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国风(5)

  • 诗经
  • 韩伦译注
  • 4868字
  • 2017-06-21 16:58:46

【注释】

[1]髧(dàn):头发下垂。两髦(máo):古时未成年男子的发式,头发向两边分梳。[2]实:是。维:为。仪:配偶。[3]之:到。矢:誓。靡:无。[4]也、只:语助词。[5]谅:相信。[6]特:配偶。[7]慝(tè):变心。

【赏析】

本诗主要描写的是,待嫁的姑娘选中的夫婿得不到母亲首肯,遂发为悲愤之词。在当时社会,一方面,人们在政令许可的范围内享有一定的性爱自由,原始婚俗也有传承;另一方面当时普遍的情况是“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非媒不得”(《齐风·南山》),这说明礼教已经通过婚俗和舆论干预百姓的生活。所以诗中女子既可自行择欢,却又受到母亲的制约。说到底,母亲是把子女当作私有财产,而没把她当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因此,才会有《柏舟》诗中所说情况出现。

墙有茨

墙有茨[1],不可埽也[2]。中冓之言[3],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4]。中冓之言,不可详也[5]。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6]。中冓之言,不可读也[7]。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注释】

[1]茨:蒺藜,一种草本植物,果实有刺。[2]埽(sǎo):同“扫”,除去。[3]中冓(gòu):宫室的内部。[4]襄:消除。[5]详:详细地讲述。[6]束:捆扎。[7]读:宣扬。

【赏析】

《毛诗序》说:“《墙有茨》,卫人刺其上,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公子顽即卫宣公的儿子昭伯。君母即卫宣姜,是卫惠公的母亲,故称“君母”。《左传·闵公二年》载,因为惠公即位时年幼,齐国人为了继续维持齐、卫之间的关系,迫使昭伯与其后母宣姜乱伦。这种行为是最为恶劣的宫廷丑闻,朱熹在《诗集传》中称“其汙甚矣”。当时,卫国人民对这种败坏人伦的秽行深恶痛绝,因此特作此诗以“疾之”。

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1],副笄六珈[2]。委委佗佗,如山如河[3],象服是宜[4]。子之不淑[5],云如之何[6]?

玼兮玼兮[7],其之翟也[8]。鬒发如云[9],不屑髢也[10];玉之瑱也[11],象之揥也[12],扬且之皙也[13]。胡然而天也[14]?胡然而帝也[15]?

瑳兮瑳兮[16],其之展也[17]。蒙彼绉[18],是绁袢也[19]。子之清扬[20],扬且之颜也[21]。展如之人兮[22],邦之媛也[23]!

【注释】

[1]君子:指卫宣公。偕老:夫妻相亲相爱、白头到老。[2]副:妇女的一种首饰。笄(jī):发簪。六珈(jiā):笄饰,用玉做成,有六颗垂珠。[3]委委佗佗(wēi wēi tuó tuó),如山如河:一说举止雍容华贵、落落大方,一说体态轻盈、步履袅娜。佗同“蛇”“迤”。[4]象服:古时镶有珠宝、绘有花纹的礼服。宜:(衣服)合身。[5]子:指宣姜。淑:善。[6]云:句首发语词。如之何:奈之何。[7]玼(cǐ):花纹绚烂多彩。[8]翟(dí):绣着翟鸟彩羽的象服。[9]鬒(zhěn):黑发。[10]髢(dí):假发。[11]瑱(tiàn):冠冕上垂在两耳边的玉。[12]象:象牙。揥(tì):古时妇女所用剃发针,是发钗一类的首饰。也可用于搔头。[13]扬:额。且:助词。皙(xī):白净。[14]胡:怎么。然:这样。而:如。天:天仙。[15]帝:天。本句和上句同是赞叹宣姜的美貌。[16]瑳(cuō):玉色鲜明洁白。[17]展:古代后妃或命妇的一种礼服,或指古人夏天穿的一种纱衣。[18]绉(zhòu):一种丝织物,质地较薄,表面呈绉缩状。[19]绁袢(xiè fán):夏天穿的白色内衣。[20]清:指眼神清秀。[21]扬:指眉宇宽广。颜:额。引申为面容或脸色。[22]展:诚,的确。[23]媛(yuàn):指美女。

