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振霄三部曲:传记
- 裴高才 王琪珉 高中自
- 2847字
- 2021-04-05 07:55:36
楚天“高曲”,“孤岛”忠魂
一
辛亥仲秋雨夜,武昌城头,飓风满楼。
武昌首义的一声枪响,划破夜空,发出了时代最强音。那是民族进行曲,冲破楚天,飞向世界;是人民与英雄豪杰、志士仁人的大合唱,是无数生命与热血的奏鸣曲。《高振霄三部曲》之传记传主的一生,正是其中扣人心弦的乐章之一。
早年,胡适先生曾指出,传记文学的创作须以实在的态度,写出传主的“实在身份,实在神情,实在口吻”。有了三个“实在”,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成为益智谕人的传世之作。在这部长篇传记文学作品中,作者试图实践胡适先生的主张,以海峡两岸解密档案与民间原始史料,以及传主当年的手书资料为依据,设计传奇般的故事结构,以散文式语言,系统地叙说这位辛亥喉舌、首义金刚、护法中坚、抗战英烈的悲壮人生。
二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通九省,亡清亦楚。在楚人的骨髓里,自古就有敢为天下先的文化传统。本书主人公高振霄一生,阅历丰富,身世奇特,虽兼具辛亥报人、军政府“总稽查”、总统府顾问、国会议员、洪帮大佬、抗日策反委员等多种职衔,但身上始终沸腾着走在时代前列的“弄潮儿”热血。
正如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所言:人是环境与教育的产物。高振霄个性的形成,与他早期所处的地域有关。作者详考传主成长的脚印,抓住了独特文化背景——湖北房县的“流放文化”。由此切入,层层探寻分析,钩沉和梳理其思想嬗变的轨迹。
流放对被流放者而言,是炼狱;对流放地来说,是机遇。流放者,往往成为某种文化的传播者。早在秦朝,秦始皇曾将吕不韦的门客与亲属流放到房陵(今房县)。在被流放的三四万人中,既有从事编撰《吕氏春秋》的高官或名士,又有各行各业的精英。到了晚唐,武则天把皇太子李显流放到此十四五年,封为“庐陵王”。后来,李显继位成为唐中宗。历史上诸行业精英被流放到此,从而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多元发展。在流放文化的熏陶下,生长于斯、习读于斯的高振霄,自幼养成勤奋进取、嫉恶如仇和勇于担当的个性。
三
高振霄走出大山,来到省垣武昌,因为深知民间疾苦,决定从办报开始替百姓代言,伸张正义。由武汉到广州、上海,鼓吹革命,为民喉舌。武昌首义之初,他主持招纳处(复更名“集贤馆”),充任总稽查。从武昌光复到阳夏之战再到拱卫武昌,屡建奇功。辛亥报人曾以高振霄与蔡济民等为原型创作了小说《八大金刚》,倾情赞扬,广为流传。
本书在叙介高振霄以立法、护法,履行非常国会议员职责方面,既有传主对孙中山“五权宪法”的专门研究,又有他关于“议会外交”的建议案,促成王正廷以南方军政府的全权代表参加巴黎和会,还有高振霄广州蒙难遭到抢辱后,仍然愈挫愈勇,护法到底的义举。并援引孙中山亲笔函,予以佐证。孙函云:“兄等间关流离,不堕初志,至可钦佩。文力所及,自必为诸兄后盾,务期合法者战胜非法,统一乃可实现……”表现传主其“护法斗士”的气概。
四
如果说以上所述,是作者对传主“实在身份”予以准确精当的把握的话,那么接下来值得称道的是,对“实在神情”和“实在口吻”的落实。主要体现在人物刻画上,所用技巧符合美学的原理。
传主登场,先以粗线条勾勒肖像,让容颜、服饰、姿态、神情留给读者具体印象。继而突出个性化语言、动作,着意展现其特立独行之性情。如写广州护法期间,对话生动,穿插议案,引用原文,回忆经历,展示性格,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尤其《醉仙情缘》一章,场景逼真,气氛浓郁,举止奇异,话语铿锵。醉仙居酒楼醉跳,凸显传主嫉恶如仇,刚烈豪情跃然纸上。
