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让“低碳”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低碳是一种态度,并非能力;低碳是一种责任,并非赶潮;低碳生活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态度,是我们身体力行的理念。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明确:发展低碳经济,每个人都是主角,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把“低碳”深入到自己的意识中。

低碳时代来临,低碳就是竞争力

《中国企业公民报告(2009)》蓝皮书公开指出:目前我国工业企业仍是环境污染主要源头,约占总污染比重的70%。企业作为低碳经济的主体,每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就必须思考,如何把自己变成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者。

低碳发展,是人类在气候危机的压力下,不得不奋起迎战和寻找机遇的战略决策。“低碳时代”的到来,将导致我们企业的标准,包括其价值标准和评价体系等发生深刻变化。在这场变革面前,可能会有一批今天看起来还生气勃勃,但明天就会突然死亡的企业,因为它所产生的利润远不足以抵消高排放所需的成本,或者说因超排而接受的惩罚;与此同时,也有一批企业,尽管今天看起来很弱小,但围绕着节能环保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有爆发性的增长。

在“2010年度(第三届)中国冰箱产业年会”中,冰箱行业所有企业表示,将致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理念,积极利用低碳技术,研发生产绿色环保产品,让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让节能冰箱和智能冰箱产品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在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履行时代赋予企业的社会责任。

尽管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重重,但是借着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东风,新飞冰箱积极向三、四级市场深度拓展,家电下乡冰箱销售实现良好增长,同时高端冰箱市场上也实现了逆势增长。凭借良好的销售业绩,“新飞”品牌被评为2009-2010年中国冰箱市场最具竞争力品牌。

在节能环保方面,多年来,新飞始终坚持走质量与环保节能并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环保节能领域精耕细作,从开发国内第一台双绿色全无氟环保型冰箱,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日耗电0.4度的欧洲能效A++冰箱,获联合国节能进步奖,再到2009年底推出耗电量为0.23度的节能王冰箱,新飞始终引领着中国冰箱行业的节能技术升级,推动了我国冰箱业节能水平走向国际领先之列。

付出总有回报:鉴于新飞在节能领域的突出表现,“新飞”荣获中国冰箱市场节能突出贡献品牌,新飞BCD-186GSVI冰箱获中国冰箱节能技术最佳产品,而BCD-249EMA冰箱更是凭借光合生鲜技术及立体除菌技术荣获中国冰箱保鲜技术最佳产品。

新飞冰箱的发展和壮大表明,低碳也是竞争力。今后国际间的竞争,除了传统的资本、资源和劳动力竞争外,还有低碳生产率的竞争,我们只有在节能减排方面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才能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节能型企业比一般企业更加清晰地看到企业和环境的未来,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绿色经济,保护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是企业当仁不让的责任,要把低碳发展的思路真正融入到企业社会责任的血液中去。

当其他企业还在为节能减排头疼的时候,人民电器已经率先走出了一条低碳发展之路。“优先发展低碳技术,积极改造和开发绿色新产品。”这是人民电器最明智的战略选择。

人民电器集团投入巨资研发的RD系列高低压电器产品,技术性能和低碳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低压电器产品在低碳化、智能化、数字化、模块化、多功能化和小型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产品自带通讯接口能应用于各种现场总线,实现了配电系统的遥控、遥测、遥调、遥讯功能,是低碳技术科技的杰出代表;集团依靠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业研发国际领先的高新低碳技术产品,均不含CFC或卤素阻燃的ABS塑料,不仅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增加了电器本身的工作可靠性,还考虑到绿色低碳的环保要求,无污染、易回收。

人民电器集团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级新产品90多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30多项、国家专利120多项,其中集团自行研制开发的RDW1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立项项目之一。

人民电器依靠科技创新,改进产品结构,优化生产工艺,积极使用可再生资源和二次资源。近年来,集团不断加大科研开发资金投入,大力研发新的替代型材料,降低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积极回收改造旧产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人民电器倡导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新理念,不仅成功战胜了金融危机,而且还赢得了市场,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仍然保持27%的增长,创造了又一个“人民”奇迹。

作为电器行业的领军企业,从低碳生存的提出,到低碳理想的实践,再到低碳经济的促进,在“低碳经济”的道路上,人民电器已经昂然先行。

在可预见的将来,任何企业今后都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排放要求,与其被动拖延,无所作为,使自己在未来面对更狭小的企业生存空间,不如主动出击,提升企业碳价值链条每个环节的内在价值,力争成为未来低碳经济的领跑者。

