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平和体质:养生要采取中庸之道”

顺四时,调五味,平和体质这样养护

对于平和体质的人,养生保健宜采用饮食调理而不宜药补,因为平和之人阴阳平和,不需要药物纠正阴阳之偏正盛衰,如果用药物补益反而容易破坏阴阳平衡。对于饮食调理,首先,“谨和五味”。饮食应清淡,不宜有偏嗜。因五味偏嗜,会破坏身体的平衡状态。如过酸伤脾,过咸伤心,过甜伤肾,过辛伤肝,过苦伤肺。其次,在维持自身阴阳平衡的同时,平和体质的人还应该注意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以保持自身与自然界的阴阳平衡。

再则,平和体质的人可酌量选食具有缓补阴阳作用的食物,以增强体质。这类食物有粳米、薏苡仁、豇豆、甘薯、南瓜、银杏、核桃、莲子、鸡肉等。平和体质的人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之品以发散,而不宜食酸收之味。宜食韭菜、香菜、萝卜、枣等。夏季心火当令,宜多食辛味助肺以制心,且饮食宜清淡而不宜食肥甘厚味。宜食菠菜、黄瓜、丝瓜、冬瓜、、绿豆、鸡肉、鸭肉等;秋季干燥易伤津液,宜食性润之品以生津液,而不宜食辛散之品。宜食银耳、杏、梨、白扁豆、鸭肉等;冬季阳气衰微,故宜食温补之品以保护阳气,而不宜寒凉之品。宜食大白菜、板栗、黑豆、刀豆、羊肉等。

平和体质人的养护要点

宜饮食调理

谨和五味

饮食应清淡,不宜有偏嗜,不宜有偏嗜,不宜有偏嗜

过酸伤脾,过咸伤心,过甜伤肾,过辛伤肝,过苦伤肺

顺应四时

春季

宜食辛甘之品以发散

夏季

宜多食辛味助肺以制心

秋季

宜多食辛味助肺以制心

冬季

故宜食温补之品以保护阳气

戒烟少酒,别让烟酒毁了你的好体质

我们都知道,平和体质是世界上最好的体质,也是健康长寿的根基。然而,拥有了平和体质还要尽心维护,否则就有可能把自己的好体质毁掉。比如吸烟、酗酒,就是伤害体质最大的两种恶习。有的人小时候身体很好,但是由于染上了吸烟、酗酒的恶习,结果把自己的身体给毁了。那么,吸烟、酗酒究竟有多大危害呢?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500万人死于吸烟导致的肺癌,其中有100万人发生在中国,远远超过中国矿难死亡人口的总和。烟草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中已被证实的致癌物质约40余种,其中最危险的是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经较长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尼古丁又有成瘾作用,使吸烟者难以戒除。吸烟可诱发多种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等,是造成早亡、病残的大病因之一。

◎烟草中含有大量有害气体,对身体伤害大,别让烟草毁了你的健康。

另外,大量事实证明,少量饮酒可活血通脉、助药力、增进食欲、消除疲劳。而长期过量饮酒能引起慢性酒精中毒,对身体有很多危害。酒能使胃蠕动能力降低,使人食欲不振,从而引起体内营养素缺乏,降低人体免疫力,导致食道炎、胃炎、贫血等症。饮酒对肝脏的损害也特别大,酒精能损伤肝细胞,连续过量饮酒者易患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肝癌。酒精还会引起消化道黏膜充血、水肿,导致食道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此外,长期酗酒还会导致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冠状动脉硬化。

因此,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就要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远离烟酒。

◎少量饮酒可活血通脉,过量饮酒则可引发贫血、肝癌等症,应适量控制饮酒。

心平气和—平和体质的养心之道

古人的养生观,强调一个“和”字。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曾在《闲情偶记》中说:“心和则百体皆和。”和,概括了心理与生理相交相融的深刻内涵。事实上,对于平和体质的人来说,要想保持优异的体质,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到心平气和。

心气平和,就是保持体内平衡,心顺气畅,是健康的最佳状态。试想,一个人每日处在浮躁、烦躁甚至暴躁之中,久必情绪失调、脏腑失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往往无法避免,但用心平气和来达到处事平和,则必须要心胸开阔,宽善待人,遇愁不愁,逢怨不怨,以理智驾驭感情,以平和调节心志。

