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东战场

斯匈边境冲突的结束,表面上看“得益”于德国人的“调停”。涉事各方在维也纳签署了一份所谓的“保护条约”。不过还来不及等到各方对条约最终盖章确认,德军就直接开进了斯洛伐克西部的“保护区”,对那里实施半军事化管理。此举也意味着斯洛伐克被更加紧密地同纳粹德国捆绑在一起了。

这种捆绑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斯洛伐克很快就要追随德军展开一次东征。事实上,在德国和波兰因为但泽问题而展开不断升级的外交冲突之际,斯洛伐克政府就向德国明确表示,未来可以允许德军从斯洛伐克领土展开向波兰的进军。当然,这也并非向“宗主国”单纯的示媚而已,斯洛伐克人有自己的动机,他们希望拿回分别于1920年、1924年和1938年被波兰占去的奥雷夫(Orave)、斯皮什(Spis)、亚沃里纳(Javorina)等3个地区。

1939年9月1日,德军悍然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时斯洛伐克远比“允许使用领土”要做得更多,她直接派出了陆军和空军部队参与入侵,成为二战伊始就跟随在德国人身边的唯一一个“小伙伴”。

最初飞入波兰领空的斯洛伐克飞机来自侦察机部队,分别是驻新斯皮什卡的第12中队,以及驻茨沃伦(Zvolen)的第15中队。两部各派出10架S-328在地面部队推进方向上提供战场侦察。同样驻扎在新斯皮什卡的第45和第49中队稍后参战。两部各提供了10架B-534战斗机,不仅为本国侦察机提供护航,同时还为进袭利沃夫(Lvov)附近铁路目标的德国空军StG 2“殷麦曼”(Immelmann)俯冲轰炸机联队第3大队的Ju 87提供了几次护航。

9月6日,第45中队的1个B-534三机编队出现在萨宾诺夫(Sabinov)以西空域,寻找着交战的机会。领头的长机飞行员是哈诺维奇上士,正是6个月前“谎称”击落了匈牙利CR.32的那个人。这一次他成功地拦截到了1架波军的侦察机。这架倒霉的飞机是波兰空军第56中队的陈旧的卢布林(Lublin)R-XIII型双座侦察机。它被哈诺维奇的三机编队迅速击落,2名机组成员均告身亡。哈诺维奇“慷慨”地和2架僚机共同分享了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战果:这是斯洛伐克空军建成以来所取得的第一个确认战果。

到为时短暂的波兰战役结束时,斯洛伐克空军总共只损失了2架B-534而已,不过其击落数字也依旧只有1架。其后,斯空军就展开了重组工作,这项工作到1940年初结束,主要内容是将5个战斗机中队重编为3个,也即第11、12、13中队。当年4月20日,又将这3个中队集中编组为第2战斗机联队,联队总部设在皮耶什佳尼。

斯洛伐克发布于1939年的海报,介绍了空军的突出人物。

另一项变化是来了德国人。5月3日,第一批德国空军的人员抵达皮耶什佳尼,宣告一个所谓的德国空军斯洛伐克顾问团(Deutsche Luftwaffenmission In Der Slowakei)正式成立。其使命是“指导和服务”斯空军,实则是要确保斯洛伐克飞机朝着德国人所希望的方向飞。

这个方向很清楚:朝东面飞。1941年6月22日,德军打响“巴巴罗萨”行动,全线大举入侵苏联,多个东线仆从国被挟裹进了这股东进的洪流中,斯洛伐克也不例外。参战的斯军地面部队主力为快速大队(后称快速旅),经由利沃夫向基辅(Kiev)、罗斯托夫(Rostov)一线推进,目标是进入高加索(Caucasus)地区。加入侵略苏联的行列,意味着斯洛伐克人要和他们的宿敌匈牙利人站在同一条战壕里,这多少是具有讽刺意味的。

