清楚地看到拒绝给大叔借手机的路人都在冷漠的摆手,快速的前行,一副生怕摊上事儿的表情。

在大叔快要绝望的时候,在节目快要结束的时候,视频里出现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在询问了大叔的意图后,真心实意地将手机借给了大叔,还热心的询问他是否吃过晚饭?在得知大叔没有吃晚饭后,这位女孩迅速地走进旁边的熟食店,自掏腰包给大叔买了牛奶和面包。

随即,女孩又向大叔问起了来城里的原因。

大叔说:“进城来找工作。”

女孩问:“你找上工作了吗?”

大叔说:“还没有。”

女孩听罢,又问:“那你会做什么工作呢?”

大叔说:“我会搞装修。”

女孩听罢,说:“我们公司刚好要重新装修,我现在打电话问问公司里的人,看还缺不缺工人了。”然后立马掏出手机给自己的公司打电话,在得到公司仍然在招人的信息后,女孩立刻告诉大叔可以去她的公司工作。

节目录制的最后,女孩得知了这是节目组的测试。当主持人问她为什么会帮助大叔的时候,她流下了眼泪。她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叔借个手机会这么困难?我就是看大叔着急的样子很可怜,我就是想帮助他而已。”

主持人接着问她:“你不害怕他是骗子吗?”

她说:“如果他真的是骗子,我不过是损失了个手机而已。”

站在一旁的大叔也流下了眼泪,他说:“今天这一天,让我非常难忘。我没想到一个农民工借个手机竟然会如此困难。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但是,我也很感动。这个女孩不但给我借了手机,还给我买吃的,并且还帮我找工作。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看吧,谢娜和“农民工”的待遇怎么能相差得如此之大呢?只是因为身份太过于悬殊吗?我看不全是。

说个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吧。说这个事情之前,我要在此声明,我没有特殊身份,我只是个极为平凡的普通人,我也并没有对S大这个学校心存偏见,同样也没有对北京人心存偏见。我说的这件事也不能以偏概全的概括到所有北京人身上,我只是在说社会上的小部分现象而已,毕竟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2016年,我去北京出差,事情办完后,想着去S大转转。到了S大,刚好赶上学校学生吃晚饭的时间。我私下想着,去问学生借张饭卡,然后把现金给这个学生,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尝尝S大的饭菜。(在我们学校,我经常给校外的人借饭卡,他们把现金给我就行了,我不觉得这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就是这样一件我认为是很小的事情,却让我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我先后问了8个人借饭卡,其中有学生,有穿着像老师的中年人,有男生也有女生。但是8个人里面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借给我饭卡,大家都以“不好意思,我没带饭卡”,“我饭卡里没钱了”,“我饭卡借给别人了”为由,善意地拒绝了我。

如果我是个乞讨者;如果他们的饭卡里真的没有钱了;如果他们真的得把饭卡借给了别人;如果我真的是吃白食,不给钱的话,他们不给我借饭卡,那我能理解。

但是当我看到他们在善意地拒绝我后,就转身去了柜台打饭的时候,我的心凉了。我决定起身离开这里,毕竟我不是“白食不给钱”,我不想让别人以为我是个乞讨者。

与我同去的母亲显得很愤慨,她不能理解为什么这群学生如此冷漠,竟然连这么件小事都不愿意帮忙。她还想再去试一下,向上文的那个“农民工”一样,去试探这个学校到底有没有好心的同学。

我拦住了她,我说:“妈,没必要试了。我知道100个人里肯定有人愿意将饭卡借给我们。但是,这么做却没什么意义,毕竟我们不是在拍纪录片。我们也没有必要为了试探人性而饿着肚子。我们走吧。”

是的,100个人里面,肯定有好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