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一、构建中医病机辨证体系的意义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中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淫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并存,发挥着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但对于缺少临床经验的医者而言,在临床具体应用中往往较难把握,莫衷一是,初学者更难甄别取舍,综合应用。有其症、辨其证、分其型是中医传统辨证体系的基本模式。由于疾病的症状、体征可因个体差异、病程、药物治疗等影响而复杂多样,加之医者水平、学术流派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疾病的辨证分型各有不同,因而传统的辨证方法使证候分类繁多,无法统一,容易机械、僵化,难以体现中医辨证“圆机活法”以及个体化治疗的特色和优势。

近几十年来,诸多学者将证候作为辨证论治的研究重点,国家多个科研项目开展了证的规范化和本质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但未有重大突破,至今尚缺乏能够切实指导临床应用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创新性研究成果,难以满足临床需要。我们早在20世纪60年代即感悟到“‘审证求因’的实质当为‘审证求机’。临床辨证应首重病机,病机为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是通向论治的桥梁”。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随个体差异表现不同的病理状态,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审证求机即是采用取象比类的思辨方法,通过辨析疾病内在病变的外在表现,把握疾病的本质,获得辨证的结论。因此,倡导以病机为核心、以病机证素为单元构建辨证论治新体系,从病机层次解析中医辨证过程,符合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认识过程,使复杂证候简约化,既能反映病情的复杂性、多样性、个体性和辨证的灵活性,又可执简驭繁,以免陷于僵化的固定分型,似可解决中医理论研究与临床严重脱节的瓶颈问题,对提高现代临床诊治水平,充实和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