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
我们每年的钞票增加多少数量,是依据什么?这个问题已经是最大的谜题,可以称之为经济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了。
货币发行的依据是刚性的公式,还是口头讨论、随机应变的模式?如果没有公式,那么谁来随机应变?股民和要买房的老百姓,要等多久才知道货币的真实印刷数量,以便决定投资。好想知道,但是一直不知道。因为货币发行的总量没有依据,完全凭感觉。不信,你去查资料,保证你查不到任何资料。全世界都是这样的,关键是哪个国家的感觉更准。
基本可信的总量型统计数据:M2、用电量、外汇储备。其实中国的CPI、M2等一切经济数据,本身的统计结构就是秘密,需要关注的是每月的增速,这个才有意义。价格型数据非常靠谱,如煤价,螺纹钢价。其他的,你就当是一种表态性质的数据看吧,基本上都是宣传科统计的,比如汇丰银行的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最多是个参考,没有什么用;失业率、GDP、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你就当茶余饭后的谈资吧。汇率和利率,不是市场经济。
微观经济学偏“数学”,宏观经济学偏“政治学+心理学”。大家能不能想个问题,2008年为啥发行4万亿,而不是5万亿,或者3万亿?我估计是按照GDP(国内生产总值)保八的数字,减去那时候的现实数据,当中那个差额大概4万亿可以扯平。总之,纸币发行量,没有什么一定的严格计算流程。
很多人一直在问,钞票是怎么印出来的?正常情况下,发钞靠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受制于央行的存款准备金、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但中国不完全是,我们有时是财政直接给央行打欠条——发债,或者央行直接通过政策性银行直接发钞。人民币发行的方式是“4+1”。传统办法有四个:发国债、再贷款、购买黄金、强制结汇。现在还有一个新工具:直接购买商业银行和非存款金融机构的融资工具,这个尚处于试点阶段,规模很小。其实,你也不需要理解这么多,只要知道一件事情,央行在电脑里面键入了几十个“零”,然后转给各商业银行。再讲得复杂点儿,就是把那么多的“零”,分门别类地记录到不同账户,有的要回收,有的要展期,有的要利息,有的不要利息,很多花样。其实就一句话:你也别管那么多了,反正房价涨起来,就是因为印钱了。
还能印多久?我的预测是M2达到300万亿元,2014年大概是120万亿元,也就是存款毛了60%,100万元毛成40万元的购买力。现在5000元的工资,今后涨到8000元,我认为这个比例基本安全,老百姓能够承受。京沪房价突破10万元均价,也就需要十年的时间。没办法,这是趋势。
那么印出来的钞票去哪了?中国M2余额118万亿元,外汇3.8万亿美元,世界第一,但到处缺钱,钱荒不断。我可以肯定地讲,再印一倍也不够。比如50万亿元,做1万个大项目刚刚够用,但全国各地同时做1.5万个大项目,就会出现钱荒,于是我们就加印50%,但那边又上了5000个大项目,为防止烂尾,只能再印,所以永远不够。
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分析,面对QE3(第三轮量化宽松),中国不印钞,就等于被美国洗劫;中国一印钞,通货膨胀和房价就要起来。美国又把中国逼进了死胡同。他呼吁:赶快买房吧,货币泛滥不涨太难,钱多了,实物量没变,对应关系怎样变化很清楚。我就直接把QE3说白了,中国不想印钞,美国逼你印,不印,人民币汇率就保不住了;印了,就是洪水滔天。QE3,每月400亿美元,一年是3万亿元人民币,直接向市场倒水。现在最有钱的恰恰是中国,不找你找谁啊。QE3伤害了美元信誉,目前欧元也放水了,日元也放水了,把人民币拖下水,丑媳妇一起见公婆。
如果放开汇率,也不行,美国拿着美元印刷机和你对赌,你是必输无疑的。你输光了,他又把美元放回去了,美元又重新保持币值稳定。这个玩法,近五十年屡试不爽。美元是国际货币,印钞权在别人手里。美国拥有高科技,军事保持领先,不服就打到你服,美国缺钱了,就去抢一把,简单得很。
QE(量化宽松)结束后,美元回家了,那么伴随美元增发形成的天量人民币,会一起减少吗?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美元回家,一是人民币还是那么多,币值就毁了,人民币会加速发毛,京沪房价就成为货币之锚。二是人民币也同步减少,那么国企、民企、房产商、城投公司,你挑一两个,让他们回家喝西北风。三是人民币缓慢减少,那么就出现投机空间了,谁会得利,谁会悲摧?四是出现奇迹。
所以,按照中国人循序渐进的思维惯性,美元急速回流,人民币总量是不会急速下降的。这个判断是今后几年投机市场的基石,新一轮民企富豪大洗牌或重新上演。房产商是无所谓的,因为他根本不是企业,是发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