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逃顶:操盘圣手的成与败

在股市的滔天巨浪中,大多数人难以逃脱失败的宿命,但也会有冷静睿智的操盘圣手横空出世。1929年的美国股市大崩盘,价值投资的鼻祖、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虽预感到危机,却未果断离场,结果造成巨亏;而勒布、巴鲁克、纽伯格等人却能够全身而退,后者还利用这次大跌有所斩获。更有甚者,天才交易员利弗莫尔则通过“做空美国”大捞一把,把个人财富提升到过亿美元,这个数字在当时算得上富可敌国。

面临同样一只黑天鹅,为什么大师们的表现会如此迥异?在这一章,我们将集中展示这些大师们在泰山崩塌之时的应对手法和心中历程,并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1.利弗莫尔:我的一生是一场失败

1940年11月28日,纽约曼哈顿一处酒店内传出一声枪响,一位花甲老人饮弹自尽,他留给家人的遗书中写着:我的一生是一场失败。这位老人,就是曾被誉为华尔街投机之王的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

杰西·利弗莫尔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14岁时,他来到波士顿一家经纪行打工,当时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往行情板上记录行情,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股票和债券交易,同时也挖掘出了自己预测股票变动趋势的天赋。21岁时,利弗莫尔怀揣2500美元,单枪匹马闯入纽约华尔街,开始了自己的做空投机生涯。

1906年的一个夜晚,他迎来了自己投机生涯中第一个重大机会。当时他正在亚特兰大度假,在路过一家经纪行时,他进去看了一下行情。在当时“牛”气十足的行情中,他注意到了一家特别的公司——联盟太平洋铁路公司。在他看来这只股票已经涨到非同寻常的高位,到了非跌不可的时候。于是他果断出手,卖出3000股,但股票继续上涨。第二天,他又卖出2000股,然后匆忙赶回纽约。到4月18日,联太铁路公司的股票又创新高,而此时利弗莫尔已经放空5000股。就在这时,圣弗朗西斯科发生地震,城市遭到破坏,铁路也陷入瘫痪,联太铁路大跳水,不到天黑,利弗摩尔一跃而成为百万富翁。

此后,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利弗莫尔赶在纽约交易所股价崩溃之前,对上行的价格再次放空,在那段时间里,他每日的进项多达数10万美元。当然,他也并非无往不利。1908年,他在棉花市场上损失了100万美元,到1914年,他经历了人生中第三次破产,加上期间遭遇美国长达4年的经济萧条,利弗莫尔已欠下百万美元巨债。当时,只有一家券商愿意为他提供一笔为数只有500股的交易信用额度。但利弗莫尔并未因此而沉寂。

1915年,利弗莫尔看好了大发战争财的伯利恒钢铁公司,那时它的股价约50美元,但鉴于当时道琼斯工业指数并未显示强度,只有领导股牛角初露,利弗莫尔选择了蛰伏和等待,直至1915年5月下旬。

利弗莫尔在其所著的《股票作手回忆录》中,对著名的“伯利恒钢铁”一役也进行过描述: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1915年早期那些关键的日子里我非常看好的是伯利恒钢铁公司的股票。简直可以肯定它要上涨,但是为了确保第一次操作就赚钱,因为我必须如此,我决定等到这只股票突破面值(100美元)之后。

我想我已经告诉过你了,我的经验显示:无论什么时候,一支股票首次越过100、200美元或300美元时,它几乎总要继续上涨30~50美元。越过300美元后,涨得比越过100美元时更快。这是一个古老的投资原则。

你可以想象我是多么渴望恢复过去那种交易规模。我太急于开始了,但是,我还是控制住自己。正如我所料,伯利恒钢铁的股票每天都在上涨,越涨越高。然而,我还是控制住自己不要冲动地去威廉森-布朗公司买入500股股票。我清楚必须使第一笔投资尽可能获益。

股票每上涨一个点就意味着我又没赚到500美元。……可是,我却端坐在那儿,我不是倾听心中喋喋不休的希望和闹闹嚷嚷的信念,只倾听经验发出来的冷静声音和常识给我的忠告。最后常识战胜了贪婪和希望!

