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性思维:让思考和表达像搭积木一样有序省力
- 王琳 朱文浩
- 1741字
- 2021-04-02 11:28:16
第四节 四大原则之排序逻辑
前面两节介绍了结构性思维四大原则中的结论先行和分类清楚,现在继续介绍第三个原则——排序逻辑。
一、什么是排序逻辑
遵循分类清楚的原则,可以将整体分成很多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部分。但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把哪个部分放在前面,先思考,先表达;哪个部分放在后面,依次考虑,这也应该有逻辑,有结构。与了解“分类清楚”前先理解分类的概念一样,在了解“排序逻辑”之前,也应该先知道一下排序的概念。
排序,又可称作排列,指置于正确、方便或适宜的次序,也有安排布置的意思。如果说分类是为将整体划分成部分提供一个合理的标准,那么排序就可以理解为为部分的摆放次序提供一个合适的标准。
什么是排序逻辑呢?例如,在单位举行的员工大会上,主持人会介绍:“出席本次会议的公司领导有……”这里人物介绍的顺序是有讲究的,通常都会按照职级进行排序。按照职级排序就是排序逻辑的一种体现。
综上所述,排序逻辑实际上就是指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摆放次序的标准是合乎逻辑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二、为什么要排序逻辑
排序逻辑也是客观要求,是遵循某种规律、规则的体现。上文中提到了员工大会上对公司领导的排序,这本身是公司秩序的客观要求,一旦私自改变了这种排序,就可能影响公司的发展。同样,对于春、夏、秋、冬这样的时间顺序,如果颠倒了,而以夏、春、冬、秋来进行排序,就违反了自然的客观规律。
排序逻辑是人脑思维的自我要求。其实每个人从小就开始排序训练,最早建立排序的概念是从数数开始的。刚开始从1数到3,后来能从1数到10,慢慢就能数出更多,这种从小数到大数的排列就是一种逻辑排序。现在表达也好,分析处理问题也罢,能够进行有逻辑的排序,其实是从小训练的结果。如果排序不够逻辑,可能就是因为从小对于排序的训练相对较少。
排序逻辑也是让受众更容易记忆和理解的一种方式。在文章中,常常使用“首先、其次、最后”等关联词,这种排序本身就是逻辑的。使用这些关联词,进行这样一种逻辑排序之后,受众就很容易清楚我们所描述事情发生的前后顺序。即使没有这类关联词,与描述事情时候的忽前忽后相比,遵守一定的逻辑来表述,是不是也能让对方更容易理解呢?
结构案例
同一个故事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讲法。
第一种:王子说服了国王,迎娶了邻国的公主,他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几个月前,王子跟女巫进行了旷世的决斗,最终杀死了女巫。在这之前,王子每天辛苦练习剑法,用剑的能力不断提升,因为之前这个女巫不允许王子和公主的恋爱,这让王子想要除掉这个女巫。对了,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古老的王国。
第二种:从前有一个古老的王国,王子爱上了邻国公主。但是邪恶的女巫不允许王子和公主在一起。那怎么办?王子通过各种方法最终和公主走到了一起。他每天苦练剑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剑术,获得了和女巫决斗的能力。王子同女巫进行了旷世决斗,杀死了女巫,并最终说服了国王,迎娶了邻国的公主。
资料来源:范文之家(http://www.fwjia.com)
这个故事如果按第一种顺序进行表述,读者肯定不知所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理清逻辑,明白故事到底讲的是什么。可是换一种表述的顺序就不一样了,立刻简单易懂,让人一眼就知道故事所表达的意思。因此,遵守排序逻辑的原则可以让人更容易理解。
综上所述,排序逻辑不但是客观规律的要求,还是每个人从小就开始训练的思维方式,能让受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以在结构性思维中必须运用排序逻辑这一原则。
三、如何做到排序逻辑
上文已经提到,排序逻辑实际上就是指摆放次序的标准是合乎逻辑的,这种逻辑不但是客观要求,而且每个人从小就开始训练。所以排序逻辑其实不难,只要掌握现有的一些符合逻辑的标准就可以了。比如:
按照逻辑学概念排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
按照时间排序,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春夏秋冬,从早到晚……
按照方位排序,包括东西南北、上下左右、从前到后……
按照数字排序,包括从多到少、从小到大……
按照重要性排序,通常是从主要到次要,也可以是层层递进……
按照职级排序,一般都是从高到低。
也有一些其他排序方式,如按笔画数目,按首字母排序等约定俗成的排序方式。这种约定俗成,其实也符合思维的内在逻辑。
排序的方法肯定不局限于上面所举的这些,只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善于发现和总结,一定会得出更多的排序标准,从而更好地进行思考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