有人认为,企业在低碳转型时要解决发现需求、调整产品、技术创新等核心问题,而这对于刚刚转型的中国企业来说,意味着高成本。因此,企业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即时关注国家对一些行业的补贴细则,积极申请政策扶持,另一方面也要向一些优秀的低碳企业学习,抢占低碳知识、低碳资金和低碳技术、产品与服务等制高点。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利于企业担负起社会责任的形象,更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低碳”经济行为,将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更加积极地推进作用。在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唯有在“低碳”中先行一步,才会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脱颖而出。

融入低碳浪潮,崇尚低碳消费模式

小张大早晨起来,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吃了一个汉堡,喝了一杯牛奶,然后套上外套,坐上公交车去上班。乘坐电梯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是一个平凡人的平凡一天,谁也不会注意这和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但是,我们仔细解析一下,看电视、坐电梯,用电脑无一不是和电打交道,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52克;汉堡包、牛奶离不开畜牧业,畜牧业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公交车行驶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源源排除温室气体。

其实,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每个工厂的每一道工序,都伴随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引起了地球的气候变化,“低碳”随之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话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了人类社会的共识,低碳经济正扑面而来并迅速融入人们的生活。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不是只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它主要影响到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所以说发展低碳经济并非只是国家的事,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说发展低碳经济,人人有责。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即发展低碳经济要“两条腿”走路,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缺一不可。低碳产业有赖于低碳消费,而如何树立低碳消费方式,是每个人都应关注的问题。

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这样的定义过于抽象,具体而言,低碳消费包括五个层次:一是“恒温消费”,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二是“经济消费”,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三是“安全消费”,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四是“可持续消费”,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五是“新领域消费”,转向消费新能源,鼓励开发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推动经济转型,形成生产力发展新趋势。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在购买、选择消费品时不仅要从商品的性能、价格等“现实”方面做出考量,而且更要从低碳经济、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衡量,要更多地去选择低碳型消费品。选择低碳消费方式不仅是一种生活模式,更是人们一种优良价值观的体现。低碳消费其实是一种“划得来”的生活方式。

首先,低碳消费有益于健康生活。再比如,在城市以自行车、电动车代替汽车出行,既减少了汽车废气的排放,又避免了堵车与停车的麻烦,同时达到锻炼身体目的;选择环保材料构筑的房屋,既为空调省了电,又节约了水资源,而且美化和享受了生活;将待机的电脑和手机关掉,既节电减少了碳的排放量,又避免了不必要的辐射;少吃肉食品多吃蔬菜,既减少了畜牧业和肉食加工业产生废气的排放量,又有利于身体健康;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和餐巾纸、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洗完衣物的水先擦地板再冲马桶……可见,低碳生活本来就是健康生活的代名词,我们既为低碳事业做出了贡献,又使自己生活更舒适、身体更健康,可谓是两全其美。

其次,低碳消费有利于提高生活效能和质量。随手关灯、步行上班、减少电梯使用、购买小排量汽车既节约了开支,又减少了因为出行造成的碳的排放;生活用水先洗菜、再浇花,既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又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合理使用家用电器的待机功能,用紧凑型高效荧光灯代替传统的白炽灯,就会大大降低电耗;给放入微波炉的食品加上保鲜膜,既缩短了加热时间,节省了资源消耗,又使食物不会失去水分;减少购买服装的频率、选择环保面料、选购环保款式、减少洗涤次数、选择环保洗涤、手洗代替机洗、旧衣翻新或转赠他人、一衣多穿等,旧物循环再利用,使用环保购物袋等等……可见,低碳消费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也提高了生活中的效能和质量,达到了双赢。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取决于国家的经济战略、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相应的政策与制度环境,更取决于每一位国民的参与程度,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细枝末节”。

看似非常琐碎的小事,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把这小事做得很好,那么加起来以后它对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是一个不小的贡献。其实发展低碳经济就应该从我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做起,因为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光是国家的事,它更是老百姓自己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认为低碳消费降低了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实际上,我们所追求的不应只是物质生活的富有,而是适度、实用、舒心的物质生活,充实的精神生活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在衣、食、住、用、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得到较好的满足后,物质消费的挥霍和奢侈,对提高生活质量有损无益。要戒除某些人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嗜好。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一场直接涉及低碳技术的研发、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国际贸易规则的改变等各方面的全球性革命,而且与我们每个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转变息息相关。选择什么样的消费方式原本属于个人的私事,不应作太多的干涉,然而任何个人的消费方式必然对社会资源与能源产生消耗,必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社会的整体利益。尤其是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我们应该积极倡导适度消费的理念与文化,反对“高碳”生活。