时间终于来到了1915年6月。从6月初开始,伯利恒钢铁公司的股价就开始扶摇直上,3周内股价就达到90美元以上。在用了超过16周的时间等待大盘的强度,其中包括6周的时间等待伯利恒钢铁个股的强度后,当股价达到98美元时,利弗莫尔终于打响了股票市场上的经典战役。

我一下子买了伯利恒钢铁公司的500股股票,行情当时是98美元。我在98~99美元时买了500股。我想那天晚上收盘是114美元或115美元,我又买了500股。

第二天伯利恒钢铁涨到145美元时,我套现了。为了等待正确的时刻,我耗了6周,这是我经历过最费力耗神的6周,但是,我得到了回报,因为我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本去进行有规模的投资了。

“伯利恒钢铁公司”一役让利弗莫尔东山再起,其后的时间里,他多次凭借卖空敛财,到1925年,利弗莫尔已积累起超过2500万美元的身家。他的一举一动都能对股市产生巨大影响,甚至一条他即将入市卖空的谣言也会真的引起股价下挫。

从1928年冬到1929年春,多头市场全力奔驰,利弗莫尔在股市也大多是做多头赚钱。到了1929年,赫伯特·胡佛当上总统时,利弗莫尔认为,这个国家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股票市场简直好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程度。3月,他做工业股票空头,然后转向铁路,当有人说他要在这里拼一拼的时候,实际上,他已转向石油公司股票。第二天股票大跌,他买进卖出股票,再次大赚一笔。

1929年的整个夏季直到秋天,美国经济持续高涨,巨额资金从四面八方流入华尔街,股价持续攀升。人们普遍认为,股市迎来了“好时光”,但利弗莫尔并未因此而盲目乐观。这份耐心与冷静,终于将他送上了事业的顶峰。

利弗莫尔努力搜阅金融报刊,并把自己的情报来源和报刊上的分析相互比较,预测出美国的股票市场将会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最大熊市,股价必将暴跌。

1929年9月,利弗莫尔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英国人正为他们的货币担心。同时,他还得知,英国银行准备提高利率,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打算把利率提高1个百分点。利弗莫尔由此推断:银行利率提高,许多人就会将钱存入银行,那么,股市的资金就将大大减少,接着就会出现抛售股票的浪潮,卖者多买者少,股价必定下跌。

与此同时,利弗莫尔还了解到,经济学家巴布森要在全国的商业会议做演讲,而在过去的两年间,巴布森都曾在这种重要会议上宣称经济的黑暗时期要到来,但这话从未引起过重视。利弗莫尔经过分析后认为,巴布森的警告是很有利用价值的。

于是,当全国的报社得到消息,说巴布森要做一场重要演讲时,利弗莫尔立刻走进股市,通过全国各地的经纪人着手卖出股票。利用巴布森在讲台上的讲演,利弗莫尔统共卖空股票30万美元。

巴布森果然对记者说:“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生一场大崩溃……道琼斯指数将下降60~80点。”此后不到半小时,记者们都纷纷向报社传回消息,称:“经济学家预测股市将下降60~80点。”

这一消息几乎在当天下午就通过报纸、电台传遍了全国。

当天,直到收盘之前利弗莫尔一直在不停地卖空。然后,就像之前一样,立刻有别的经济学家站出来驳斥巴布森的观点。于是第二天上午,利弗莫尔突然变换交易地位,将卖出的股票悉数买回。而几天之内股市果然恢复了原状,而此时的利弗莫尔便因为判断准确,抢先一步占据了主动地位而大赚了一笔。

这之后,利弗莫尔继续寻找机会不断卖空。10月24日,美国股市的灾难正式拉开帷幕。10月29日,股价狂跌不止,股市陷入崩溃。当众多持股者眼睁睁地看着手中的股票变成了废纸欲哭无泪时,利弗莫尔早已建立起庞大的空头部位,空头部位一经回补,瞬间便为他赚取了巨额利润。

