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家庭成就优秀孩子
- 牛琳
- 3081字
- 2021-03-23 23:53:53
2.生活中哪些话不能对孩子说
我们有的父母很会对领导说话,很会对同事、朋友说话,却不会对孩子说话。还经常对孩子说不应该说的话。
(1)说咒骂的话
当孩子不听话、打架斗殴时,我们有的父母便骂孩子是:“挨千刀的!”“挨枪子的!”“你这样下去,早晚得进监狱!”等。父母为什么要咒骂自己的孩子呢?是当父母的不喜欢孩子、不爱孩子吗?不是。正是一些父母“为了孩子好”和“恨铁不成钢”才说这样的话,是父母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不知道怎样对孩子说话。其实,这些父母的本意并不是要把自己的孩子“咒死”,而是想通过“咒骂”使孩子放纵的行为有所收敛,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使孩子“长记性”,从此变得可爱听话。然而,事情往往却背道而驰。越咒骂,孩子越没有信心;越咒骂,孩子越“张狂”;越咒骂,孩子越冷酷无情。从心理学上讲,这就是负面因素不断强化的结果。有位母亲经常咒骂打架的儿子“早晚得进监狱”,不想,真的咒骂成功,这孩子后来果真就进了监狱。出狱后这位孩子深有感触地说:我是被我妈妈给咒骂进去的!
(2)说拒绝的话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有时我们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要拒绝别人的求助,有时也因一些不明的原因,我们的求助也会遭到别人的拒绝,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却拒绝为朋友去做,时间一长,就有可能失去友谊和朋友。对孩子也是一样,如果你经常拒绝孩子的一些正当要求,孩子的心就会离你越来越远。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有些父母丝毫不考虑孩子被拒绝时的感受,经常用话语来拒绝孩子的一些正当要求。比如,孩子想去动物园玩,父母却说:“没时间!看那些动物有啥意思。”有的孩子想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父母却说:“课本都没学好,还买什么课外书!”就这样,孩子的正当要求被父母的一句话给拒绝了。
有一位初二学生对我说,他特讨厌他母亲,我问他为什么,他低着头说:“每次我想要买东西时,我妈都不答应”,他说这话时,眼睛分明充满了一种怨恨,同时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中。我接着问是什么原因,他说:“只要我一要东西,我妈就说,你成绩都那样,还想要东西。我每次都是七八十多分的成绩,可她仍不满意,什么都与学习挂钩,真没劲。老师,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我也需要尊重、满足和鼓励,可我母亲很吝啬,一点动力都没有”。
经常拒绝孩子,慢慢地孩子有要求、有心事也就不可能和你说了。这样下去,就会出现亲子沟通障碍。
事事拒绝孩子,孩子就会感到事事无望,无望的孩子就没有希望,没有希望的孩子,就不可能实现父母的厚望。
(3)说吓唬的话
有些家长对一些不听话、不守规矩的孩子,总喜欢用一些话来吓唬他,目的是想让孩子听话、不淘气。比如,对哭闹的孩子说“再哭,大灰狼来了”;对磨蹭的孩子说“你再不快点走,我就扔下你不管了”;对爱玩的孩子说“再出去玩,打断你的腿”;对在外面不听话的孩子说“回去后,看我怎么收拾你”;对成绩不好的孩子说“考不上大学,就别回家”等。这些话都是我们一些家长常说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吓唬孩子,容易给孩子带来精神压力,加剧内心冲突,兴奋和抑制功能失去平衡,长久下去,容易诱发消化系统疾病。还容易造成孩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性品质,有的孩子常常夜哭,原因大多与此有关。
(4)说攀比的话
有的家长一看到别人的孩子有了进步,取得了成绩,心理就不平衡、不舒服、不愉快,于是为了激励孩子,总喜欢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较,以此来刺激孩子。比如,有些家长常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你看看人家,每次考试都是90分以上,你呢?”“你学习像邻居某某那样刻苦就好了!”“你同学婷婷多聪明,你有她一半就好了!”“你看,隔壁的小宝会背那么多古诗,你呢?楼上的小丽已会加减乘除,你呢?楼下的小艳电子琴弹得多好,而你呢?”等。
