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薪酬管理误区:中国企业薪酬激励系统化解决之道
- 全怀周
- 1389字
- 2020-08-26 13:47:36
第1章 误区一:薪酬未能支撑战略
——战略性薪酬管理
案例:A企业战略调整引发的薪酬变革
“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概念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企业提及。可惜的是,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处于“传统的职能管理阶段”,即主要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其各项管理职能的设计、运行,而忽略了与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
2010年,我与一家从事服装设计、生产和销售的民营企业(以下称A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A企业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在企业管理方面,尤其重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并且非常重视公司整体发展规划。在初次与该企业接触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企业看板”。企业整体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周计划完成情况随处可见,清晰明了。该企业的基本经营理念是,所有的事项均通过计划任务的方式落实,并且随时公示计划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可以说,正是这种强有力的执行和监督文化造就了企业的成功。
从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上看,组织体系较为完善,并且具有相对明确的组织运行和维护规则。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系统已初步建立,绩效考核主要以“任务”的方式开展,效果较好。从薪酬体系上来讲,主要基于“岗位”和“业绩”,各薪酬项目之间的比例较为合理。薪酬体系已经实施了几年,从体系建立之初,无论从薪酬水平还是运行机制,员工就普遍表示对薪酬体系的认可。
该企业重点关注的是两类员工群体,一类是工艺与设计人员,一类是销售人员。工艺设计人员薪酬体系采用岗位绩效工资制,根据工艺设计任务完成情况核定工资总额;营销人员主要采用传统的“底薪+提成”的方式,根据销售任务完成情况核定工资总额。
如果归纳该企业成功因素的话,一个方面是企业的执行力非常强。比如,工作计划、进度、完成情况等随处可见,“看板”这种方式对员工执行力的促进作用非常大。这一点可以说是该企业在管理上的一个很有特点的手段。另一个方面是从业务模式的定位上看,还是比较成功的,A企业对国内一线服装企业都做过研究分析,应该说现在的模式在充分借鉴这些企业优点的同时,有自己的创新。
近年来服装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一线品牌的竞争尤其激烈。如果单纯地拼规模,对资源投入要求太高,风险也过大,一旦整个业务链条中的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导致全盘皆输。所以在这种高竞争的大环境下,该企业在2009年开始做了一些方向上的调整,采取“内外并举”的策略。
所谓“内”,就是指从公司内部出发,加强工艺和设计的力度,为此从国外聘请了几位这方面的专家,作为公司的常年顾问。“外”是市场,除了加大力度扩大市场覆盖面之外,强化“销售管理”是下一步的一个重点工作。
该公司之所以要进行薪酬体系改革,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由于近年来服装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传统的“外延式”增长已经不具有竞争力,而且投入产出的性价比较低。该企业在制定2011-2013年战略计划时,明确以“内涵式”增长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式,具体到人力资源队伍,逐步由销售向工艺与设计偏移。
其二,从近年来的收入来看,工艺设计与销售之间的“脱节”情况比较严重,虽然近年来销售状况良好,但两部门之间相互“抱怨”的情况屡见不鲜。从总体收入水平看,销售人员普遍高于设计人员,企业面临重新定位“内部公平”的问题。企业的基本想法是,“内”的部分要适当加大力度,并且跟市场情况挂钩,既要解决公平性问题,又要考虑效益问题。
其三,近年来员工流动率较高。企业虽然付出较高的薪资待遇,但依然无法成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导致核心人才频繁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