“药王”孙思邈活到了一百多岁,最根本的养生秘诀就是他倡导的“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好、少恶、少欲、少怒”。同时还提出了他所忌讳的“十二多”。即“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混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按他的养生理论,他所倡导的“十二少”是养生的真谛,而这“十二多”是丧生之本。只有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所倡又有所忌,才能达到真正的养生的境界。

通俗地说,“十二少”与“十二多”的精华就是“心气平和”,从心理上、思想上尽量减少对身体不利的意念。这样,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结就没有“市场”。这样,就不致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哀伤肺,过乐伤肾。人体的免疫力就能增加,疾病就难上身,自然利于身体健康。

心气平和可平衡阴阳,调和六脉,祛病延年。甲拜衮桑在《西藏医学》中论述说:“要维护良好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必须对身体的活动、言语及思想有所节制。正如一个人不要到有险情的水中游泳,不要坐有危险的船一样。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想一想再做”。这句话阐明了“心气平和”,一切要从每一细微处做起,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为人处世,心中常存正大光明的意念。浩然正气常存我心,自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元气充沛,脏腑功能好。

◎保持心气平和可平衡阴阳,调和六脉,祛病延年。

平和体质宜食补,不宜药补

“养生之道,莫先于食。”饮食养生首先指的是应用食物的营养来防治疾病,促进健康长寿的。尤其是对于平和体质的人来说,食补就可以了,不必进行药补。我们平时之所以用药,就是要借助药性,对“病”进行矫枉过正,使身体达到平和,而对于平和体质来说,本身就已经平和了,就不必再用什么“补药”对身体进行补益了。

那么,平和体质的人应该样进行食补呢?我们要认识到,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而要使人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和智慧,则不仅仅满足于吃饱肚子,还必须考虑饮食的合理调配,保证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平衡且充足,并且能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四个原则:

平和体质者的食补原则

饮食有节

三餐有别

合理搭配

饮食清淡

1 饮食有节

这一点对于中老年人尤为重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减退,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逐渐减弱,加之活动量减少,体内所需热能物质也逐渐减少。因此,每日三餐所摄入的热能食物也应减少,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体内能量的代谢平衡。

如果到了中老年阶段饭量仍不减当年,摄入能量食物过多,势必造成体内能量过剩,多余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使身体发胖,并影响心脏功能。这也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中老年人应适当地节制饮食,饮食应当少而精,富于营养又易于消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限制高脂肪、高热能食物的摄入量。每餐的食量应适可而止。一般以七八分饱为宜。

◎中老年人应适当地节制饮食,饮食应当少而精,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2 三餐有别

大量实验表明,注意一日三餐合理安排对养生长寿是大有益处的。在三餐食物的选择方面,早餐应选择体积小而富有热量的食物,午餐应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晚餐则应吃低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大量实验表明,每天早上一次摄入2000卡热量的食物,对体重影响不大,而晚上摄入同样的食物体重就明显增加,这是因为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和代谢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三餐的摄入量上,应做到“早饭吃好,中饭吃饱,晚饭吃少”,分配的比例应该是3:4:3。现在很多年轻人习惯于早餐吃得很少或不吃早餐,晚餐吃得很多,这对健康是有害的。

◎合理搭配的饮食就是要选择多样化的食物,使摄取到的营养素尽量齐全。

3 合理搭配

配制合理的饮食就是要选择多样化的食物,使所含营养素齐全,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需要。饮食合理搭配就是要做到粗细粮混食,粗粮细做,干稀搭配;副食最好荤素搭配,忌偏食或饮食单调。

◎饮食还宜清淡,不宜过咸。

4 饮食清淡

古代医学家和养生学家都强调,饮食宜清淡,不宜过咸。据调查,每日食盐量超过15克以上者,高血压的发病率约为10%。因此,正常人一般每天摄入盐要控制在10克以下。如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动脉硬化者,必须控制在5克以下。不过饮食清淡也不应该绝对化,比如盛夏季节,人体因大量出汗,会令体内盐分丢失过多,这时就应注意及时补充盐分。

另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饮食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吃饭时细嚼慢咽,不可狼吞虎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吃饭时要专心,不要一边吃饭,一边想其他的事情,既影响食欲,也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久之可引起胃病;吃饭时要有愉快的情绪,才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如果情绪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等情绪之下勉强进食,会引起胃部的胀满甚至疼痛;饭后不要躺卧和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