家长说攀比的话,其负作用就是:
一是容易使孩子产生嫉妒心理,谁是自己的对手就“整谁”。
二是为自己没有人喜欢而忿忿不平,情绪低落。
三是容易使孩子产生“反攀比”心理。有位父亲经常攀比别人的孩子,后来他的孩子也学会了攀比别人的爸爸。有一次,他爸批评他时,他就说:“爸,你还说我,你看人家的父亲有车,你有吗?人家的父亲是个大官,而你呢?都在一个单位,一样的工作条件,为什么人家当经理管着你呀?”儿子的一席话把这位父亲噎得无言以对。这就是攀比带来的感染效应。
四是攀比的话说多了,孩子就认为父母不喜欢自己、不爱自己,轻者会产生自卑感,重者会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亲子关系,弄不好还会发生大问题。有个初三学生因为厌学,家长便带他来找我进行心理咨询。在咨询中孩子告诉我,母亲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经常请表哥来辅导他的功课。每次母亲都对他说,你看你表哥,多有出息,是博士,你呢?还不好好学习!后来这个孩子一听母亲说表哥要来辅导,他就和母亲吵架,表哥来了他就赶表哥走,关系弄得很僵。
(5)说“算账”的话
孩子一犯错误,我们有的家长就喜欢算老账、算总账,揭过去的“伤疤”和“痛处”,说得孩子“一无是处”“体无完肤”。说算账的话,其目的是想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错误已经不少了,提醒孩子要好好改正,不然,再这样下去就会很危险的。但结果却相反,不但不会使孩子改正缺点,反而使孩子感到自己一点儿优点都没有,毫无可爱之处。孩子在一次次的算账中感到自己“不行,不行,还是不行”。认为自己不行的孩子就缺乏积极的心态和奋斗的精神,做什么事情都容易产生自卑感,极度自卑就会产生自残、轻生的念头,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6)说“定位”的话
有一部分家长特别喜欢“当领导”,动不动就给孩子“下结论”“贴标签”。这种过早的“定位”式的话,如果是积极的则起到正面效应,如果是消极的则起到负面效应。在生活中,我发现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孩子贴“负标签”。比如,“在我同事们的孩子中间,就要算你最差了”。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逢人便说“我家的孩子脾气不好,犟得很。”“我孩子学习一点也不努力”,有的家长对孩子说“我早都看清楚了,你这辈子没有出息了,也太笨了!”等。
这些话从父母嘴中说出来,孩子就认为自己是这样,再努力也没有用,于是干脆“将缺点进行到底”!
心理学专家通过调查发现,孩子最感恐惧的就是说他们“傻瓜”“无用的东西”“简直是个废物”、“你简直坏透了”等话语。父母经常对孩子说“呆、傻、笨、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影响很大。
一次,邻居一位母亲带孩子参加朋友聚会,在聚会中,朋友们的孩子一个个有说有笑,可她的孩子却沉默寡言,朋友问她,你孩子怎么不说话?她说:“我女儿不爱说话,一见生人就脸红”。回到家里,母亲感到孩子为自己丢脸了,便狠狠地指责孩子说:“你看人家孩子,嘴巴多甜,多会说。瞧你,像个木头疙瘩似的!”。后来在人前人后都爱对别人说自己的女儿不爱说话,使得本来就不爱说话的孩子越来越不敢说话了,即使孩子有时也想对别人说话,一听母亲这样一说也就不敢说话了,怕说不好,久而久之见了人就干脆不说话了,反正自己内向、不爱说话,别人也不会责怪自己的。后来这个孩子变得更沉默,更不善言谈了,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
(7)说“哀求”的话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在对孩子说话时经常把自己放在“臣民”的位置上,采取近乎哀求的语气、态度对孩子说话。比如,家长对一些淘气顽皮、爱打闹的孩子,个别家长就说:“我求求你了,你能不能安静一点!”同时,说哀求的话,意味着家长向孩子“缴械投降”。这样说话的后果是:一是助长孩子的任性心理;二是容易滋生孩子的“霸王脾气”,使孩子为所欲为;三是孩子会从心里更加蔑视家长;四是纪律约束将彻底失去作用。
在生活中,我们还有的家长喜欢对孩子说命令的话、粗俗的话、欺骗的话、讽刺的话等,这些都是不该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