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全书(彩图精装)
- 樊孟
- 6750字
- 2020-06-24 14:22:33
第三章 认清自己是什么体质,把养生养到实处
●体质,是指人体秉承先天遗传,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不同的人体质各不相同,人们需要清楚自身的体质类型,才能运用中医手段,从饮食、生活起居、精神、药物、经络等方面进行养生,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第一节《黄帝内经》中秘藏体质养生的智慧
《黄帝内经》最早涉及体质养生
近年来,伴随着中医体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质养生也逐渐成为众多养生爱好的追捧的热点。事实上,早在《黄帝内经》中便已经有了体质养生,并且在后世不断发展,而现代意义上的体质养生学只不过是把前人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重新细化分类罢了。
在《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便根据人的形体、肤色、意志强弱、性格静躁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人的体质分为了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可以说,这是传统医学对人体体质的最早分类。
具体来说,这五大类型的体质分别具有以下特征:
1 木形体质人
《黄帝内经》中把这类人同五音中的上角相比类,与天上的东方苍帝相似。他们一般苍色,小头,长面,大肩,平背,直身,手足小,体态优美,有才气,好劳心,力气小。他们耐春夏,不耐秋冬,感受了秋冬的不正之气就会生病。另外,根据各自的特点,木形体质人还可以分为“太角”、“左角”、“钛角”、“判角”四种类型。
2 火形体质人
《黄帝内经》把这类人同五音中的上徵相比类,与天上的南方赤帝相似。他们一般赤色,尖脸,小头,肩、背、胸、腹各部发育都好,手足小,脚步稳,走路快而且摇晃肩膀,背部肌肉丰满,轻钱财,不轻易相信他人,多疑虑,见事明白,容颜美好,心急,不能长寿,往往暴亡。耐春夏,不耐秋冬,秋冬时容易感受不正之气而得病。这一类型的人,其情态为诚实可信的样子。另外,火形体质的人也可以分成“质徵”、“少徵”、“右徵”、“判徵”四种类型,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3 土形体质人
《黄帝内经》把土形体质的人同五音中的上宫相比类,与天上中央一方的黄帝相似,他们一般黄色,圆脸,大头,肩背发育好,大腹,大腿、小腿长得好,手足小,身体多肉,上下匀称,走路脚步稳,举足轻,安心,爱做对别人有利的事,不喜好权势。耐秋冬,不耐春夏,春夏时常感受不正之气而得病。这一类的人,其表现是诚实厚道。另外,土形体质的人根据各自的特点,还可以分为“太宫”、“加宫”、“少宫”、“左宫”四种类型。
4 金形体质人
《黄帝内经》把金形体质的人同五音中的上商相比类,与天上的西方白帝相似。他们一般方脸,白色,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小,骨轻,为人清廉,办事不拖沓,果决敢断,外表柔静而内实悍勇。耐秋冬,不耐春夏,春夏时常感受不正之气而得病。另外,金形体质的人根据各自的特点,还可以分为“右商”、“钛商”、“左商”、“少商”四种类型。
5 水形体质人
《黄帝内经》把水形体质的人同五音中的上羽相比类,与天上的北方黑帝相似。他们一般黑色,面部不平整,大头,面颊宽,肩小,腹大,手足小,行走时身体摇摆,自腰至尻距离较长,背部也比较长,身上常常是汗津津的。耐秋冬,不耐春夏,春夏时常感受不正之气而得病。另外,水形体质的人根据各自的特点,还可以分为“大羽”、“少羽”、“桎羽”、“众羽”四种类型。
总之,五种类型的人有二十五种变化,彼此各有长短。由此可见,《黄帝内经》关于体质的分类是非常严谨的,这就为现代体质专家进行体质划分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体质受先天、后天因素共同制约
人参、龙眼……在某些人口中是美味佳肴,可在另一些人口中却如同“砒霜”,会给身体带来诸多不适。《伤寒赋》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则亡。”意思是说阳盛之人如果误服了桂枝这样的热药,就有可能造成危险;而阴盛之人如果误服了大承气这样的寒药,也可能导致恶果出现。
同样的食物或药材缘何在不同人身上有如此大的反差?追根溯源是因为体质有差异。那么,什么是“体质”呢?所谓“体质”,就是指机体素质,是指人体秉承先天(指父母)遗传、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它反映机体内阴阳运动形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由脏腑盛衰所决定,并以气血为基础。体质的形成主要关系到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并与性别、年龄、地理等因素有关。
1 先天因素
在体质形成过程中,先天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先天因素,又称禀赋,是指小儿出生以前在母体内所禀受的一切特征。中医学所说的先天因素,既包括父母双方所赋予的遗传性,又包括子代在母体内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状态,以及母体在此期间所给予的种种影响。同时,父方的元气盛衰、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精神因素等都直接影响着“父精”的质量,从而也会影响到子代禀赋的强弱。