从粗放到集约,让低碳为企业瘦身

粗放型经营的实质是以数量的增长速度为核心,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集约型经营在生产规模不变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产量,这种方式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较高。

许多企业发展缓慢,在经济转型时期步履维艰,面临倒闭的危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企业仍然属于粗放型经营。企业的发展只是通过简单的自我复制来实现倍增的,而非通过加强生产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等方式建立集约型企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一家企业如果希望保持较好的获利情况,最好的方式便是努力把生产成本降下来,让企业“瘦瘦身”。这时,就要通过构建节能型企业,实现从“粗放式经营”到“集约式经营”的质的飞跃。这里,厦华电子股份公司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厦华是一家国际领先的电视设计与制造商,长期专注于数字高清平板电视领域的自主创新和自有品牌推广。近年来,低碳行动成为厦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盈利与提升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要支点,让厦华不断赢得市场的认可与回报。2009年度财报显示,2009年厦华实现营业收入近42亿元,净利润突破1亿元。

厦华的企业文化理念是“正、诚、勤、俭”,厦华人对“俭”字的诠释是“习惯俭约,多减废降耗。厦华彩电产量2009年同比2008年增加37%,但用电量却同比下降23%;以低碳水平较好的部分沿海城市为例,当前社会平均1度电所创造的产值不超过40元,而厦华采取精益化管理,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不断优化能耗指标,2008年时1度电即创造128元产值,2009年时1度电则创造146元产值,2010年第一季度时1度电所创造的产值更提高至167元。

此外,厦华推行产品开发的标准化设计,使彩电常用器件由原来的上万种减少到4000多种,数量减少一半以上,大大强化产品质量的提升与稳定性,同时,这还具有减碳降耗的环保意义以及降低材料成本、节省生产工时等正面的经济价值。

为保护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厦华在产品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材料再利用、循环利用及回收,厦华彩电整机各原材料零部件的再生利用率超过65%以上,符合欧盟关于信息家电产品回收再循环利用的有关规定。此外,通过开展“以旧换新”活动,回收旧机器并进行专业处理,以减少废旧品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厦华彩电全系列产品,率先采取全程无铅化生产工艺,均统一按照RoHS标准的环保要求进行生产,包括SMT、波峰焊、手焊生产等环节。

在生产推广节能产品方面,厦华生产的电视机在符合国标或行标的节能要求基础上,不断研发创新技术或使用新材料、新器件等,不断优化产品能耗指标,以其新上市的“神画”系列LED电视产品为例,除了待机功耗小于1W外,由于采用先进的动态背光技术,不仅提高人眼观看电视的舒适度和画质、品质,还能使高效能液晶模组的功耗进一步下降,使电视整机节能40%以上。

毫无疑问,厦华盈利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低碳行动,节能减排降耗环保正成为厦华的差异化竞争力。

在竞争越是激烈的行业,低碳便显得越加重要。有时哪怕你只是节约下10%的成本,便可能使整个企业的利润率提高100%。是粗放式经营,还是集约型经营,往往就取决于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低碳”因子。

不论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都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企业赢利与否、先进与否与低碳息息相关;如能在低碳之路上先行一步,企业的竞争力便越强大,赢利能力也越强。让低碳为企业瘦身,帮助企业实现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型,从而将企业送上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树立低碳观念,建设节约型企业

所谓节约型企业,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通过采取技术、经济和行政管理等综合性措施,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简单来讲,节约型企业就是资源消耗少、成本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企业。

资源消耗少,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能源、原材料等各种资源的需求实行节量化,尽量实现重复循环利用,尽可能减少各种资源消耗;成本低,是指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成本管理,使本企业各种成本低于同行业、同类企业的社会平均成本;科技含量高,是指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技术改造,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与附加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是指企业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在较少的资源消耗与较低的企业成本下,创造相同或更多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吉林石化有个有趣的现象:这里的人习惯于把每套装置的每项经济技术指标,拿来在全国和中国石油内部同行中“排队”,同时还要问“为什么我们落后了,有什么办法能赶超别人?”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原来,在国内石化行业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吉林石化,前几年的石油加工损失率、能耗等多个指标并不具备竞争优势。通过对比,员工了解到了在节能方面的差距,一场“比学赶超”的大行动悄然展开。

