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败在海上:中国古代海战图解读
- 梁二平
- 981字
- 2024-11-01 12:41:51
引言:大航海带来的西人东进
明代以前,中国人说的西方,通常是指“西域”,多指印度、波斯及阿拉伯世界。“西域”早在汉朝就与华夏有海上交往了。这条航路,阿拉伯人熟得如同走亲戚的路和回家的路。但对于真正的西方而言,通往东方的航路则是大航海时代由葡萄牙人开辟的。葡萄牙开辟东方航路的脚步犹如下跳棋,由3个航海家找到3个关键点,用了3个10年,完成了进入东亚的三级跳:1488年巴尔托洛缪·迪亚士(Bartholmeu Dias)发现了好望角;1498年达· 伽马(Vasco da Gama)跨越印度洋登陆印度;1511年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Afonso de Albuquerque)攻占马六甲。
葡萄牙人就这样进入了亚洲,一路向南寻找香料群岛,一路向北进入中国南方。据说,第一位登上中华大地的葡萄牙人叫奥维士(Jorge Álvares),时间是1514年,地点是澳门。这一年,恰好广东右布政使吴延举擅立《番舶进贡交易之法》,外国商船来华时间被扩大为无限期入境(明初对“朝贡”的国家,有明确的时间间隔及停泊地等规定),进入广东即可上税、卖货。但京城官员并不认同广东开放贸易,不断有人告状。不过,大明第十位皇帝朱厚照此时正在豹房行乐,并未对葡萄牙商船来华贸易进行干预。此种“好景”一直持续到1521年,31岁的正德皇帝病死,他15岁的堂弟朱厚熜继位成为嘉靖皇帝。嘉靖朝廷开始驱逐住在屯门的葡萄牙商人,于是有了中西交往史上的第一场海战—屯门之战。
《荷兰使节船远眺广州城图》
此图由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约翰·尼霍夫所绘,他在东印度公司航行中国的过程中,绘制了一百多幅插画。这幅画绘于1655年,是最早以广州为题的西洋画。
败走屯门的葡萄牙船队,5年之后又进入了舟山群岛,与福建海商兼海盗金子老、李光头,浙江海商兼海盗王直,进行走私贸易。在16世纪出版的葡萄牙海商使用的海图上,可找到东南沿海一带走私通商口岸的地名,如漳州(Chincheo)、料罗(Lalo)、双屿港(Syongican)、宁波(Liampo)等,可见葡萄牙人对这一带海域之熟悉。1543年葡萄牙人沿东海北上首次进入日本。
1535年,嘉靖朝在濠镜澳设市舶提举司,正式将澳门定为“互市”港口。1548年,嘉靖朝廷派巡抚朱纨摧毁了双屿港,葡萄牙人从东海退出,把船再度开进澳门海域。1557年,葡萄牙以每年白银500两租借了这个岛屿。
据史料记载,从1601年(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至1627年,荷兰舰队先后5次攻打澳门,后来英国人也曾攻打过澳门,但都被葡萄牙人坚固的海防炮台打了回去。所以,有学者认为当年汪让葡萄牙人借驻澳门,有“以夷制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