此时的利弗莫尔已拥有了几辈子都挥霍不尽的财富,但他还是选择了继续在股市中拼杀,可惜的是,此后,好运气再没降临到他的身上:股市持续走跌,家庭生活不睦,利弗莫尔再难保持稳定的情绪,他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冷静与睿智,甚至开始频频背叛自己的投资规则,而正如他之前告诫自己儿子时所说的那样,“我只有在违背自己的规则时,才会亏损”,他在之前赚钱的生意上频频失利,财富开始锐减。

1934年,利弗莫尔再度申请破产。这之后,事业与生活的双双失意让他的忧郁症频频发作,最终,他选择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2.威廉·江恩:预测大师的战绩

威廉·江恩(William Gann),华尔街最具传奇色彩的技术分析大师、金融预测家,美国证券业最著名的投资家之一。

他所生活的年代充满动荡,他一生中先后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年股灾、美国30年代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然而,时局维艰中,他却凭借自己出色的预测技能赚取了5000多万美元利润,在其近50年的投资生涯中,成功率高达80%~90%。

1901年,江恩以经纪人的身份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棉花期货合约买卖,在获得利润的同时他也赢得了自信。不久之后,他便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经纪和投资生涯。

1908年,是江恩验证其市场分析理论及买卖技巧的开始。这一年,他宣布了自己最重要的市场预测方法——控制时间因素,在经过多次准确预测后,声名鹊起。

1909年,一本当时畅销的金融杂志对江恩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采访,期间由杂志记者检测他的投资买卖活动。结果,他惊讶地看到,江恩在25个交易日内总共进行了286次交易,既做多又做空。期间264次获利,22次亏损,获利率高达92.3%。而他的资本也在这25个交易日里增长了10倍。

江恩的一位朋友曾对他在此期间做过的交易有过这样一段回忆:

1909年夏季,江恩预测9月小麦期权将会见1.20美元。可是,到9月30日芝加哥时间12时,该期权仍然在1.08美元之下徘徊,江恩的预测眼看落空。江恩说:如果今日收市时不见1.20美元,将表示我整套分析方法都有错误。不管现在是什么价,小麦一定要见1.20美元。结果,在收市前一小时,小麦冲上1.20美元,震动整个市场,该合约不偏不倚,正好在1.20美元收市。

1919年,江恩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咨询和出版事业,不仅为读者提供自己对市场走势的预测,同时也发表自己对主要社会事件的展望。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准确地预言了1929年美国股市暴跌的日期。

1928年11月23日,江恩在一份报告中预测了1929年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走势。在报告的开头江恩就明确指出,1929年将会到达大牛终结的循环。因为这次牛市开始于1921年,是美国历史上为期最长的一次升市,股票价格已升至不正常的水平,因此,一旦跌势来临,就会异常迅猛。而1929年9月,是一个危险的月份。其后的事实证明了他的预测是完全正确的。1929年9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见顶于386.10点,之后开始下跌。10月24日,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股票市场的灾难正式开场。仅在开市后的几小时内,股价就下降了40~50点。及至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当天收市,股指已跌至298点,跌幅达22%。两个月后,该指数滑落到200点以下。熊市震动了整个西方世界,到1932年7月,道琼斯指数跌幅已达九成。

因其精准的预测,股灾之后江恩迎来了自己事业的顶峰,同时他的书籍也开始受到追捧,而江恩也专注于著书立说,将自己在股市中总结出的规则尽数传授给大家。

至江恩77岁离世时,他已经为人们奉献了多部作品,当然其中所做的预测不可能完全精准,比如在《华尔街45年》中,江恩认为在1950—1953年,美国的经济都不会有大的起色,但事实上,1950—1953年美国经济又重新恢复了高速增长,相反倒是江恩认为见底的1953年才开始快速回落,1954年陷入衰退。虽说如此,但股市中原本就不可能有常胜将军,所以,正是这种失误才会让我们了解到更真实的股市、更真实的江恩。