与别人的差距比出了员工的决心、干劲和热情。吉林石化上下共同为装置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仅2009年就组织实施节能降耗、生产优化、技术改造和降本增效等24项对标攻关项目,几年来累计完成92项攻关项目。

对标促进了技术升级,堵塞了跑冒滴漏,提高了运行效率。在吉林石化炼油厂,针对原油加工损失率高的问题,这个厂增建了罐区隔油池,把油水分离后的外排污水引入隔油池,进行二次油水分离,回收污水中的原油;液化气装车站改造后,降低了液化气的跑损量;新上苯、邻苯、混苯装车自动控制系统,降低了四苯计量损失……多措并举,这个厂原油加工损失率从前年的0.72%降低到去年的0.68%,每年节约1200万元。

通过树立低碳意识,吉林石化的每个人都以建设节能型企业为己任,节能减排工作走在同行业的前列。2005年吉林石化进行了大规模节能改造。2006年,吉林石化节能节水量占到集团公司当年节能节水量的1/3。2006年至2009年,吉林石化累计节能34.2万吨标准煤,节水3458万立方米,累计直接创效5.13亿元。

吉林石化炼油厂各班组对水电消耗、成本核算实行对标分析,员工变得“斤斤计较”。装置一有漏点,马上有人处理。员工说,这损失不单是成本和效益,还关系到安全、环保,能不让人揪心吗?

建设节约型企业,需要让企业的每一个人都树立低碳意识,使“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成为每位员工的内在要求。不断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降低办公成本;不但要关注自身的节能,更要引导身边的人一起节能环保,追求“低碳生活”,共同关心环保,降低碳排放,争做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低碳生活的示范者和推动者。

在德国,备受人们尊敬的阿尔迪公司是沃尔玛唯一感到头痛的竞争对手。根据《福布斯》杂志的估计,公司共同创立者卡尔·布莱希特兄弟的财产价值高达230亿美元。阿尔迪不懈地提高效率,在节约经营成本方面不断改进。它的销售额在欧洲占有35%的份额,与占有68%市场份额的法国家乐福公司展开竞争。

阿尔迪“抠门”的具体做法是设有专门的采购公司,它的任务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便宜的商品。一旦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阿尔迪往往长期订货。由于阿尔迪稳定及巨大的采购量,供应商可以有计划地安排生产,更新设备,同时也不用再做广告,从而将成本降到最低,使供货价格更优惠。

其实,阿尔迪每家店铺的营业面积并不是很大,多在500~800平方米,店铺装修崇尚简朴,店堂内外不悬挂广告招贴,平时也很少刊登促销广告。

另外,在阿尔迪,收银台甚至不使用已经很普及的条码扫描仪,只用普通的收款机。每家连锁店只设两三个收银台,聘用的营业人员一般仅为3~4人,人均服务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各类东西也不贴价签,所有员工包括店长在内,每人都身兼数职,没有固定岗位,可谓“多面手”。业务繁忙时,全部人员会集中在收银台结账,闲时轮流理货,清理废弃包装,这又省下了一笔员工的开支。

阿尔迪经营的商品只有700多种,然而每种商品都是人们的日常必用品,而且物美价廉。这种简化的商业经营模式减少了商品采购、销售及管理的各种费用。

企业要提升利润,贵在从小事做起,聚沙成塔地进行一点一滴的积累。每位员工的低碳意识似乎都是一些小事,却会对一个企业的成败造成很大的影响。提高全员的节能低碳意识,让员工参与到建设节约型企业的浪潮中,并把“低碳、环保”的理念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改变每个人原有的浪费习惯和工作方式,树立低碳意识,这是建设节约型企业的首要任务,也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每一名有责任感的员工,都会尽最大努力为建设节约型企业而添砖加瓦。

节省降低成本,节约的都是利润

企业不赢利就等于死亡,经营不赚钱就等于破产。这是每个企业、每个员工都应当明白的道理。然而利润从何而来?一是增加收入,二是节约成本。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谋求降低成本。在当今时代,节约作为低碳行为的最直接体现形式,已经成为众多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手段。