斯洛伐克派出的空军部队由安东·普拉尼奇(Anton Pulanich)将军任司令,埃米尔·诺沃特尼(Emil Novotny)中校任参谋长,下辖第1侦察机联队和第2战斗机联队。第1侦察机联队由科内尔·扬切克(Kornel Jancek)少校任联队长;编有第1、2、3侦察机中队;共30架S-328。第2战斗机联队由符拉迪米尔·卡恰(Vladimir Kacka)上尉任联队长;编有第11、12、13战斗机中队;共33架B-534或BK-534;另附1个战场联络机小队。

斯洛伐克正式向苏联宣战后,已经集中在斯洛伐克东境的上述航空单位即纷纷投入作战,于7月7日正式进入乌克兰空域,打响了自己的东征之役。由于空军兵力几乎空巢而出,导致斯洛伐克国内空防完全空虚,因此第11中队不久后又被调回了皮耶什佳尼。

对于入侵苏联领空的斯洛伐克空军来说,1941年夏秋季是一段令他们满意的时光。各中队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快速转进于加里西亚和乌克兰,从一个机场前推到另一个机场。在此过程中几乎很少遇到苏联飞机,仅有的一些损失全部来自于苏军的高射炮。

7月25日清晨,在护卫着德军的Hs 126双座侦察机时,第13中队的3架B-534突然陷入了高射炮的火网中,其中一架的飞行员弗兰提赛克·布莱齐纳(Frantisek Brezina)不得不迫降到了苏军战线后方。在另一架B-534上的斯特凡·马蒂斯(Stefan Martis)飞快地驾机降落下来,以搭救他的战友。

布莱齐纳跃上了马蒂斯飞机的下机翼,用力抓住一根翼间支柱,然后示意马蒂斯紧急升空。B-534刚刚离地,马蒂斯的腿部就被流弹打中。他挣扎着稳定住机身,而布莱齐纳则在机翼上死死地抓着那根“救命”的支柱。最后,这架机身编号181号的双翼战斗机带着多处弹洞回到了位于图尔津(Tulczyn)的野战机场。

这一大胆的举动在5天后再次上演。在攻击乌曼(Uman)至新阿尔汉格尔斯克(Novoarchangelsk)公路上的目标时,第12队的1架B-534受创迫降,飞行员马丁·丹尼埃尔(Martin Danihel)在巴班卡(Babanka)村附近的无人地带上显得十分无助。另一架B-534上的约瑟夫·德尔利卡(Jozef Drlicka)降了下去,同样使用“机翼载人法”把丹尼尔带了回来。

到了7月29日,斯洛伐克飞机才同苏联飞机有了第一次正面交锋。不过双方缠斗一番,均无建树。随着离乌克兰首府基辅越来越近,斯洛伐克飞机获得空战的机会终于变得多了起来,在8月里,第12中队总算是“首开纪录”,打下了1架伊-16战斗机。

9 月7 日18 时50 分,10 架B-534 从古宾(Gubin)机场升空,与来袭的9架伊-16展开激战,结果德尔利卡击落其中1架,那架伊尔飞机坠毁在基辅北面约70千米处的空地上。第二天,在执行例行巡航时,3架B-354又与2架伊-16不期而遇,伊万·科察(Ivan Kocka)少尉将其中1架打得起火,然后目送它坠入了波尔基(Borki)地区的一片树林。这是斯洛伐克空军在侵苏战争的第一个年头里所击落的第3架苏联飞机,却也是最后1架。在那之后,受制于部件和燃料短缺的斯空军便逐步退出了一线交战,到10月底,2个战斗机中队已经全部回到了斯洛伐克。

1941年7月到10月的这几个月,实际上成为斯洛伐克空军在苏联成建制参战的仅有的时段。此后斯空军没有再集中赴苏联参战,只是于1942春夏之际派出少量侦察机和战斗机前往东线,而且主要是局限在日托米尔(Zhitomir)和明斯克(Minsk)等占领区后方执行清剿游击队的低强度行动。

斯洛伐克国防部长卡特罗斯将军为即将出征俄国的飞行员送行

那么,上述这些是否就是斯洛伐克空军在苏联参战的全部呢?答案是否定的。尽管斯空军在东线的“官方”行动到1941年底就结束了主体部分,但是在接下来的年月里,斯洛伐克战斗机飞行员还将在德国空军建制内写下另一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