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小心,虚掩的门(3)
- 做人要小心:人一生必须避免的99个失误
- 王君编著
- 4888字
- 2016-02-26 10:05:08
老姜插话笑道:“你不必介绍他的政治面貌了,我们又不选拔干部。如果看政治面貌,那么,若遇上一件书记告贼的民事案子的话,岂不是连审判程序也不必进行,直接判书记胜诉就行了么?”
“对对对。”老刘连连点头“大凡人们总爱把犯过错误的人看扁,犯过错误的人又不敢激烈申辩自己的正确主张。你是明理之人,为他辩护即可起到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作用。你说对吗?”老姜说。
“言之有理。”
一番说笑后,二人分手了。了却人情。老王与老胡之间却没有因此产生半点隔阂。在人际交往中,有的事不必弄得太明白,只要大家心知肚明就可以了。俗话说:看透别说透,才是好朋友。事情说得太白,反而会伤和气.或显得太无聊。即使对方不大清楚,他也会因不理解而推崇备至。懂得此术,在交际中百难可解。像故事中的张教授以为自己看得挺明白,于是就对人大加指责;而故事中的老姜则不同,他明白“看透不说透”的道理。这两种人在处理事情时得利的结果也自然不同了。
周恩来总理在这方面是我们言行的典范。他总是抱着与人为善的至诚,对别人犯的错误即使看出来也不当面批评,而是采用很委婉的办法,令人心悦诚服。
1952年,周恩来率政府团抵达前苏联,就我国“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项目问题进行谈判。抵苏后,他把有关人员集中起来,逐字逐句讨论修改计划草稿。复印前,他又专门叮嘱一位同志把好最后校对这一关。但是当周总理拿到稿子后发现仍然有差错,他并没有直接批评校对的同志。第二天,周总理来到代表团驻地与大家共进午餐时,特地与这位同志碰了杯,笑着说:“罚酒一杯吧!”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既亲切又严肃,使这位同志内疚而又不会难堪,收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
谁都会有出错的时候,如果只是一味地泄私愤、横加批评、讲刺话,总是数落对方“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总是这样”、“你这样做太不应该了”等,是不太妥当的。
当某人行事真有问题时,在他内心有时会有反省,觉得抱歉、恐慌、不知所措,此时如果你再批评指责他,那么他会因为你的谴责而羞愧难过,有的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无法再树立自信。如果换种语气,换个方式,比如“从今以后,你会做得比这次好”,或者“我想,下次你一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等诸如此类的话,对方不仅会感激你对他的信任,同时会感受到你的真诚,更重要的是有了改正错误的信心,对方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必定小心谨慎。
另外,要做到不讲刺话,还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假如心中不高兴,也不可在言语态度上流露出来,特别注意言语间不可含有敌意。避免在批评他人时做出握拳、瞪眼、皱眉、把脸沉下来等发怒的表示,否则,原来不带“刺”的话,也会让被批评者听来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或怀疑你是对其心怀不满,这样他就不会继续听你所说的内容了。应尽量用平和或温和的态度去面对你的批评对象,尽量剔除感情成分,学会借助表情、态度、声调,增加批评语的积极效果。
一句箴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守口如瓶有职业规划,我们的目标是一步步地实现它,但如果你告诉给那些与你有竞争的人,那么你的规划就永远都是规划了。
我们对待朋友往往是很真诚的,会把心里对职业的规划说给他们听。但是如果你的这位朋友是个嘴上无锁的人,你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杨阳是一个非常开朗、非常坦诚的人,对朋友总是敞开心扉,无所不谈,所以杨阳的社交圈比较广。上大学时,有一个比杨阳低一届的师弟,由于他们的性格、志向以及家庭等方面的情况都非常类似,成了“亲密无间”的好友。
杨阳毕业后,他回母校又遇到他的师弟,师弟向他请教一些职场上的事情,而杨阳也“乐为人师”,毫无保留。
