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关于生活(1)
- 愿你在这个冷漠的世界,温柔的活着
- 何平鸽
- 5059字
- 2019-10-30 20:34:15
【打败你的不是现实,而是“思想的模式化”】
当卢卡在酒桌上说出自己报了事业单位考试的时候,我举起茶杯的手停在了半空中。
卢卡报考事业单位的行为让我感到难以理解。
卢卡今年28岁,中国人。
为什么会有一个听起来像外国人的名字?
那是因为他在国外留学了8年。
卢卡在德国上完了本科和研究生,他爱着德国的姑娘和啤酒。
但是,毕业后的他却因为家里的原因不得不回了国。
卢卡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爸爸是教育局的局长,妈妈是省重点高中的老师。家庭良好的学术氛围对这个高大帅气的小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卢卡的高中过得很辉煌,不仅篮球打的超级棒,学习成绩也非常好。所以高考的时候,卢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德国的一所大学。
卢卡也是一个有上进心,有事业心的男孩。他到了国外以后,不仅努力地完成了学业,而且还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做着各种兼职。卢卡在德国做过翻译、当过公司文员……
多次的工作尝试让他更明白自己在追求怎样的生活。
8年后,回到国内的卢卡成了别人口中学业有成、见识过大世面的“海龟”。也正是因为卢卡有了丰富的国外经历,所以回国后的他想利用自己身边的人脉在国内开个留学公司。
很快,卢卡的留学公司开业了。虽然公司的规模不大,起步略带艰辛。但卢卡却很拼命,他坚信凭借自己的努力,留学公司日后一定会做大做强。
为梦想拼搏奋斗的年轻人是如此的令人钦佩啊!他们好像自带光环,总让人感到魅力无限。但是,卢卡的父亲好似很不支持卢卡创业开公司的做法,父亲在每次看到儿子早出晚归时,给予的不是嘘寒问暖的关心而是一句:“你整天不务正业的瞎混啥?”
在父亲的眼里,踏踏实实找个工作,娶个妻子才是最实际且最靠谱的人生活法。在父亲的眼中,卢卡创业开公司是一个风险很大且很不稳定的工作。卢卡的父亲通过自己一辈子的工作经验得出:找个稳定点的工作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最好的工作是考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这可是一辈子吃国家饭的好工作。
在父亲的“洗脑”下,原本对事业单位极为抵触的卢卡最终还是妥协了。
卢卡的心里原本是一万个不乐意,但是他又无法说服执拗的父亲,所以他不得不选择了妥协。就这样,聪明的卢卡在复习了几个月后,顺利地通过了事业单位的考试,成为一名大专学校做行政工作的老师。
得知这一消息后的我,给他发了条微信:“听说你考上事业单位了,恭喜你哦。”
10分钟后,我收到了卢卡的回话:“嗯,5月份入职。”
“厉害啊,恭喜恭喜。”
“哎,没什么好恭喜的。听到我考上了的消息时,我爸是挺高兴的,但我自己却没什么感觉。我是在父母一步步紧逼得情况下才去考的事业单位,其实我内心的想法是把自己的公司做大,我真心不想去干那个坐办公室的工作。”
“我能理解你的心情。毕竟公司是你的梦想,那里有你的奋斗。”
“但我也理解我爸,我知道他是希望我平平稳稳的过一辈子。但是他却从不问我喜不喜欢,他也从来不在乎我的感受。”
明明有梦想有目标的卢卡,最终还是在父母“思想的模式化”下屈服了。我不知道5月份以后的他能不能踏踏实实地去学校上班;我也不知道他最终是会选择放弃公司当一辈子的老师,还是会辞去老师的工作重新回到自己的公司。
人生本来就是未知的旅程,我们无法预料未来的走向,也无法根据此时的选择就推断出日后的生活,因为生活唯一不变的只有:一切都在变。所以,卢卡的人生还很长,现在只是个开始。
我不关心他如何选择人生,我也不关心他日后过得好不好,因为我知道,有能力的人做什么都会发光。我关心的只是卢卡这件事背后的实质——“思想的模式化”。
卢卡的父亲是典型的“思维模式化”人群。他们这类人群有个很明显的特点——他们会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得出适合自己的结论,并以此用过来人的口吻将该“真理”传授给自己的孩子,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告诉你“听我的准没错”。在他们眼中,自己所走的人生如若平坦,那这样的人生就是“标准化”的人生模式,如果孩子遵循自己的意愿,也选择这样的人生路,那么孩子们一定会过得很幸福,少吃很多生活的苦。
因为卢卡的父亲每日坐在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办公室里,所以他认为公务员每月固定的收入、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固定的休假既能照顾的了家庭,又能赢得一席社会地位,日子过得轻松且安逸。
而在父亲眼中,创业的艰辛,谈业务时的低三下四、收入的不稳定、工作时间的不固定是极为“不稳定的生活状态”。这样的工作既不体面也不轻松。所以,卢卡的父亲无论如何也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去做这样的工作。