但是,先天因素、遗传性状只对体质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体质强弱的现实性,则有赖于后天环境、营养和身体锻炼等。
2 后天因素
人的体质在一生中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后天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变化着的。良好的生活环境,合理的饮食、起居,稳定的心理情绪,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反之则会使体质衰弱,甚至导致疾病。随着人类物质生活及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健康与长寿的要求变得日益迫切。因此,如何保养一生的体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课题。改善后天体质形成的条件,可以弥补先天禀赋之不足,从而达到以后天养先天,使弱者变强而强者更强的目的。
(1)饮食营养
饮食营养是决定体质强弱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膳食结构,科学的饮食习惯,保持适当的营养水平,对维护和增强体质有很大影响。由于人的体质不同,其对营养物质的新陈代谢功能也不一样。因此,科学、合理的饮食营养应包含必需和适当两层含义。长期营养不良或低下,或营养不当,以及偏食、偏嗜等都会使体内某些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体质,乃至于引起疾病。《内经》中曾多次谈到饮食偏嗜对机体的危害。诸如“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膏粱之变,足生大丁”,以及五味偏嗜会引起人体脏气偏盛偏衰而产生病变等。
(2)劳动和运动
劳动的性质和条件,对人们的体质强弱有着深刻的影响。劳动一般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大类。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关系也越来越密不可分。劳逸适度,劳而不倦,可增强体质。一般来说,适当的体力劳动对体质的增强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过于繁重的体力劳动,在严重污染环境下的体力劳动,精神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下的劳动,操作分工过细,促使身体局部片面发展的劳动,等等,对人的体质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反之,过度安逸又可使机体气血运行迟缓,气机阻滞,脏腑功能减弱,正气不足,而致体质虚弱多病。故当有劳有逸,劳逸适度。
(3)年龄
年龄也是影响体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体的结构、机能与代谢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这里应当强调两个环节,一是青春期,二是更年期。以性成熟为特征的青春期是人体内机能与结构急剧变化的时期,是人生中第一个转折时期。更年期则是从成年期转入老年期,全身各系统的功能与结构渐进性衰退的过渡阶段,是一生中第二个转折时期。若能处理好这两个时期,则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目的。
(4)性别
男为阳,女为阴。男性多禀阳刚之气,体魄健壮魁梧,女性多具阴柔之质,体形小巧苗条。
除此之外,影响人们体制的还有地理环境和心理等因素,这部分内容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专门讲解。
看一看,自己属于哪种体质
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淤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这是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国人的九种体质
平和体质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体质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体质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体质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痰湿体质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湿热体质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血淤体质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黯等血淤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暗,色素沉着,容易出现淤斑,口唇黯淡,舌暗或有淤点,舌下络脉紫暗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气郁体质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特禀体质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判断体质,从辨别阴阳开始