巧的是师弟毕业后竟然也进了杨阳所在的单位,而且是同一个部门。杨阳想:这下好了,“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他和师弟一定可以携手创造出优异的业绩。
工作上的问题杨阳和师弟一起讨论解决,复杂些的事情他们先分工,最后一起合作,经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他们的精诚合作创造了优秀的工作业绩,杨阳和师弟都受到了上司高度的重视和好评。
那天晚上,又是只有杨阳和师弟两个人在办公室和电脑屏幕打交道,又一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同行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间晚了,不想回家,两个人索性到一家酒馆喝酒谈心。毫无戒心的杨阳向师弟诉说了他打算出国深造的梦想,准备工作两年,攒些钱再申请大学。
后来,杨阳意识到上司对他和师弟的嘉奖不再一视同仁,师弟明显比自己更加受到器重。杨阳开始不解,找上司谈话,上司闪烁其词,谈到公司愿意把锻炼机会更多地给那些愿意在公司长期服务的员工,等等。
杨阳开始反思,终于明白,是师弟向上司“汇报”了自己的私人打算,才使得谨慎的上司对自己的忠诚度产生了不信任。
不久,杨阳在公司失去了发展的前途,黯然提出辞职,到了另一个公司。
现在的杨阳学会了和别人“下棋”:在细节上保护好自己,不去深入了解别人,免去许多不必要的烦恼;不让别人了解自己的个人前途及远期计划,时时注意保护自己,话题一涉及个人就有意撇开。不再参与他人之间的互相了解,办公室成了绝对的“办公”的场所。周围的人也有相处得不错的,但是杨阳不敢也不允许自己把私人感情加到对方身上去。也许可能会从同事发展成朋友,但那一定是已经不在同一个单位了。
古人流传下来一句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间称兄道弟、推心置腹、惺惺相惜,一方面体现彼此的尊重和平等,一方面编织互助合作的纽带。因此交朋友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大多数人都希望交到更多的朋友,也希望别人能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自己。应该说,这是人之常情,出发点和愿望都是美好的。
但是永远都不要推心置腹地把你的隐私告诉嘴上无锁的人,否则这就好像在你身边埋了一颗地雷,没爆炸的时候风平浪静,可假如有一天爆炸了,你就彻底完蛋了,你的职业和你们经营的关系一切都没有了。
一句箴言:把秘密告诉给嘴上无锁的人,相当于你把秘密告诉给了每一个人。
自己的怨言被散播出去就是祸害工作中有怨言,学会忍耐、化解,如果将怨言散播出去,就会影响你的前途。
马丁和加利同在一起工作。马丁看起来对人诚恳、踏实。于是加利就把他当朋友,闲聊的时候,什么话都对他说。
有一次加利由于工作上的失误,被上司狗血淋头地臭骂了一顿,心里很不痛快。下班之后,他就把自己对上司的不满和自己发现上司跟下属女职员有暧昧关系之事都向马丁说了。
本来平时他从不私下议论上司的,可是这次由于挨骂以及把马丁当朋友,便忍不住发泄心中的愤恨。
过了几天之后,上司把他叫到办公室,说他造谣生事,影响公司团结,等等,说公司的池子小留不住他这条大鱼,要他递交辞职报告,并点明他攻击上司,指责上司私生活一事。他才知道马丁出卖了自己,背地里给上司打小报告。他非常气愤,但也无可奈何,只好辞职走人。
马丁把加利的怨言散播出去,让加利最终失去了上司的信任,这给我们的启示非常深刻。在办公室生存,没有一帆风顺的。既有风暴,又有暗礁;有高山,也有平川。我们随时会面临打击和失意,有时候伤害不期而至,防不胜防。我们不能因此而一蹶不振,丧失斗志,要吃一堑,长一智,在失败中学到经验,磨炼自己。工作中,被身边同事出卖、攻击、暗算的事也时有发生。职场竞争就是如此,金字塔越往上人越少,所以只有击败身边强有力的对手,你才能爬上去。有时候有的人为此不择手段,所以我们要格外小心。
身在职场,私下议论公司或上司的是非是办公室大忌。往往很多人由于口不择言而使别人有了攻击你的把柄。有的人就是喜欢打小报告,因此成为上司的“心腹”,对这种小人行径尤其要当心。我们要注意,有许多话是不应当随便说的,比如:
“我在从前的公司工作条件更好。”虽然这或许是事实,但不应直言,与旧公司比较是不明智的。“我的工资是……”不应与别人讨论工资,若你的收入真的比其他人高,你会成为他们的头号敌人。若你发觉自己的收入比别人低,你会感到不满。这样都没有好处。
“我去年到夏威夷度假。”别公开讨论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免招人嫉妒。
“我的病又发作了!”别人没有兴趣知道你的病史。
“35岁之前,我会成为部门经理。”虽然有野心并不是坏事,但把自己的目标公开可能会令自己成为同事的竞争对象,甚至上司的威胁。