3.小罗伯特·R.普莱切特:宗师的败笔

小罗伯特·R.普莱切特(Robert R.Prechter),当代著名波浪理论大师。他的人生经历稍微有些与众不同,那就是在进入股市前,普莱切特曾演奏了4年的流行音乐并录制了唱片。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可以通过EWI网站的链接中,找到并收听他的乐队当年的摇滚乐。

普莱切特于1975年开始了自己的股市生涯,不过,当时他的职位是纽约美林证券市场分析部的技术分析人员。20世纪70年代中期,普莱切特在纽约公共图书馆找到了R·N.艾略特唯一仅存的原稿,随后开始了自己艾略特波浪理论的研究,并于1976年开始在证券市场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很快就拥有了一小批忠诚的粉丝。

1979年,他创立了艾略特波浪国际公司(EWI)并担任总裁,开始发行市场行情通讯。其后,普莱切特被引见给阿尔弗雷德·约翰·弗罗斯特,并与之合作编写了《艾略特波浪理论——市场行为的关键》一书。在书中,他们精准预测了20世纪80年代的大牛市行情,普莱切特因此而打响了名头,在股市中被奉若神明。

而此前直到1982年,美国道指仅有800点。当时整个美国国内以及国际环境极为恶劣:国内,在经历了整个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灾难后美国经济处于急剧衰退的境地;国际上,东西方“冷战”进入白热化状态,国际范围内的大战似乎一触即发。就在整个股票市场被悲观氛围所笼罩时,普莱切特宣称史上最大的牛市即将来临,道指将上升至3500~4000点。当时,几乎没有人支持他的观点,所有人都觉得他是在痴人说梦。然而,上涨随之而来,而普莱切特也一夜之间变成了“牛市”的代名词,华尔街甚至干脆称之为普莱切特的牛市(Prechter's bull market)。

那一时期的普莱切特频频出现在媒体报端,行情炙手可热。而1984年,他在美国交易锦标赛中夺冠更进一步奠定了普莱切特的股市教主地位。

当时的竞赛为期4个月,在受监控的实盘期权账户中,普莱切特创造了444.4%的回报率,骄人的成绩让他正式开启了自己事业的主升浪。1989年12月,当时的金融新闻网正式称呼他为“一代宗师”。

直到1987年的美股大崩盘前,普莱切特一直拥有无数的拥趸。但是,正如他所信奉的波浪理论所说的那样,波峰过后就是浪谷。

1987年后,普莱切特开始对市场前景持悲观看法,他认为1987年的崩盘是大牛市的结束。当年的10月20日,股市收盘时,道琼斯指数上升了102.27点,10月21日比20日又回升了186.94点,但这仍然无法改变普莱切特的看法。他认为此时的市场正处于波浪的顶峰,无论做什么都挽救不了。

1995年,普莱切特出版了自己的新书《在浪潮的波峰》。在书中,他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悲观预测,其悲观程度甚至吓坏了当时的很多读者。可是,事实却狠狠打了普莱切特一个耳光——市场仍在继续上涨。而此时的普莱切特因为长期以来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渐渐失去了自己的拥护者。

曾经的光环不再,而普莱切特最后也终于公开承认,自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的确看错了。他说:“我的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个错误,在识别了大牛市起点之后……太早跳离了这列火车。”

4.本杰明·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的失利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凡是对股票交易稍有涉猎的人对这个名字都不会感到陌生。他是著名的“华尔街教父”,其证券分析思想整整影响了三代人。包括巴菲特在内,至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资产上亿的投资专家都是他的信徒。

可以说,在股票交易方面,格雷厄姆既有天分又十分努力。从1914年大学毕业后步入华尔街,到1917年1月,格雷厄姆就为自己所就职的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赚到了数十万的利润,投资回报率高达18.53%。之后,小有名气的格雷厄姆开始尝试做一些小的个人投资,虽然也曾遭遇重创,但他却被打磨得越发成熟。

