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新生儿头颅血肿

头颅血肿属产伤,是分娩过程中因机械因素对胎儿或新生儿造成的损伤。多由于胎位不正、头盆不称,使用胎头吸引术、或产钳助导致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留在骨膜下所致。

血肿部位以头顶部多见,枕、颞、额部少见,常为一侧性,少数为双侧。血肿在生后数小时至数天逐渐增大,因颅缝处骨膜与骨粘连紧密,故血肿不超越骨缝,边界清楚,触之有波动感,其表面皮肤颜色正常。如由产钳牵拉或胎头吸引所致,皮肤常有溃破或呈紫红色。血肿机化后变硬,常需6~8周始吸收。血肿大者常致黄疸加重及贫血,严重者甚至可发生胆红素脑病。

头颅血肿应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①先锋头,又称产瘤,是由于分娩时头皮循环受压,血管通透性改变及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的皮下水肿,多发生在头先露部位,出生时即可发现,肿块边界不清、不受骨缝限制,头皮红肿、柔软、压之凹陷、无波动感,出生2~3天即消失。有时与血肿并存,待头皮水肿消退后才显出血肿。②帽状腱膜下出血,出血发生在头颅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疏松组织内,因无骨缝限制,故出血量多,易于扩散。头颅外观呈广泛性肿胀,有波动感,但可超过骨缝。出血量大者,眼睑、耳后和颈部皮下可见紫红色淤斑。可出现贫血、甚至休克,亦可有高胆红素血症。

血肿小者不需治疗;大血肿伴中度以上高胆红素血症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抽吸血肿,并加压包扎2~3天,以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同时注射维生素K1治疗。帽状腱膜下出血伴严重贫血者应给予输血治疗。

(周小翠 陶旭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