【赏析】

《毛诗序》云:“《君子偕老》,刺卫夫人也。夫人淫乱,失事君子之道,故陈人君之德,服饰之盛,宜与君子偕老也。”此中认为诗中所写的是国君之妻宣姜。朱熹《诗集传》评析此诗说:“言夫人当与君子偕老,故其服饰之盛如此,而雍容自得,安重宽广,又有以宜其象服。今宣姜之不善乃如此,虽有是服,亦将如之何哉!言不称也。”本诗意在以表面的华美反衬宣姜品格的丑陋。全诗对宣姜外表的反复铺陈,反衬其行为的污秽,极具讽刺之意。

桑中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1]。云谁之思?美孟姜矣[2]。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3]。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4]。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注释】

[1]爰:指在哪里。唐:一种植物名,即菟丝子,寄生蔓草,秋初开小花,子实可入药。一说当读为“棠”,梨的一种。沬(mèi):卫邑名,即牧野,位于今河南淇县南。乡:郊外。[2]谁之思:思念的人是谁。孟:老大。孟姜:姜家的大姑娘。姜、弋、庸,均是贵族姓氏。[3]桑中:地名,一说桑林中。要(yāo):邀约。上宫:指宫室。一说地名。淇:淇水。

[4]葑(fēng):蔓菁菜,即今天的大头菜。

【赏析】

《毛诗序》云:“《桑中》,刺奔也。卫之公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政散民流而不可止。”郭沫若在《甲骨文研究》中写道:“桑中即桑林所在之地,上宫即祀桑之祠,士女于此合欢。”“其祀桑林时事,余以为《鄘风》中之《桑中》所咏者,是也。”鲍昌的《毛诗名篇新解》则认为上古时期普遍祭祀生殖神和农业神灵,“以为人间的男女交合可以促进万物的繁殖,因此在许多祀奉农神的祭典中,都伴随有群婚性的男女欢会”“郑、卫之地仍存上古遗俗,凡仲春、夏祭、秋祭之际男女合欢,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之仪式”“《桑中》诗所描写的正是古代此类风俗的孑遗”“决不能简单斥之为淫乱”。

鹑之奔奔

鹑之奔奔[1],鹊之彊彊[2]。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3],我以为君[4]。

【注释】

[1]鹑:鹌鹑。奔奔:边跳跃边奔走。[2]鹊:喜鹊。彊彊(jiāng):翩翩飞翔貌。[3]无良:不善。我:“何”之借字,古音我、何二字相通;一说是人称代词。[4]君:此处指卫宣公。

【赏析】

《毛诗序》认为本篇是一首“刺卫宣姜”的诗。朱熹《诗集传》云:“卫人刺宣姜与顽,非匹耦而从也。故为惠公之言以刺之。”女主人公斥责那个一向被尊重本质上却低劣败坏的男子“鹑鹊之不若”。鹑鹊尚知相亲相爱夫妇相随。而这个男人却无耻妄为,简直鸟兽不如。她一直把他当作君子,岂知他根本不自重,这令她痛心疾首,便一怒之下写下这首诗以抒发感慨。后人猜测此诗可能是女子被伪君子抛弃之后所作;或者是对兄长的斥责……总之,无论在哪种情形下所作,此诗的主旨都是“女斥男”。

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1],作于楚宫[2]。揆之以日[3],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4],爰伐琴瑟[5]。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6]。望楚与堂[7],景山与京[8]。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9]。

灵雨既零[10],命彼倌人[11]。星言夙驾[12],说于桑田[13]。匪直也人[14],秉心塞渊[15]。牝三千[16]。

【注释】

[1]定:指定星,又叫营室星。十月之交,定星昏中而正,宜定方位、造宫室。于:古声与“为”通,作为。[2]楚:楚丘,地名,位于今河南滑县东、濮阳西。[3]揆(kuí):测度。日:日影。[4]榛、栗、椅、桐、梓、漆:皆为木名。椅,即山桐子。[5]爰:于是。[6]虚(qū):一说故城,一说大丘,同“墟”。望:眺望。[7]堂:楚丘旁邑。[8]景山:此指大山。京:高丘。[9]臧:好,善。[10]灵:善。零:下雨。[11]倌:驾车小臣。[12]星言:晴。夙:早上。[13]说(shuì),同“税”,歇息。[14]匪:犹“彼”。直:特。[15]秉心:用心或操心。塞渊:踏实深远。[16](lái):个头七尺以上的马。牝(pìn):指母马。三千:概数,表众多。