微利时代的到来是一种必然,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是业务能力的竞争,谁拥有了成本优势,谁就能在竞争中胜出,就能获得最大的利润。所以,节约是企业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因为它关系着企业的成败。

国内一家知名家电企业退出的《节约手册》规定:办公纸必须两面用;铅笔用到3厘米才能以旧换新;大头针、曲别针、橡皮筋统一回收反复使用;文件只要不是机密的,统一回收再用反面;员工洗手时,一湿手就应拧住水龙头,打好肥皂后再重新拧开冲洗……

因为对于企业来说,节约的都是利润。控制好成本,把本来需要支出的部分节省下来,实际上就等于是赚到的利润,这同时也成了一个新兴的利润点。

古今中外,从小作坊到跨国公司,无一不注重“节俭”的经营理念。很多名人名企得以成功的背后都是与“节约”分不开的。凭借节约,可以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在生产性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厉行节约就显得更加重要。美国戴尔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凯文·罗林斯称:“在其他公司,如果你发明了一个新产品,你就会被当成英雄。而在戴尔公司,你要想成为英雄,就得先学会如何为公司省钱。”

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赢得利润,因此不但要会开源,更要会节流,努力降低各方面的成本。降低了成本,就等于提高了利润,节约一分钱就等于挖掘出了一分利,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将成本意识时刻牢记心中,尽力节约以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5·12”地震造成四川省境内的电力设施大量损坏,因此电力重建任务十分艰巨。四川电力超高压建设管理公司提出,将在地震灾害中未严重损毁的输变电设备、材料用于恢复重建,以节省工程造价、设备投标的费用和时间成本。仅此项措施就节约成本达3700多万元。

2009年2月,该公司会同有关专家对“5·12”地震中损毁的220千伏银杏变电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银杏变电站的2号主变压器仅是配套设备受损,完全可以在修复后使用。3月8日,银杏变电站2号主变压器运抵二台山变电站,此举为二台山变电站节约建设成本1300多万元。之后,该公司提出对银杏变电站的两台主变压器保护柜进行技术改造,用于二台山变电站建设,仅耗费了3万元技改维修费用,节省了24万元的物资采购资金。

同时,该公司还把水磨到银杏220千伏输电线路的铁塔、钢芯钢绞线、绝缘子等材料,用于二台山变电站送出工程建设。这些材料在“5·12”地震前计划被用于工程建设,后因地震工程停建。这些设备的有效利用,直接节约建设成本2400万元。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利润不仅来自于企业创造的价值,同样来自于企业节约的成本。要想获得巨大的利润空间,就得想方设法地去降低成本,就像挤海绵里的水一样去挤,通过降低成本来增加利润。

对于企业能否节约成本以及能够将成本节约到何种程度,员工有着很大的决定权。当一名员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时,无论是开动一台机器,还是进行一次服务,都对降低成本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当一名员工小心地使用设备和办公用品,高效率地利用好自己的时间,也同样对降低成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涓涓细流,汇成海洋。”员工这里节省一点,那里节省一点,加起来就会成为惊人的数字。所以只有每一名员工都自觉地进行节约,企业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在市场以及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节约已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成功的资本,一种企业的竞争力。能够有效节约的企业,会在市场中游刃有余,脱颖而出。同样,能够自觉为企业节约的员工,也会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节约下来的都是利润,省下的就是赚到的,节约得越多,利润也就越多。这一理念不仅适用于普通人的居家理财,同样也适用于企业领导与员工在工作中贯彻执行。只有每一名员工都拥有这种理念,才能使公司赚取更多的利润,同时,自己也才会从中获益更多。

要想更好地获利就必须节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如果每位员工能意识到“节约就是创造价值,节约就是创造利润”,那么他和整个企业都将会因此受益。

倡导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不是口号

面对冒着黑烟的高烟囱,淌着污水的河流,我们应该明确,低碳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不是口号,不是政绩,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是一种痛苦甚至艰苦的选择,远没有我们现在空谈的这么轻松。

说得多,做得少。当需要时,会将低碳挂在嘴上,作个秀;不需要时,低碳就被束之高阁,节能减排也沦为口号而已。若干年后回过头来,我们才发现,原来低碳有点像南柯一梦。于普通公众而言,低碳生活远远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更多的人总是认为节能减排是政府和企业的事,与个人没有密切关系。殊不知,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能实现节能减排。