再换种思路,如果父母自己这辈子的人生过得很崎岖,那么他们一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再走与他们同样的老路。他们更多的是想用亲身的尝试告诉自己的孩子“我吃过的苦,请你别再吃了”。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父母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田间忙碌着。如此这般重体力的劳动让他们认识到了人生的艰辛,所以他们绝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走上与他们同样的老路,他们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活出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他们幻想,如果我的孩子拥有了我身上没有的东西,他们就一定可以摆脱种地,去过更好的生活。所以作为没有文化的父母,他们认为知识是自己所欠缺的东西,所以他们希望作为孩子的你能学得更多,从此走上和他们不一样的人生路。
但是,当有一天,学业有成的你回到家,告诉自己的父母:“爸,我想通过我学的知识来种地,做一个新时代的农民。”我想有一小半的父母应该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他们实在不能理解你怎么“非要走我们这条老路”的做法,所以他们或许会坚决反对你的这种做法。
父母“思想的模式化”牵制着下一代的人生选择。作为他们的子女,我们会非常尊重父母的意见,我们会觉得父母说的话很有道理,父母是在为了我们好,所以我们会遵循父母的意见,过上他们想让我们过的生活。
但是,我们的人生毕竟是属于我们的。我们从小生活的环境,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所接受到的知识和父母那代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的性格和爱好会决定我们所适合的工作和事业;我们所经历过的人生旅程会决定我们选择怎样的生活状态。
父母的话只是参考,就像听成功人士的讲座一样,你不可能全盘按着成功人士的方式进行努力,他所提供给你的只不过是参考和建议而已。真正决定权还是在你的手中,想要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完全是你自己的自由。
夜深人静的时候,你应该问问自己,父母给你安排的人生,真的是你所追求的生活吗?如果你喜欢,就当我什么话都没说,接受父母的安排,享受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不喜欢,那你真的需要认真的思考下:你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
除了父母“思想的模式化”,社会、朋友也会给我们带来“思维模式化”的禁锢。
我第一次见到橙橙是在军训的时候,当时的她25岁,研究生刚毕业,年轻有闯劲,做事风风火火且很有领导风范。
橙橙是一个很有领导力的人,有她在的地方,总是会让别人误以为她是我们的领导者。橙橙也是个很有闯劲的人,她积极向上的心态总是让人很受鼓舞。
橙橙在学校的时候就是学生会干部,她拿着国家级别的奖学金,混迹在各个社团之间,颇为圆滑。本科毕业时,由于成绩优秀,橙橙直接被保送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的她也很顺利地找到了工作,进入了上市公司。
我一直觉得她是一个很励志、很有闯劲、很有想法的女孩。橙橙能够在公司定的每人一年谈成30个业务的标准上,用半年的时间谈成40个业务;她能够做到在30层高的楼里一层一层的进企业推销自己的产品,从而毫无怨言;她也能够在分手后掩藏伤心,装作毫不在意的模样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更是能够做到响应公司的要求,出差几个月而从不抱怨。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姑娘,在我以为她以后的事业会做的很大的时候,橙橙有一天突然打电话告诉我说:“我辞职了,我要考公务员。”
犹如晴天霹雳,听到这个消息的我只想问:“为什么!”
她的理由好似也很简单:“为了稳定。”
橙橙点了杯咖啡,坐在我的对面。两年没见的她,看起来更加知性,谈吐间逻辑感也越发的缜密。她说:“我26岁前,很青春,很活跃,想法很多,冲劲也很足。但过了27岁,我感觉一切都大不如前了,尤其是当同龄的几个女孩坐在一起讨论着‘谁结婚了,谁生小孩了,谁考上公务员,工作稳定了’的时候,我会越来越恐慌。我觉得时光实在是过得太快了,快到我没有时间再去漂泊,也没有时间再去追逐梦想。我现在只想快速的稳定下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找个差不多的男朋友,然后结婚。”
听完她如此现实的这番话,我犹如在酷热的夏日里吃了根冰棒,心凉了一小截,以前那么积极向上的一个人竟然败给了现实。我问:“你还有梦想吗?”
