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最初是指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广义地来说,它是古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体系中以道为其核心观念,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的一个流派。历史上凡是崇尚老庄黄老之学说的人都可以称为道家。
按照《汉书·艺文志》的说法,道家出自古代的史官。所谓史官,实际上也就是王室内负责记载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的人。古代学在官府,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事为王室所垄断,一般的人是无缘于此的。可以说,史官在当时是最有学问的人中的一类。被称为道家奠基人的老子在周王室中当过柱下史,也就是负责周王室的图书管理。就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来说,它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春秋初年,周王朝开始衰落,社会动荡不安,随之而来的是以前由官府所垄断的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人流落到民间,私学兴起,从而形成了诸子百家,由老子及其思想上的追随者所形成的道家即是其中之一。他们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现实社会政治形成了自己的看法,由此奠定了道家这一学派的思想基础。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其名著《说文解字》中说:“道,所行道也。”即是指人走的路。而道家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其核心范畴“道”显然不是这种文字学上的意义所能解释的。一般说来,道家的“道”具有下列几方面的意义:(一)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二)道自然而无为;(三)道无形而实存;(四)道具有普遍性,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以道为核心,把合于道作为终极追求目标的道家学派,实际上在其内部是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差异的。
崇尚自然,倡导无为,这是中国道家哲学最主要的思想。“无为”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它与“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无为”的精神境界就是“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的直接体现。无为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的变化,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不人为造作,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四十八章)。老子认为,做学问要天天增加知识,而为道则要天天削减私欲,损之又损,就能达到无为。无为便可以无不为。如果不妄为,那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老子和庄子是先秦时代的思想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对中医养生也产生过重要影响。道家的养生理念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以柔为贵、弱者变强,重人贵生”。道家学说的内容,以自然天道观为主。它的注意力主要着眼于人的本身,对自我的生命活动具有丰富的体验。他们追求的是生命本质的解脱和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渴望人生的自由。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
“妙语”者,贵在一个“妙”字。它不必是一本正经的系统理论,也不必是循规蹈矩的训诫教诲,但却必须独具真知灼见的慧眼,闪耀心灵智慧的火花,或启人思路,或发人深省,足以供人流连品味。本书在编选原文上,主要选用了道家的一些经典名著中的“妙语”。例如《道德经》(老子)、《华南经》(庄子)、《列子》、《淮南子》,以及道教兴盛时期的一些著名代表人物,如阮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经典“妙语”。本书在正文中,对“妙语”进行了阐释,用浅显的语言铺陈了“妙语”的精髓,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妙语”的真正含义。
道家学派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的重大影响是不可抹杀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作为中国人的处世修身之学,与儒家思想分庭抗礼而又相互补充,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核。它的思想丰富了人类文明的精神宝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道家思想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卓越贡献。它的思想精华,值得我们认真了解、借鉴与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