1923年年初,格雷厄姆自立门户,成立了格雷厄姆投资公司,由于格雷厄姆的业绩非常好,他的公司的资金规模也逐渐壮大。到了1929年年初,公司资金规模已从最初的40万美元上升到250万美元,时年35岁的格雷厄姆已然成了百万富翁。然而,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将公司做得更大时,真正的打击来了。

1929年9月,股市开始持续大跌。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纽约交易所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来了,一天之中的股指跌幅达到了22%。此后的1930年5月至1932年11月间,共出现了6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41点。到1933年,股票平均价格下跌了75%,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各种股票的市值下降了450亿美元。1933年7月,美股最终见底,此时市值只有740亿美元。

这场股市的灾难让无数富翁一夕之间面临破产,债台高筑,无数人经受不住打击跳楼自杀,而此时的格雷厄姆也同样遭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境地。

在大跌之前,格雷厄姆一心只想赚更多的钱,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但没有及时撤离,反而逆市操作,结果越陷越深,最终濒临破产,他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1929年年初的大牛市顶峰时,格雷厄姆在81街和中央公园西边一幢金碧辉煌的30层公寓大厦里,租了18层和19层两层复式的公寓套房,同时还雇佣了仆人,给自己的母亲买了豪华汽车,雇了专门的司机。而股灾之后,几乎破产的格雷厄姆只好削减家庭开支,他退掉了豪华的公寓,辞退了所有的仆人,只坐公交车,有时为了省几个小钱,甚至宁可步行多走几站地。他卖掉了给母亲买的汽车,辞退了司机。并告诉自己的母亲:没有汽车和司机,也能活下去。

与物质生活的天差地别相比,在股灾中判断失误给格雷厄姆的精神上带来的打击更难承受。格雷厄姆曾说:“众多的亲朋好友把他们的财富放心地托付给了我,而现在他们却因为我而一样变得痛苦不堪。我想,你们可以理解当时我那种沮丧到近乎绝望的感觉,这种感觉差点让我走上了绝路。”而在格雷厄姆写于1932年的一首小诗中,我们更清楚地感受到了他当时那种绝望到想要自杀的心情:

静静的,软软的,一如轻丝般的飞雪;

死神亲吻着孤独的人心;

它的触摸冷如冰霜,但总比无尽的忧伤好;

它的长夜一片漆黑,但总比不绝的悲痛强;

那灵魂不得安宁的人啊,何处才是你安息之地;

那可怜的雄鹿啊,你又怎能逃避丛林中的追捕;

烦恼缠绕着它的大脑,大地是它安息的枕头;

绝望笼罩着它的心情,泥土是它解脱的良药。

值得庆幸的是,格雷厄姆并未因此倒下,我们也并未因此错过被誉为投资者“圣经”的《有价证券分析》。格雷厄姆汲取了教训,积极改变投资策略,最终,凭着坚韧的毅力终于在5年后重新站了回来。而格雷厄姆在这次股灾中所总结出的经验教训也值得所有人借鉴:

如果有人能够严格遵循古老的普通股投资准则,那就会在牛市开始时抛出股票,然后独树一帜地远离市场,直到1929年股市崩溃,价格相对于盈利能力和其他因素而言又具备了投资价值时再重返市场。从事后看,这样做无疑也会因过早而蒙受损失,但只要能够依照那些古老而保守的普通股投资准则行事,那么他获得的获利机会足以弥补承担的风险。

5.沃伦·巴菲特:股神的牛市选择

提起股市中的“神”,所有人脑海头中只会出现一个名字,是的,这就是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全球著名投资专家,2008年《福布斯》排行榜上的世界首富,以百万美元计却仍为无数人求之而不得的“巴菲特午餐”的主人公。

能被膜拜为神,足见巴菲特的交易手法绝对高明。自1956年入行至今,巴菲特已在股市中搏杀了50多年,这期间,他共经历过四次牛市。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巴菲特在牛市中是如何冷静应对,以保证自己的业绩不衰的。