2010年的“两会”上,很多提案都是与低碳、绿色的环保生活相关。事实上,在本次“两会”中,节能减排不仅体现在口号上,更在日常细节中得以贯彻。用石头为原料做的撕不坏的纸,到人手一本可以随时查阅各种数据的“电子书”,科技的发展让低碳生活步入两会。

在两会现场,分发给代表及时做零星记录的书写纸有了“质变”。乍看之下与普通的书写纸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触摸起来却发现远远比普通的纸张来得更加光滑平整;用力撕扯之下我们更是惊讶地发现,这种“纸”在大力撕扯下只是有略微的变形,甚至都没有断裂!

这就是传说中的“石头纸”,它的原料为我国国内最常见的方解石,经过碾压、磨碎、拉伸等多道工序制成,整个生产过程中不用木头、不加水、不用强碱强酸,不仅能够在实现废水废渣“零排放”的同时减少砍伐、大量节约森林资源,而且其以碳酸钙为主的成分,决定了它坚韧度高、降解周期短的多种特征。

这种纸即使放到水里,浸泡一段时间以后拿出来用毛巾擦干,一样可以写字。生产这种纸不仅比普通木浆纸节15%以上的成本,而且非常符合低碳环保趋势。如果生产纸张达到540万吨计算,跟传统工艺相比,每年可以减少1973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当于一亿三千万台50吨重型卡车一年碳排放量的总和;能够节省的木材相当于一年内东北三省砍伐量的总和。

以前要查阅一年的财政数据资料,需要打印多少张纸?如果给每个人发一本简单的数据资料摘抄和集锦,还不算图表形式,起码每个人面前也得摞起一座“小山”——这样的“大阅读量”浪费资源不说,就是查找起来也特别困难。

而在这届两会中,抽象冗长的数据被形象地画成了“立体图形”,并浓缩在了一本小小的“电子书”里。数据工作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弄得不好就会档案堆成山,用时找不到;根据历年以来的数据情况作出完善的图形图表分析,通过这样的平台,政府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就能轻松调用出需要的表格、数字甚至历年的柱状图对比。

其实,“电子书”的设计也是很有讲究的。可以根据数据文字输出图表,也可以输出WORD格式的报告,不仅在电子书里看起来一目了然,甚至直接就能打印。这种“电子书”的形式不仅能轻松完成快速搜索、及时对比、调阅文档,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印刷纸张,并能即时完成数据更新,减少复印打印等后期消耗。

2010年的全国“两会”,处处传递“低碳”理念。事实上,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不能仅仅停留在政府部门的工作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全民参与节能减排。节能减排不应该是一句口号,我们也不需要任何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让行动容纳于生活之中,让习惯指引绿色健康的生活。

上班自带水杯,减少纸杯使用量,公文袋多次重复使用,水龙头、水管、马桶出现漏水现象及时维修,下班关闭电脑电源……这些都是环保的生活方式,只要大家从生活点滴做起,就是为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作贡献,低碳生活距离我们也就不远了。

摈弃铺张浪费,不讲排场、不耍阔气

要想做到低碳,首先要摈弃铺张浪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世名言。《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就曾经对节俭与浪费的关系做过深刻的论述,他写道:“若只有勤劳而无节俭,有所得而无所贮,资本就不能加大。”事实上,摈弃铺张浪费正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经济。

一些企业创业之初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然而,一旦事业有成,便大摆阔气,花钱如流水。这些企业为了追求表面的风光,完全不考虑成本和效益,这样的行为饱受诟病。

有网友曝光某国有大型企业办公楼中的某吊灯价值1200万元,引来网络炮轰。该企业立即作出反应,澄清该吊灯1200万不实,应该是156万多。这两个数差距实在有点大,然而,网民对该垄断企业一方面暴利铺张、一方面向国家要补贴的愤怒并不因为数字的缩水而平息。

而通用破产前,通用向美国政府要钱对付经济危机,通用老总坐着专机去接受国会的询问,遭到了议员毫不留情的质问:通用亏损得要破产了,向政府要救命钱来了,你还坐专机讲这样的排场?