“梦想?”橙橙显得很诧异,然后她又开始仔细地回想。过了一会她说:“我现在已经没有梦想了,我们同龄的人坐在一起不再是聊梦想而是聊工作、家庭、孩子、婆媳……耳濡目染下,梦想变得越来越缥缈,我变得越来越现实。”
“为什么非要考公务员呢?像你这样有闯劲的女孩,外企、国企、创业不都很适合你吗?”
“现在,除了我自身觉得公务员很稳定之外,由于我身边的人大多数都在考公务员,所以我不知不觉得就被他们影响了,我从刚开始对公务员工作的不屑一顾,到后来的越来越羡慕,如今的我已经被这个社会所模式化了。”
“被这个社会所模式化了……”我重复着她的话,陷入了沉思。
“对了,我还想问你‘你当初为什么要辞职考研究生,是不是也是因为跟风?’”橙橙突然打断了我的思路。
这个问题问得很突然,让我愣了一下,“不是,我考研不是跟风,而是因为我喜欢法律这个专业,我喜欢校园,我想重回校园。”
“难道你不会觉得24岁再读研究生实在是太晚了吗?周围的同龄人早已结婚生子,事业稳定了。而你却还在上学?你不怕周遭人异样的眼光吗?”
“不晚啊。年龄只不过是一个数字,它不能阻挡我努力奋斗的决心。而且我也不愿意跟随着别人的节奏来过自己的人生。我也不想刻意的跟同龄人做对比,以他们的思维模式来规划自己的道路。”
“真好,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喜欢干什么真好。”橙橙眼神迷离地看着窗外。
看了会窗外的她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身边已经很少有像你这样还在追逐梦想的人了,大家都想着如何快速稳定下来,结婚生子。我身边也没有像你这样会想着写本书,并且还真的去写了的人,大家好像越来越关注工资卡上的余额。”
橙橙说完这些,杯中的咖啡已经凉了。她转动着咖啡杯,轻声说道:“我在你身上,看到了以前的我。而且你是改良过的我,你会更优秀。而我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我,我已经回不到从前了,或者说我想回但是却回不去了。社会和周围的环境压得我喘不过气,我无法随心所欲地活着。”
“或许是你自己给你的心上了枷锁。你逼迫着自己按照他人的想法,选择了一条你原本不太喜欢的路。”
“也许真的是这样……”橙橙叹着气。
橙橙有些变了。或许是受到了周围人过多的干扰,这个原本有活力的女孩变成了如今对“梦想”这个词感到陌生的人。
或许她和大多数人一样,在受到“人生需要稳定”这类“模式化思想的”洗礼下,越来越觉得梦想是年轻人该做的事情,梦想终究会败给柴米油盐酱醋茶;写书、拍戏、成为歌手、去北漂这些事好似也已经离自己越来越远,而“稳定”成了现在最该追求的事情,梦想这个词对于他们而言,更像是娱乐节目里明星的一句招牌语。
父母的人生经历,朋友的生活状态无形中成了一种模式化思维,影响着我们得生活,干扰着我们的选择。我们在周围人“善意”的劝说下,过着我们完全不喜欢的人生。但是我们却又毫无抵抗之力,因为我们知道,他们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我们只能在老了的时候,无助的感慨着:“如果当初我没有听他们的建议,而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那么我现在肯定会过得很棒!”
感慨终归是无意义的,因为时光不可能流转,你也无法回到过去重新进行选择。所以最好的办法只能是——花点时间,理性的分析下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怎样活过,才算是此生无憾!
如果,橙橙是因为出于对稳定本身的渴望,最终发现自己适合公务员这个工作的话,那我赞成她的这种做法。但我真正害怕的是,橙橙只是因为周围的人都在考公务员,所以她才产生了考公务员的想法。
如果橙橙是在周围人“思维模式化”的影响下,选择考公务员的这条道路。那我真的觉得橙橙的做法是盲目的,她败给的不是现实,而是“思想的模式化”。
我并不反对橙橙考公务员,我也不反对卢卡考事业单位。毕竟每个人都有权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来决定自己的生活走向。如果你追求安稳,想寻求平稳安静的人生;如果你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为人名服务的公务员,那么体制内的生活是非常适合你的。
但是如果你是因为盲目地跟风而选择进入体制内或者是因为他人的“说教”才想进入体制内,又或者你还在为了进入体制内还是追求自己的梦想而犹豫的话,那么我建议你花点时间好好想一想,自己到底在追求怎样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