第一次大牛市,巴菲特决定退出股市。

从1967年开始,美国股市就一直保持上涨势头,到1968年,股市简直可以用“疯狂”两字来形容,当时的日平均成交量达到了1300万股,多于1967年的最高记录30%。股票交易所被潮水般涌来的被大量买卖单据压得气都喘不过来,而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许多天。在1969年,道琼斯指数已经攀升到了1000点以上。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史上最佳成绩46%,远超道琼斯指数9%的增长。可同年5月,巴菲特却陷入了苦恼之中。因为早在1966年时,巴菲特就发现自己已经买不到便宜的股票了,他预感到股市涨得过高,尽管股票都在狂涨,买哪一支股票都会赚钱,但是这种方式只适合短期而不适合长期。权衡之后,他说:“我无法适应这种市场环境,同时我也不希望试图去参加一种我不理解的游戏而使自己像样的业绩遭到损害。”最终他宣布解散自己的公司,退出交易。而事实证明,巴菲特的决定是对的。因为从1969年下半年开始大盘就从1000点跌到了800点,到第二年即1970年5月,所有股票跌幅过半。

1972年,巴菲特又遇到了第二次大牛市,而这时他选择了卖出大部分股票。自1970年大盘迅速下跌以后,1971年、1972年大盘又开始以惊人的幅度上涨。当时几乎所有投资基金都集中投资到一群市值规模大、企业声名显赫的所谓“漂亮50股”上,平均市盈率甚至上涨到80倍。当时,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证券组合资产规模有1亿多美元,而他却决定抛售股票,只将16%的资金用来投资股票,其他84%的资金都投资到债券上。

到1973年,所有的“漂亮”股票都开始大幅下跌,等到1974年,大盘已经从最高处的1000点跌到了580点,跌幅高达40%,这时的华尔街大多数人都在选择抛售股票,几乎没人愿意买进,而自从1966年退出股市后,已经闲了3年的巴菲特却开始反其道而行之。就像他后来对《福布斯》的记者说的那样,“我觉得我就像一个非常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投资的时候到了”。巴菲特大量买入,接下来大盘迅速上涨了60%,而巴菲特赚了80%。

1987年,是巴菲特遇见的第三次大牛。从1984—1986年间美国股市狂涨了2.46倍,仅1984年前8个月,大盘就上涨了40%。这时候所有人都陷入买进股票的热潮中,但巴菲特显然不这么认为,他分析说:现在的大牛市即使下跌50%也不奇怪,这是正常的。事实上,从1984年,也就是大牛市建立的前两年,巴菲特就开始抛售股票,到1987年大牛市建立起来,除了3只绝对不卖的股票(美国广播公司股票、盖可保险公司的股票和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巴菲特基本上把所有的股票都抛掉了。1987年10月19日,大盘一夜之间下跌了508点,跌幅高达22.6%,而巴菲特一天时间里损失了3.42亿美金,相当于人民币25亿元。可是他仍然十分平静地坐在办公室里面看资料,除了中途时出来了一次告诉他的属下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接着又回办公室继续看资料。可以这么说,估计在当时的美国,巴菲特是唯一一个没有关注大盘大跌的人。然而,逆转就这样出现了。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10月份股市刚刚出现大跌,到年底的时候,大盘又迅速反弹,到当年年末,大盘还上涨了5%,而巴菲特赚了20%,又远远高于大盘。在接下来的1982—1985年美国股市上涨了48%,而巴菲特的业绩是64%,看上去他似乎永远都能战胜大盘,而这就是他的三支重仓股一次都没有动过的原因。

从1995—1999年,美国股市上涨近150%,巴菲特迎来了第四个也是史上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这次涨势最重要的推动力是网络和高科技股票,而巴菲特却坚决不肯投资高科技股票,而是继续坚决持有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吉列等传统行业公司的股票,结果1999年大盘上涨了2.1%,而巴菲特他的收益率却只有0.5%,败给了市场,这也是巴菲特历史上投资业绩最差的一次。

