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众筹,是当下的热门词语,不仅因为它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因为很多创客、中小微企业,以至于像万达这样的大型企业都探索通过众筹的方式融资,不仅因为阿里、京东等都纷纷开设了众筹渠道或众筹平台,更重要的是众筹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中一种具有典型互联网思维与共享经济特征的新商业模式。

众筹的价值不仅在于通过互联网向公众开放便捷的融通筹集资金渠道,同时,也在吸引关注,推广市场,整合资源,集聚智慧。国务院2015年9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指出: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互联网+”行动,加快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

该书全面地介绍了众筹的概念、类型、特点、模式、主体、法律问题、潜在风险等,希望了解众筹的读者可以系统地获得众筹的相关知识。但是,作者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介绍,而是努力深入分析众筹的本质,从融资的本质、互联网的基因探究,抓住“信任”这一核心概念。正如作者所分析的,投融资的行为可以理解为投融资双方建立信任的过程。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面对众多陌生人筹措资金的众筹,更需要建立基于制度、合同、规范等正式控制机制的信任保障,建立基于共享价值观、关系网络、共同目标等非正式控制机制保障的信任。书中对于信任的分析,有新意,有价值。

作为中国传媒大学从事文化产业的研究人员,作者又进一步聚焦文化众筹。文化企业,尤其是从事创作的文化企业与创客们,如影视、演艺等,在融资上存在着轻资产、缺少抵押物、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劣势,产品生产的艺术规律又决定了产品走入市场存在着更大的不确定性的劣势。但是,彭健博士在该书中提出文化企业、作品、明星、项目的注意力资源与影响力资源可以转化为融资的优势。在从关注到兴趣,从兴趣到信任,从信任到决策的投融资行为模式中,文化可以更好地吸引社会公众关注,更有效地影响受众而获得信任。尤其在粉丝经济的时代下,文化作品、项目、明星、企业等可以通过粉丝的铁杆支持与病毒式扩散的社交传播,高效地筹集资金、开拓市场,把预售、消费、投资、推广、生产等产业价值链的不同环节打通并重构。众筹对于文化而言,作用与价值更加突出。

作者进一步指出:围绕文化产品、项目、明星,大众由于共同的关注、共同的兴趣,建立了超越简单的追求投资经济回报的更深层的信任,开展众筹,共享价值,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社交沟通,形成了一个具有文化部落特征的众筹社群。今后,一个众筹项目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发起者是否善于营造社群、创造各种有形的无形的价值共享。

作者也冷静的分析了众筹内在的悖论与存在的道德与法律风险,如众筹的投资者众多,可能产生盲从的羊群效应;如众筹的投资监督可能出现类似“公共之地即无主之地”的问题;如众筹存在着多层的委托代理问题;如目前的法律监管也还不够完善等。

但是,众筹未来仍将对商业、金融、社会乃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作者提出的众筹思维,更是互联网思维的延伸。“一个人的人生成长,一个企业或组织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都是不断对外众筹,集合智力、信息、技术、人脉、资源、货币的过程,因此,众筹既是人生成长模式,也是企业发展模式,这个模式中的核心思维是用自己的创意、梦想、理念、资源,去吸引别人的注意、激发别人的兴趣、建立别人的信任,引导别人与自己交换资源要素,从而完善自己的要素配置,实现价值增值,并给与资源要素的所有支持者物质或者精神利益分享,在互换中协作,在协作成功中分享。”

该书具有一定的理论思考,结合作者许多亲身经历,读者在阅读的漫步中可以发现不少有新意、有趣的观点。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

北京大学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