舍身取义是高振霄人生极耀眼的光环,也是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他本可以偕全家撤退到后方。但为了保卫祖国,毅然留在上海滩,带领“五圣山”兄弟,奋战“孤岛”,成为与倭寇斗智斗勇的孤胆英雄。“高传”托出传主在抗战中鲜为人知的史实,常令人动心动容,感奋不已。如《策反日伪》,面对敌方头目丁锡山荷枪实弹地抓捕抗日将领(毛泽东之表弟)文强,高急中生智,以帮会大佬的威严姿态冲到晚辈丁氏跟前,“啪啪啪”,几记响亮耳光,打得丁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接着一顿厉声大骂,义正辞严,使对方理屈词穷难于动弹,于是解救了文强。此处有心理描述,动作摹写,细节巧用,目的是彰显高氏义字当头、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豪爽个性,同时拥有爱憎分明的内心世界。引人入胜自不待言,且真实可信,与人物身份、性格特征吻合,符合事理逻辑。
五
《抗日英烈》一章,更是表现主人公取义成仁的高潮部分。请读高振霄单刀赴会场面:在日军特务的青酒鸿门宴上,传主借家乡古老的房陵皇酒,浇胸中块垒。以“实在口吻”,与倭寇“斗酒”,实为斗智斗勇。大段精彩对白,充分展现其宁饮毒酒、不愿出任伪职的铮铮铁骨,表现出一位大丈夫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对传主与日军特务的语言交锋,没有使用人们想当然的豪言壮语,而是根据具体人文特质、内心真实波澜,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感染力显示人物个性。像是两个武功高强的剑客,表面冷静如常,实则剑气吟啸,步步杀机。用字节制,力透纸背。再辅以侧面反应、间接烘托、叙议评点,使人物的真实性与文学性表达水乳交融,和谐统一。
写到高振霄被日寇毒害之后,作者援引中共地下党的挽联:“赤胆忠心守孤岛,视死如归,是辛亥功臣本色;只身赴会斗恶魔,怀生宛在,为中华民族争光。”介绍了蒋介石、宋子文亲笔题祭“精忠报国”“忠贞体国”,以及社会名流的祭文“公望高山斗,品重圭璋;赞翊共和,树勋猷于江汉;抚绥黎庶,宣威德于荆襄;护法统而名垂不朽,伸民权而会集非常;洵匡时之柱石,为建国之栋梁……”等,真实地还原了国共两党及国人对抗战英烈的敬仰之情。
六
这是一部由作家裴高才主创、学者高中自与律师王琪珉全力合作的文本。他们分工合作,充分运用其考据与整合功夫,对所打捞出的“死材料”,抢救的“活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然后做文学加工。高振霄一生,真乃楚天“高曲”,“孤岛”忠魂,过去因年代久远为历史云烟遮蔽,知者不多。现经集体创作闪亮面世,必为万众景仰领略,让英烈光焰永存。
就已逝人物本身而言,后人的褒贬毁誉并不能为其提供物质与精神感受。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过:所谓“不朽”,无非是接受后世“审判”,名气愈大,“审判”愈久。但通过“传记”所做的探讨和再现,对现实与未来社会的价值则无可估量。史家钻研、选论历史,小说家描绘甚至虚构历史,传记文学家既选择又借文学技巧强化其真实性与感人效果,自然是想把“历史的镜子”做得更有质量。《高振霄三部曲》之传记是出色的制作,材质优异,工艺精细,晶莹清澈,鉴照力强。英烈事迹品行,将成为后代励志学习的榜样。
传主曾经提出:“振兴中华,福利民众。”这既是他为高氏宗族所续的字派,也是高氏后裔百年遵循的家训,更是弘扬辛亥首义精神、追求崇高理想的真实写照。这与当前实践“中国梦”的理念,亦有相通之处。由此我认为,这部为抗战史存真、为青少年立表、为文坛平添佳话的传记文学作品,特别值得青少年一读。
甲午金秋于广东
(涂怀章:中国写作学会前副会长,湖北省写作学会会长、湖北大学教授,武汉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