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国家与全球化:简单的历史

近代国家形式或者近代民族国家产生于西欧。在此之前,世界上主要有两种国家形式,即帝国和地方化的各种政权形式。帝国的统治比较松散,没有一整套国家制度。帝国所争取的主要是土地和人口,并且是以农业为社会基础。一些研究表明,帝国对帝国内部的“全球化”有推动作用。历史上,帝国往往由很多地方化的政权组成,甚至横跨几个洲。帝国产生之后,在帝国之内,往往能够消除贸易壁垒。因此有人说,帝国是第一波全球化。但帝国没有一整套制度来支撑,在帝国解体之后,又会演变成地方化了的政权形式。

在欧洲,市场经济是在帝国解体的废墟中崛起的。市场经济由小到大,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运动。现在人们称之为“资本主义”的制度是和市场机制一同产生的。有了市场,资本就可以运作,发生作用。对“资本主义”的概念学术界并没有一致的定义,但大家都会同意,资本主义的两大特点,就是市场机制的存在和资本对利润的追求。前者是条件,后者是结果。有了市场制度,投资者才有可能追求利润,而利润的扩大又为资本拓展市场提供动力。

马克思科学地指出,资本就是追逐利润。资本对利润无穷的追求也使得资本从一开始就是全球化的最主要动力。资本的全球化是从一个个国家内部开始的。资本首先要求有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当市场本身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消灭一个个非常地方化了的政权从而形成一个统一市场的时候,资本就转向了国家政权的帮助。在欧洲,君主专制国家应这个要求而崛起。专制国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里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往往用武力消灭了一个个“城堡”国家,造就了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这也就是近代民族国家的起源。

资本在专制国家政权的帮助下统一了全国市场之后,开始往海外市场方向发展。这就是资本开拓海外市场的时代。这个过程也非常血腥。中国自己有亲身的感受,那就是两次鸦片战争。在政治上,海外市场的开拓往往伴随着殖民主义政权。殖民主义政权既帮助开拓海外市场,也用来保护殖民国的海外利益。资本的扩张和全球化,就是马克思所研究的问题。当然,对这一过程也有其他不同的解释。例如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来解释这个过程,就是说各个国家都存在着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都可以把自己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从而创造财富。不可否认,各国的确存在着比较优势。但是比较优势本身不足以构成全球化的动力。如果是比较优势,那么全球化会是一个和平的过程。比较优势本身难以解释为什么全球化是那么血腥的一个过程。

资本者或者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权的帮助下统一了国家市场,开拓海外市场。市场越大,利润越高,资本的力量就越大。在市场扩展的同时,资本者开始要求政治权力。于是,他们开始要求和君主贵族分享国家政权,权力分享的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用法律的形式来保护他们的利益,免于政治权力对他们的经济利益的掠夺。这是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也是私有产权制度的来源。资本者或者资产阶级是争取民主的第一个社会群体。因此,马克思说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美国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的名言“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民主”,就是对这一历史事实的总结。从君主贵族统治到资产阶级民主(或者精英民主)时代,是西方社会国家建设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也就是说,西方在大众民主化来临之前大多数国家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就已经到位,这些国家制度也为日后的大众民主奠定了制度基础。这一点后面会再次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