盲目地攀比、一味地奢华,使得许多明星企业由盛转衰、由强变弱,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富不过三”的宿命像咒语一般缠绕着许多中国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讲排场、耍阔气、爱摆谱,这样的铺张浪费只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让企业背负沉重的债务,挫伤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严重的有可能导致企业一蹶不振、濒临破产,多年的辛劳付之东流。因此,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员工,都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力戒奢侈,倡导建立节俭的企业文化,以保持企业持久、健康的发展。而在这方面,沃尔玛可谓是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在一条杂乱的狭窄的巷子里,街口竖着的路牌上写着“洪湖二街”,然后一个下坡路,再走10米左右处并排立着两个牌子,一个牌子标示着“沃尔玛公司中国总部”,另一个上面写着停车收费的告示,两旁是陈旧杂乱的住宅楼。

四楼便是沃尔玛的前台,右边的半层是洽谈室,外面是供应商等候区,很多供应商在忙着打电话或者填写表格。往里面去则被分成面积相等的格子间,这便是沃尔玛公司的采购经理们接见供应商的地方。

可以发现,走道内堆着供应商带来的各种商品。格子间的一面挡板上张贴着沃尔玛公司的10大原则,以及提醒员工不要收受贿赂的告示。

采购经理们全部集中在5楼办公,6楼则是公司各种运营部门所在地。这两层的装修异常简单,粗粗细细的管道都露在外面。

在沃尔玛,楼道内、电梯中、员工格子间的外面挡板上到处张贴着各种各样的标语。所有员工的办公桌,都是电脑城里最常见的那种最廉价的电脑桌,连老板也不例外。有的连桌子边上包的塑料条都掉了,露出了里面劣质的刨花板。

很难想象,这就是世界五百强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总部。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之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无论什么企业,无论什么时候,都应立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摈弃铺张浪费。擎艰苦奋斗旗帜,兴勤俭节约之风,永远是振兴企业的清醒剂。

波斯著名诗人萨迪说:“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这对我们个人及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国家要繁荣,企业要发展,不仅要能开发资源,还要会合理地利用资源。在积累资本的同时要节约开支,让每一分财富都用得恰到好处,才能实现企业的腾飞。

节约就是一种低碳。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摈弃铺张浪费,不讲排场、不耍阔气,勤俭节约,才能细水长流。让节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成为一种常识,让简约生活成为一种时尚。

做“小气”员工,小气也是一种低碳

做人不能小气,但在低碳生活中却必须要有小气的精神。日本三菱集团创始人岩崎弥太郎反对浪费:“我认为,酒滴的漏泄比溢出来更可怕!因为酒桶如果有个大漏洞,谁都会很快发现了;但是,桶底有个毛发般的小孔,却不大容易被注意到,而这个注意到的人就是与众不同的,是可以干大事的。”

王永庆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这样一位当代台湾有影响的经济巨人,在集团的内部管理上却十分“吝啬”,他说:“哪怕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

1954年,王永庆创建了中国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台塑),成为台湾最大的民间综合性企业。然而,作为国际工商界的传奇人物,王永庆并不像电影中那样富有传奇色彩,甚至说起来还很平凡,他致富的重要法宝之一就是——勤俭。

王永庆说:“多争取一块钱生意,也许要受到外界环境的限制,但节约一块钱,可以靠自己努力。节省一块钱就等于净赚一块钱。”在降低成本方面,王永庆不遗余力。1981年,台塑以3500万美元向日本购买了两艘化学船,实行原料自运。在此之前,台塑一直租船从美国和加拿大运原料。如果以5年时间来计算,租船的费用高达1.2亿美元,而用自己的船只需要6500万美元,可以节省5500万美元。台塑把节省下来的运费用在降低产品价格上,从而使客户能买到更具价值的台塑产品。

王永庆认为,最有效的摒除惰性的方法就是保持节俭。节俭可以使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冷静、理智、勤劳,从而使企业获得成功。

可以说,台塑的“小气”是促成台塑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靠“吝啬经营”起家的,当然远不止这一个企业。从点滴入手,养成不浪费的习惯,扎扎实实地抓好建设节约型企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的共识和行动。

在生产性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厉行节约就显得更加重要。实际上,为公司节俭出“小气”招的员工更受公司重用。

员工在工作中不应该一味地讲方便和排场,以“小气”为耻,而应该以“小气”为荣。“小气”精神可以让你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到位,你可以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自己的职业生涯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林明是深圳一家中型公司的新任办公室主任。作为为其他部门服务的部门,办公室的工作并不轻松。但林明却是一个“小气”的主管,他总是千方百计为企业节约。