“阴阳”一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本书前面已多次提及。其实在中医养生学里,处处体现着阴阳的思想,不仅用阴阳思想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还用阴阳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导人的养生保健。
中医把所有的疾病都分为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这叫“八纲辨证”,实际上就是分阴阳。所谓阴证,指舌淡、气短懒言、口不渴、面色暗淡、脉沉细无力、精神委靡、身倦肢冷、尿清便溏。所谓阳证,指苔黄、脉数有力、神烦气粗、声大多言、口渴饮冷、面红身热、尿赤便干。
根据《黄帝内经》,从阴阳角度划分我们的体质,主要有3类:一类体质是偏阴的,一类是偏阳的,还有一类是既不偏阴也不偏阳的阴阳平和体质。区别是偏阳还是偏阴,关键要看这个人的体质特征是偏热还是偏寒,偏热是偏阳体质,偏寒是偏阴体质。
偏阳体质的人,往往偏热、偏燥、偏动、偏亢奋。其中,偏热是最重要、最明显的,即体温较正常偏高,怕热,喜欢喝冷水。这类人,阳盛了,阴往往就不够,所以易患阳亢的热性病,如大便干燥、易上火、头晕、失眠、心悸、心慌,等等。平时就应该多动少静,避免操劳过度、思虑不节、纵欲失精,否则很容易发展演化为临床常见的阳亢、阴虚、痰火等。
偏阴体质的人,往往偏寒、偏湿、偏静、偏低沉。其中,偏寒、怕冷是最主要的特征。这类人阳气偏弱,易致阳气不足,脏腑功能偏弱,水湿内生,从而发展为临床常见的阳虚、痰湿、痰饮等。
当然了,在做自我判断的时候要注意,不是说每一个人每一条都符合,因此需要抓主要矛盾,注意自身所有的表现中,是偏热较多还是偏寒较多,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判断标准。
体质影响疾病的产生与发展
我们注意到,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猝然遇到外邪,有的人生病,有的人则不生病,这是为什么呢?《黄帝内经》认为,这种与体质的强弱有关。我们可以这样描述体质与疾病的关系:病是一张画面上的特异性图像,或称“花样”,而体质是画面后的“底色”。换句话,病是“前景”,体质是“背景”。各种特异性病变这个“前景”,是在体质因素这个背景的基础上发生的,两者相互影响。
体质对疾病发生的根本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影响到疾病是否发生,一是影响到所发生疾病的性质(证候)。不同的个体,虽然感受同一病邪,也可能发生不同性质的疾病,这也是由体质类型所决定的。为了说明不同体质类型对所发生疾病的性质的影响,中医学提出了一个“质化”的理论。名医章虚谷在《外感温热篇》注中说:“六气之邪,有阴阳不同,其伤人也,又随人身之阴阳强弱变化而为病。”意思是说,不管感受何种病邪,都有一个随着体质偏倾的性质而转化的趋向。也就是说,体质的因素实际上是诱导证候形成的主导因素。
一般地说,体质强健的人是不易发生疾病的。但是,这种“强健”总是相对的。因为真正完美无缺的体质几乎是不存在的,即使是所谓“阴阳和平”体质,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作为一个常人,最好的体质也只是少病而不是无病。也就是说,人群中的个体将因其体质类型的不同,在各自特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病。这样,就形成了不同体质类型对不同疾病的易感性的差异。如,阴虚或偏热体质的人易受温热之邪而生阳热病证,阳虚或偏寒体质的人易受寒湿之邪而生阴寒病证等,这其实就是不同的体质类型对环境因素所作出的不同的反应而已。
此外,疾病的发展倾向,也是由体质因素所决定的。体质相对较强者,正气能够胜邪,疾病将逐步好转痊愈;体质相对较弱者,正气不能胜邪,邪气若乘势深入,疾病将变得复杂难疗,预后不佳。也就是说,在疾病的走向上,体质牵着疾病的鼻子走路。
体质与疾病
阴阳和平
体质强健
不易发生疾病或少发病
阴阳不和
体质较弱
易感病邪导致疾病的发生
发病轻重与体质强弱有关
发病的性质(证候)与体质类型有关
疾病类型与体质类型有关
疾病的发展倾向与体质强弱有关
不同体质偏爱不同的疾病
人之体质阴阳强弱与患病情况有很大关系。“人之形有厚薄,气有盛衰,脏有寒热,所受之邪,每从其人之脏气而化,故生病各异也。是以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或从寒化,或从热化……物盛从化,理固然也”这段话是说人的形体有胖瘦、体质有强弱、腑脏有偏寒偏热的不同。所收的病邪,也都根据每人的体质、脏腑之寒热而各不相同。或成为虚证,或成为实证,或成为寒证,或成为热证。就好比水与火,水多了火就会灭,火盛了则水就会干枯,事物总是根据充盛一方的转化而变化。也就是说,不同的体质偏爱不同的疾病。
阴虚阳盛体质:多形体偏瘦,肤色显得苍劲。底气较足,虽进食不多,却能胜任劳作。患病多为热性,常易有火,治疗是需用滋阴清火药物。但也有阳旺阴弱之人,宜先抚阳,而后滋阴。
阴阳俱盛体质:除上面阳旺表现外,还应兼身体丰满,肌肉厚实,进食偏多。平时很少生病,若患病常常较重,由于病邪积累已经深,治疗需用重药。而且寒、热之药俱能接受。
阴盛阳虚体质:形体丰满,肤色较白,皮肤娇嫩,肌肉松弛,进食虽多,易变化为痰涎。如果目有神采,尚且无妨;如目无神采,就要注意了,有的未到中年,即得中风之病。患病虽热象,用药则不可过寒,以防更伤其阳。
阴阳俱弱体质:由上述阳虚症状,还兼有形体偏瘦,饮食不多。倘目有神采,耳郭肉厚端正,为先天禀赋较强,头脑聪明;若目无神采,脑筋混沌,身体糟糕。凡阴阳俱弱体质,虽病患多,却不太重,服药也不能耐受大补、大泻、大寒、大热之药,只适宜和平之药,缓慢调养。
不同体质偏爱的不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