在当年的年度大会上,巴菲特成了众矢之的,股东们纷纷指责他,媒体也都叫嚷着,说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变成了过去式。然而,巴菲特仍然坚持自己的判断。而事实上,后来,巴菲特和自己的好朋友比尔·盖茨之间的一段对话为巴菲特此时的行为加上了注解。

据说,比尔·盖茨曾经花9个小时的时间向巴菲特推荐微软的股票,但是仍遭到了巴菲特的拒绝。盖茨曾经问巴菲特,说我的公司业绩这么好,为什么我的股票你一股也不买呢?巴菲特回答说,那我想问一下,你能确定再过10年软件会是什么样子,网络会是什么样子,电脑会是什么样子吗?盖茨说,我也不能确定,因为这个行业发展太快了。巴菲特说,既然连你自己都无法预测,我又怎么能相信你的公司呢?我不敢购买你公司的股票,但是咱们是好朋友,所以我可以以个人身份买。最后,巴菲特真的以个人身份买了100股微软的股票。

此外,对于大牛市,巴菲特也早就表达过自己的见解:“还有什么比参与一场牛市更令人振奋的,在牛市中公司股东得到的回报变得与公司本身缓慢增长的业绩完全脱节。然而,不幸的是,股票价格绝对不可能无止尽地超出公司本身的价值。实际上由于股票持有者频繁地买进卖出以及他们承担的投资管理成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他们总体的投资回报必定低于他们所拥有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如果美国公司总体上实现约12%的年净资产收益,那么投资者最终的收益必定低得多。牛市能使数学定律黯淡无光,但却不能废除它们。”

之后,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巴菲特的正确。

2000—2003年,股市连续3年大跌,跌幅分别为9.1%、11.9%、22.1%,累计跌幅超过50%,而同期巴菲特业绩却上涨了30%以上。

当然,在巴菲特漫长的投资生涯中也不可能都是辉煌,这其中也有很多败笔,睿智如巴菲特,也曾经败走麦城,伯克希尔哈撒韦纺织厂、德克斯特鞋业、康菲石油、乐购超市、美国航空……每次失败后,巴菲特都会进行深刻的反省总结,以免重蹈覆辙,而巴菲特的许多失败案例也常被各国股民拿来分析研究,以吸取经验教训。

2015年,因希腊政治混乱可能导致其退出欧元区的担忧,加上自6月15日起中国股市狂跌的重创,新一轮股灾再度来临。众多投资者纷纷在此役中折戟,富豪们更是首当其冲。6月29日,深圳股市大跌逾6%。排名世界前400名的富豪门一日之间合计亏损达700亿美元,超过了福特汽车或21世纪福斯公司的市值。其中,损失最多的是全球第二富豪奥尔特加(Ortega),一日亏损达22亿美元。而名列全球第三富豪的巴菲特这次同样没能逃过,一日损失达16亿美元。

巴菲特的失利再次为我们验证了那句话:股市中没有常胜将军。即便是“神”,有时也难免跌下神坛。

【章末结语】

股价被疯狂地推到山顶后,无数投资者留下了累累白骨。有趣的是,许多被封“神”拜“师”的操盘圣手也同样会折戟沉沙,甚至自此一蹶不振,一世英名自此终结。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许多人倾其一生也达不到大师们的思想高度和实战水平,但了解这些圣手的应变手法和心路历程,可以引领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市场,认识自我。大师们的经验都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所以为了使自己少走些弯路,我们还是应该认真学习他们的经验和告诫。持久的伟大才称得上真正的伟大,投资不只是依赖知识的积累和分析能力的提高,甚至操盘经验也不是全部,而拥有好的人品则是不可或缺的。很多人落败的主因是人性的缺陷,因为市场会用资金倍增的方式奖赏人性的光辉,比如谦卑和自律、勇敢和忍耐,同时也会加倍惩罚人性的弱点,比如贪婪和恐惧、冲动和懒惰。

要想在股市中长期生存,就需要练就在愈演愈烈的股灾中成功逃生的本领,为此,借鉴前人经验、树立防灾意识、勤奋多思和自我管理,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