林明发现公司的对外宣传手册,多年的管理是春、秋两次印刷,每次的数量都不多。宣传手册内容的调整基本都发生在年底。他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指导,如果将两次印刷并为一次,单本宣传手册的成本会有大幅降低。而且,就算是一次性印刷,也不会增加储存成本。于是,他果断决定在春季印刷了全年的宣传手册。仅此一项,为公司节约数千元。

这不过是林明小气的一点体现。但是,一年下来,办公室竟然为公司节约了数十万元成本。公司老板对林明自然是刮目相看,不久,他便升任主管公司行政事务的副总。

其实,看似“小气”的员工,正是比谁都有长远眼光的员工,他们能够从自己日常工作中的“小气”为企业省钱、为企业赢利。

我们的节约不仅仅只是领导一个人的事情,更是每位员工共同的责任。假如没有“小气”精神和节约意识,做什么事都铺张浪费,不珍惜资源,我们取得再大的成绩也将毁于一旦。

许多员工不善于,甚至不屑于节约,他们其实只看到了节约的表象——“小气”,而没注意到节约的“真相”——强大的竞争力。一个把节约当做工作态度的人,必然提高工作效率,使自己在职场具备无与伦比的竞争力,使自己脱颖而出。

参与低碳行动,改变低碳与己无关的思维

如今,低碳被提到一个相当重要的高度,有人甚至把低碳称为“第二能源”。但一些人认为节能减排多为大企业的事,与己无关。其实低碳关乎全社会,即使日常生活中的能耗也不可小觑。节能降耗与行行相关,与物物相连,是家家可作为、人人有责任、人人能贡献的事情。

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动力来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没有员工的认真执行、积极参与、全力支持,节能降耗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作为企业的员工,我们应时刻牢记: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密切相连,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牢固树立低碳意识的同时,还应把厉行节约化为自觉行动,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岗位做起,从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起。倘若我们每一名员工每天为企业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水滴石穿,日积月累,将会为企业积攒下一笔巨大的财富。

要想成为一名节能型的员工,首要秘诀就是要转变自己的态度,主动参与节能减排的活动,把低碳当做一项工作,深入自己的意识中。

一家服装公司要参加一次大型的展会,需要一批宣传资料。老板叫来秘书小艾,请她尽快去联系印刷厂印制宣传材料。

小艾听到吩咐后并没有马上去执行,而是对老板说:“上次展会还剩下好多资料,可以用那些吗?”

老板回答:“你找出来核对一下,看看内容是不是一样。”

小艾便找出资料进行核对。

过了一会儿,小艾又找到老板。

“老板,我核对过了,绝大部分内容都一样,只有一个电话号码变了。”

“那就去重印吧!”老板回答道。

小艾还在想这件事,她一直都觉得可惜,这么多资料,只因为一个电话号码的改变就不能用了。重印要浪费那么多纸张,不仅要花费一大笔钱,还要花费时间。

“难道真的没办法再用上这些资料了吗?”小艾想。

无意间,她看见了桌上的一份资料。这份资料是老板开会时用的,因为老板临时改变了一个数据,于是她用一个改正纸把数据改了过来。

突然,她灵机一动,那些宣传材料上的电话号码不也可以用印有新号码的不干胶纸改一下吗?只要贴得整齐,是不会影响美观的。

于是,她马上到老板办公室,向老板请示。

老板有点不放心,问:“那样能行吗?”

“我仔细点,不会影响阅读的。”

“好,你去试试吧!”

两个小时后,小艾把整理好的材料给老板过目。现在,在原先那个电话号码上,是一条不干胶,上面是一个工整的新电话号码,看起来一点也没有不协调的感觉。

当然,为企业节约只靠一名员工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每一名员工都视节约为己任,才能为企业、为公司赢得利润。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任何浪费不仅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趋势,也可能导致成本的急剧攀升。事实上,无论是企业老板还是普通员工,低碳行动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

其实,参与低碳行动,是一种态度而非能力。支持低碳不能因为自己的“小”而不为,那样人人都不为的低碳经济是无从谈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而努力,在工作中积极参与低碳行动,减少工作中的“排碳量”。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节能减排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也需要企业员工的支持参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抓好节能减排上,每个人都是主角,都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觉从身边的点滴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