【赏析】

本诗主要表现了卫国人的劳动与建设,歌颂了卫文公的功勋。公元前642年,邢国狄国合谋攻打卫国,卫文公亲自率兵击退敌军的进攻,第二年他又讨伐邢国,卫国事业蒸蒸日上。据《左传·闵公三年》载:“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本诗的创作时间大概在卫文公的晚年或死后,是以追叙当时情事。全诗叙事用赋法,从赋中尽显赞颂之情。

螮在东[1],莫之敢指[2]。女子有行[3],远父母兄弟。

朝于西[4],崇朝其雨[5]。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6],怀昏姻也[7]。大无信也[8],不知命也[9]!

【注释】

[1]螮(dì dōng):彩虹,是爱情与婚姻的象征。在东:彩虹出现在东方。[2]莫:没有人。指:指指点点。[3]有行:指出嫁。[4](jī):一说升云,一说彩虹。[5]崇朝(zhāo):终朝,整个早晨,指从日出到吃早餐的这段时间。[6]乃如之人:像这样的人。[7]怀:古与“坏”通用,败坏或破坏。昏姻:婚姻。[8]大:太。信:贞信或贞节。[9]命:父母之命。

【赏析】

《后汉书·杨赐传》李贤注引《韩诗序》:“《螮》,刺奔女也。”宋代朱熹《诗集传》中也以为此诗“此刺淫奔之诗”。可见,这是一首对某个私奔女子的讽刺诗。作诗者通过这种说教卫护当时的礼仪秩序。

相鼠

相鼠有皮[1],人而无仪[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3]。人而无止,不死何俟[4]?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5]?

【注释】

[1]相:察看。[2]仪:此处指礼仪。[3]止:节制。[4]俟(sì):等待之意。[5]遄(chuán):迅速。

【赏析】

按照《毛诗序》的观点,这是一首讽刺当权者毫无教养的诗。在人们的印象中,老鼠一直是丑陋的。用老鼠和人作对此,来说明讲礼仪守规矩的重要,是说那些人连老鼠都不如。卫国历史上统治者有卑鄙无耻者,他们的丑闻简直让人不忍听闻,诗人内心深有感触才唱出这些诗歌的。本诗突出地强调了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尊严。中国人重视人格尊严,我们作为几千年的文明礼仪之邦,正是以此作为立国、立家、做人之根本的。

干旄

孑孑干旄[1],在浚之郊[2]。素丝纰之[3],良马四之[4]。彼姝者子[5],何以畀之[6]?

孑孑干[7],在浚之都[8]。素丝组之[9],良马五之[10]。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11],在浚之城。素丝祝之[12],良马六之[13]。彼姝者子,何以告之[14]?

【注释】

[1]孑孑(jié):突出之貌。指旗帜高挂,极为显眼。干旄(máo):以牦牛尾来装饰旗杆,树于车后,以状威仪。干:同“竿”“杆”。[2]浚:地名。旄,同“牦”,牦牛尾。[3]纰(pí):连缀,指在衣冠或旗帜上镶上边。[4]四之:指四匹马驾车。[5]姝(shū):美好。[6]畀(bì):给。[7](yú):画有鸟隼的旗帜。[8]都:古时地方区域名。毛传“下邑曰都”,下邑,近城。[9]组:编织。[10]五之:指五匹马驾一辆车。[11]旌(jīng):旗的一种。于竿头挂牦牛尾,下有五彩鸟羽。[12]祝:同“属”,文中指编连缝合。[13]六之:六匹马驾一辆车。[14]告(gǔ):名词,忠言。一说告同予。

【赏析】

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本诗是“卫大夫访贤”之作。清代方玉润在其《诗经原始》中则认为:“‘西方美人’,亦称圣王,则称贤以姝,亦无所疑。”“之”指的是即将被寻访请教的贤人。“何以畀(予,告)之”,指的是访贤者在心中盘算见面之后将赠送什么东西以示礼敬,将请教哪些事情。

载驰

载驰载驱[1],归唁卫侯[2]。驱马悠悠,言至于漕[3]。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4],不能旋反[5]。视尔不臧[6],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7]。视尔不臧,我思不[8]。

涉彼阿丘[9],言采其虻[10]。女子善怀[11],亦各有行[12]。许人尤之[13],众穉且狂[14]。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15]。控于大邦[16],谁因谁极[17]。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