“加班制度实在太不好。”新同事更要学会适应,不应对公司有诸多批评。
那么,办公室人际关系复杂,你来我往,到底谁是可以信赖的朋友?谁是背后捅你一刀的敌人?谁会在困难时期向你伸出救援之手?谁会把你推向陷阱呢?在办公室中,只有看清身边的人,注意防范,才不会掉进陷阱,让人有机可乘。
在办公室里,少不了受恩于人,同样也有可能结怨于人。是知恩图报呢?还是以怨报恩?是冤冤相报,还是以恩报怨?从中,不难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所以,恩怨中识人,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本质。冤冤相报,只能是小家子气的做法。如果以怨报恩,则更为人不齿。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只有通过时间和事情来证明,俗话说“日久见人心”,即是如此。
以是非对错,是非观念看一个人,实际上是针对对方的心理,刺激对方,暗贬于他,从而在“激”的过程中观察、识别其真正的志气和能力。
某贸易公司拟参加一年一度的一个交易会。在派谁去的问题上总经理采用的就是这一方法。
他让人把市场部迈克叫到办公室,谈到参加交易会一事,故作忧虑地说:“这件事要克里克带队去最好,可是克里克去加利福尼亚州开会了;沃森也行,不巧他明天就要动身去纽约参加洽谈会。看来找一个合适的人还真不容易。”说到这里,他偷偷看了迈克一眼,观察他的反应。
身为公司市场部副经理的迈克听到总经理一席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克里克、沃森有事不能带队参加,为什么我就不能去呢?难道我就没有这个能力吗?
想到这儿,迈克站起来说道:“总经理,如果您信得过我,就让我去吧!”
“你?你行吗?”
“为什么不行?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放心吧,总经理,我不会令您失望的。”
果然,在规模盛大的交易会上,迈克带领公司以组织得力、宣传到位受到了组委会及客户的一致好评,取得成功,载誉而归。迈克在整个组织过程中显示出了非凡的才能。可见,要想不在职场中被人利用,阴沟里翻船,在管好自己嘴的同时,也要擦亮自己的眼。
采用从是非看人这种方法识人,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因为这种方法中的“暗贬”容易使人产生泄气、不被信任的心理。
一句箴言:怨言一旦说出去,它就会以可怕的样子反回来攻击你。
适当地保留自己的秘密有秘密,别人才觉得你神秘;有秘密,别人才觉得你有背景。
在人际交往中,许多年轻人常常把自己的秘密毫无保留地袒露出来。有时如果没把自己的心事完完全全地告诉问及的人,心中就会不安,认为自己没有以诚待人,感到对不起人家;认为别人对自己很好或很重要,不告诉人家自己的秘密是错的。
很显然,这种年轻人在如何对待自己的秘密和如何对待坦诚这些问题上存在着错误的认识。
在生活中,坦诚是交际中的美好品格之一。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需要友情,但谁都不愿与一个从不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对任何问题都不明确表态的高深莫测的人交往。然而,对于坦诚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坦诚并不意味着别人要把内心世界的一切都暴露给你,也不意味着你要把内心世界的一切都暴露给别人。每个人都有秘密,这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
一次约翰把自己的重大秘密告诉了乔治,同时再三叮嘱:“这件事只告诉你一个人,千万别对别人说。”然而一转脸,乔治便把约翰的秘密添枝加叶地告诉了别人,让约翰在众人面前很难堪。这种背信弃义有时出于恶意,有时却是无意的。这与个人的品质修养有关。有的人透明度太高,这种人不但不能为别人保守秘密,就连自己的秘密也保守不住。有的人泄漏别人的秘密,不是为了伤害别人,而是为了抬高自己,“咱们单位的事,没有我不知道的”,“我要是想知道某件事,我就一定能了解出来”……这种人常这样炫耀自己,他们认为,知道别人的秘密越多,自己的身价就越高。用泄漏别人秘密的方法伤害别人、娱乐自己,甚至把掌握的秘密当作要挟别人的把柄,当作自己晋升的阶梯,这种人在现实中也大有人在,对这种人最应该提高警惕。
由此可见,像约翰那样让他人为自己保守秘密,远比只让自己保守自己的秘密难得多。因此,不是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让他人分享自己的秘密,要学会自己的秘密自己保守。